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公布施行

文摘   2024-12-31 19:15   北京  

2024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签署第四十三号主席令,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科普法》于2022年启动修订,由科技部、中国科协共同研究起草广泛调研,几易其稿。2022年11月经科技部党组会审议形成《科普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经公开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后,于2023年8月报送国务院,国务院批转司法部进行审核。2024年8月,司法部部务会审议通过《科普法(修订草案)》。2024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科普法(修订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24年11月4日—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首次审议《科普法(修订草案)》。2024年12月21日—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第二次审议《科普法(修订草案)》,并于12月25日表决通过。

此次《科普法》修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聚焦科普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科普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方向,完善科普发展体制机制,强化科普社会责任,大力促进科普活动,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和保障措施,推动新时代科普高质量发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原《科普法》于2002年颁布施行,大力推动我国科普事业蓬勃发展。此次修法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重点强化以下内容。一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重要论述。将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要指示精神贯穿到法律修订全过程,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握科普事业发展的目标、原则、任务和布局,为新时代科普事业发展指明方向。二是完善科普发展体制机制。加强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任务的有机衔接,健全科普工作和管理的体制机制,明确全社会推动科普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科普发展激励机制,处理好科普发展各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为推动新时代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制度保障。三是总结凝炼促进科普发展成功经验。深入研究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和地方在推动科普事业发展、发挥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推进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和改革举措,总结提炼部门和地方推动科普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将成熟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法律规范。四是加强科普交流与合作推动科普国际合作交流,发挥科普在传播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扩大科普的对外开放合作。五是加强与相关法律制度的衔接适应新时代科普发展的要求增加“科普活动”“科普人员”2个专章,以及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推动新技术科普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加强与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以及民法典相关内容的衔接,既体现继承性又体现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此次修法新增“科普活动”“科普人员”2章内容由原来的6章34条增加到8章60条。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一)明确科普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方向。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科普事业的全面领导,开展科普应当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培育和弘扬创新文化。二是国家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三是科普工作应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遵守科技伦理,反对和抵制伪科学。四是国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引导公民培育科学和理性思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

(二)强化科普社会责任。一是细化学校科普责任。强调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加强科学教育,提升师生科学文化素质。二是强化科研机构科普责任。强调科研机构应当使科普成为机构运行的重要内容,为开展科普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三是强化企业、社会团体科普责任。强调科技企业应当把科普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鼓励企业将自身科技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向公众开放实验室、生产线等科研、生产设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等应当组织开展专业领域科普活动。

(三)促进科普活动。一是支持科普创作、发展科普产业。明确国家支持科普产品和服务研究开发,鼓励高质量科普作品创作,鼓励兴办科普企业,促进科普与文化、旅游、体育、卫生健康、农业、生态环保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加强重点领域科普。明确国家推动新技术、新知识传播与推广;国家部署实施新技术领域重大科技任务,在符合保密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开展必要的科普;加强突发事件预防、救援、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科普工作,完善应急科普响应机制。三是加强科普信息的监测。要求组织和个人提供的科普产品和服务、发布的科普信息应当具有合法性、科学性。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用户传播虚假错误信息的,应当立即采取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四是加强科普工作评估。规定国家完善科普工作评估体系和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体系,开展科普调查统计和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监测和评价科普事业发展成效。

(四)加强科普队伍建设。一是国家加强科普工作人员培训和交流,建立专业化科普工作人员队伍;完善科普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支持志愿者开展科普志愿服务。二是国家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职业学校设置和完善科普相关学科和专业,培养科普专业人才。三是国家健全科普人员评价、激励机制,鼓励相关单位建立符合科普特点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评价制度。

(五)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科普场馆建设。国家完善科普场馆和科普基地建设布局,扩大科普设施覆盖面;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组织建设综合型科普场馆和专业型科普场馆。促进科普资源共享。国家建设完善开放、共享的国家科普资源库和科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全社会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三是完善科普工作评价激励机制。要求科研机构、学校、企业的主管部门以及科学技术等相关行政部门应当支持开展科普活动,建立有利于促进科普的评价标准和制度机制。

来源:中国气象科普公众号


林草科技推广
公众号由国家林草局“林业智能信息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管理,充分发挥本中心在智慧林草科技领域技术优势,结合“林草科技推广App”,打造林草科技资讯、科技政策、成果推广、互动交流等平台,促进成果创新、推广与转化,助力国家智慧林草建设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