2024年12月21日,《我在江津——从出发到出发,黎光波·情绪记录馆》摄影艺术展江津第1站在新城控股重庆江津吾悦广场开展举行开展仪式,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观看。
《情绪记录馆》是江津青年摄影师黎光波2014年发起的项目,他以肖像摄影作为切入点,展开一场场和参与者“漫不经心”的闲聊。闲聊的过程中记录下影像和图片,继而逐步完成一份深入的当代公共艺术作品。2024年第十年之际,他从自己的家乡江津再次出发,离开构建9年之久的摄影棚,直接进入生活现场,以此通过记录百姓具有温度的情绪状态。
“我在江津.情绪记录馆”
部分拍摄现场
至春节前,黎光波还会围绕江津进行深度拍摄,以此通过这些具有温度的江津百姓肖像,呈现“依江而名”“以产而兴”“因文而盛”“乘势而进”的江津。
“我在江津.情绪记录馆”
部分作品图
本次展览是重庆市摄影家协会、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社会工作部、重庆市江津区融媒体中心、重庆市江津区商务委员会、重庆市江津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江津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市区各单位作为指导单位,黎光波在江津举办的首场主题活动,接下来还要在江津区开展系列活动,为广大文艺爱好者和辖区群众提供一系列摄影艺术盛宴。在春节期间,计划将于几江城区开始江津第二站展览。
开展仪式上,在场群众共同观看“我在江津—黎光波.情绪记录馆”开展宣传片,现场举行启幕仪式。
展览开幕
开幕现场第二个开幕仪式有黎光波独特的策展风格,他用民谣、诗歌及舞蹈共同完成《每个人的情绪都值得被记录》艺术现场,将拍摄者邀请至现场,现场赠予拍摄者照片。
《每个人的情绪都值得被记录》艺术现场
随后,现场还举办了《摄影从生活出发》摄影分享会,由重庆市摄协主席团成员和江津区摄协主席团成员共同分享从自己生活出发摄影创作脉络。
从右至左
分享主持:
李强
重庆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重庆市摄影家协会青年和新文艺群体专委会主任
分享嘉宾:
刘宏毅
重庆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重庆市摄影家协会艺术专委会主任
董亚林
重庆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重庆市摄影家协会艺术专委会副主任
贺志付
重庆市江津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在展览现场,一幅幅肖像作品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观看,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此次展览分为两个展区,室内展区56平米,是黎光波大学毕业第一个“家”的面积,展示黎光波过往10年行走于中国各城市所记录下的中国背影与他不断走向未来的状态。
户外展区90平米,是大部分人“家”的面积。展示近1个月黎光波所拍摄的江津不同职业、生活背景下的群众对于“家”的感悟所呈现出的瞬间。
2025年
黎光波计划从江津再次出发
再次以全新的拍摄方式
介入到各区域及各人群的生活现场
继续完成这个时代的
中国情绪肖像
展序
所有的情绪都值得被记录
崔波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
策展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华光摄影艺术博物馆馆长
2024.12.17
我与黎光波太熟悉,但我从来不知道他是何时何种原因把镜头对准了身边人的情绪。还取了一个睿智又共情的名字:情绪记录馆。10年来他带着几乎没有变过的几个常见问题向身边的人提问:今年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情?有什么遗憾的事?难过的事?对明年有什么愿望?——几千个陌生人的幸福与悲伤就这样进入了他的画面中。他用开心、难过、遗憾、希望四个关键词直接叩开接受所有采访者的心灵门窗。
人其实很难安静的面对和进入自己的世界,黎光波却用他最本真的自我,把所有人的情绪,纯粹的展现我们的面前。在当下,情绪不仅是人类最直接的反应,更是我们与世界、与他人之间不可言说的纽带。每一种情绪,无论是喜悦、悲伤,还是愤怒、平静,都在某一时刻深刻地刻画着我们的生命轨迹。因此,如何记录这些情绪,如何通过艺术将其呈现出来,成为了我们重新审视人性与社会的一个重要视角。
黎光波的这个专题,正是基于这一深刻的命题展开。专题的核心是情绪记录馆,这一空间不仅是情绪的存放所,更是艺术与生命的对话平台。在这里,艺术家黎光波通过对普通人面孔和情绪的细致捕捉,带领我们进入情绪的多维度表达。每一张面孔背后,都是一段无声的故事;每一种情绪的流露,都是一次心灵的自我呈现。
我们看黎光波的作品并非简单的情感反映,而是对“记忆”的深刻剖析。他用镜头追溯人们内心的波动,捕捉那些或许无法言表的瞬间。他关照的是那些看似普通却充满力量的面孔,正是这些平凡的个体,承载着社会的变迁与个人的故事。而在这些面孔中,情绪不再是短暂的反应,而是时间与历史交织下的深沉痕迹。
用十年的时间记录凡人微光,黎光波带着不变的初心重新再出发。十年间,他潜心记录那些寻常人家的温情与困顿,捕捉普通人日常生活中不为人知的情感波动。他镜头下记录普通人的生活点滴细节,从微笑到忧虑、从孤独到欢愉,都被赋予了独特的艺术价值。他不急功近利,亦不求炫技,而是通过细腻与耐心,将普通人的情感转化为可触摸的艺术。
如果我们从人类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黎光波的“情绪记录馆”,你会发现情绪并非单纯的个体内在反应,而是与社会环境、历史变迁和集体意识密切相关。情绪是社会互动的产物,情绪不仅塑造了个体的身份认同,也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发展。在这一层面上,情绪的记录不仅是对个体的洞察,更是对整个社会及其变迁的观察和诠释。情绪作为社会的语言,更是在对文化、社会结构以及人类情感的全球视野进行深刻的探讨和呈现。
黎光波平淡而又真实的镜头中所呈现的不仅是情绪的记录,更是对这些情绪表达方式的探索。艺术家的坚守,意味着在这一过程中,他将情绪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进行多角度的解读与呈现。无论是明亮的笑容,还是沉重的叹息,都在艺术家的镜头下找到了新的生命。在黎光波的视野里,情绪不再局限于个人体验,它是社会互动、文化碰撞和历史变迁的缩影。
柏拉图曾言:“情绪是灵魂的一种波动,它们是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这种反应,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内心感受,也与社会和文化的环境息息相关。情绪在人的存在中扮演着深刻的角色,它是生命意志的体现,是个体力量的象征。而从艺术家的角度来看,情绪是创作的源泉,是艺术表达的基本语言。正如艺术家通过摄影捕捉的瞬间,那些无法言传的情感通过影像获得了永恒的表现。情绪在变,角色在变,画面语言也在逐渐清晰起来,此刻的黎光波正享受着记录情绪的乐趣。
重庆江津的聂荣臻元帅早在1942年创办《晋察冀画报》的时候就说过:照片要形象鲜明、真实生动,战士和老乡们容易看懂,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懂。在当时敌我双方舆论战的较量中,《晋察冀画报》进行的视觉性生产与传播的战斗,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及边区建设争得了宝贵的话语权,为新中国的摄影体系勾勒出完整的雏形,并奠定起坚实的基础。这是一个国家最伟大的视觉记忆,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对于人类情感、记忆和社会现实发展进步最好的佐证。
同为江津人的黎光波,用《情绪记录馆》以肖像关注的视线与触角延伸到都市化生活,更把当代人的生存图景、生活经验和文化形态展示出来,其间裹挟着他们自我的价值尺度和观看方式。有人说,只有作品中的人与艺术家产生了共情,那便是最好的时代。此刻,我们不仅看到艺术家黎光波的创作方法论,更看到一个时代的情绪图谱。这些情绪,或许是属于过去,或许是属于当下,但它们的存在,始终铭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等待被记录、被铭记,甚至被传承。
我在江津
从出发到出发,黎光波.情绪记录馆
摄影艺术展
江津第1站展览
*本展览视觉由莫广平设计。
以江津的江水形状与“依江而名”“以产而兴”“因文而盛”“乘势而进”呈现了四种情绪的江津。
关于展览
江津第1站
希望本次系列展览可以让江津人、未来的江津人以及即将来到江津的人,通过这一张张有温度的百姓肖像,缓缓地流进有幸遇见的人心里。江津如长江水,让流过的每一处,从此生根发芽。
本场展览《我在江津——从出发到出发,黎光波.情绪记录馆》摄影艺术展江津第1站展览时间为2024年12月21日至2025年02月28日,将免费向公众开放,2024春节期间也会在江津几江城区开启第二站。
展览场地
新城控股重庆江津吾悦广场
展览时间
2024.12.21至2025.02.28
指导单位
重庆市摄影家协会
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宣传部
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社会工作部
重庆市江津区融媒体中心
重庆市江津区商务委员会
重庆市江津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重庆市江津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
黎光波工作室
承办单位
重庆江津吾悦广场
支持单位
重庆市江津区教育委员会
共青团重庆市江津区委员会
重庆市江津区公安局
重庆市江津区消防救援局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工业园发展中心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街道办事处
重庆市江津区书法家协会
重庆市江津区摄影家协会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江津旦角轻舞飞扬舞蹈培训学校
期待江津第2站
很高兴遇见你
期待
未来能相遇
来源:黎光波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