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孟子》三章
这句话出自《孟子》,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大丈夫”应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第24课《愚公移山》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1)年且九十
(3)出入之迂也
(5)吾与汝毕力平险
(7)其妻献疑曰
(8)以君之力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10)如太行、王屋何?
(11)且焉置土石
(12)投诸渤海之尾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14)叩石垦壤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1)甚矣,汝之不惠
(2)始一反焉
(3)河曲智叟亡以应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5)无陇断焉
(1)河阳之北
(2)达于汉阴
(3)指通豫南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5)投诸渤海之尾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8)北山愚公长息曰
(9)虽我之死
(10)惧其不已也
(11)无陇断焉
(12)何苦而不平
(1)面山而居
(2)吾与汝毕力平险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方:
固:
穷:
许:
(1)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初定计划时其家人“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之遗男也“跳往助之”;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笑而止之”。(用原文回答)
(2)“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驳论部分。“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批驳的方式是驳论据;其结果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鲁迅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细柳营》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写的是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的事。这年冬天,居住在北方的匈奴六万多人进攻西汉的上郡和云中,烧杀抢掠得很厉害。汉文帝急忙调兵遣将,防守关隘。过了一个多月,匈奴离去,汉兵又撤退了。当时守卫长安附近的有刘礼、徐厉和周亚夫率领的三支部队,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和细柳。为了鼓舞士气,汉文帝亲自入营慰劳将士,本文讲的就是这次劳军的事情。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七、课文主题
文章通过写汉文帝巡视、慰劳驻军的场面,刻画了周亚夫治军严明、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
第26课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春望》
一、作者简介
《雁门太守行》
一、作者简介
《赤壁》
一、作者简介
《渔家傲》
一、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