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新疆官方微信公众号▼
自8月29日起,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普查队共普查文物点376处,因为县域广袤,几乎都分布于山野乡村。普查员在山野荒漠中穿越,踏勘着一处处文物,也面临着多重挑战。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普查队在判断路线。
为了那些不可移动的文物
而实地踏勘文物普查的成果和亮点
叶尔羌河流经的峡谷深处孕育出零星村落,达布达尔乡热斯喀木村便是其中之一,这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村庄被高山包围。普查队一行的目的地——古利苏泊尔干崖居遗址便位于这里。
自县城出发,往边境方向再走200多公里,在高山上盘旋,在冻土上蜿蜒,记者一行经历4个多小时的车程才见到了这个小村落。“热斯喀木”意为“矿”,当地人说村子附近的山里藏着矿。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文物点比较分散、偏僻,最远的地点之间相距约200公里,在大雪封山前,我们要完成今年的最后一次实地普查。”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文物古迹保护中心主任、普查队领队禹会勇介绍。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普查队普查途中。
从热斯喀木村出发,驱车向西北而行,沿途一边是山崖,一边是沟谷,山脚下有土屋和毡房,不时能看到晃悠的牦牛。
10多分钟后,车辆便被高山拦截,只能徒步前行。继续深入大约半小时后,远远望去,一片陡峭险峻的山崖进入视线,遗址就在对岸的峭壁上。
“这里有两处较大且明显的居住遗址,墙体由石块垒成,位于上有岩厦、下为石台的高险位置,除安全隐蔽外,还有利于遮风避雨,究其用途,主要有藏人与藏粮食两种功能。”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馆员巴尔青·维青介绍。
崖居遗址在位于高出河床约60米的悬崖上,这该如何测量?负责无人机拍摄的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生祁舒阳说:“骑马或者徒步都无法接近的普查点位,这时无人机就发挥作用了。”她一边说着,一边熟练操作起无人机。
随后,普查队分工协作,利用相机、RTK(一种定位测绘设备)等设备,对文物遗址进行细致的信息采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生唐漆辰奕拿着RTK,边测量边介绍:“‘四普’就像是对文物的全面‘体检’,要求有更多细节照片,进一步完善文物信息,才能更加深入详细地了解文物,从而更好地保护。”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普查队正在对古利苏泊尔干崖居遗址进行普查。
自8月29日起,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普查队共普查文物点376处,因为县域广袤,几乎都分布于山野乡村。普查员在山野荒漠中穿越,踏勘着一处处文物,也面临着多重挑战。爬坡上坎、攀爬悬崖峭壁、上树拍照、提防落石……对于普查队员们来说,在“四普”路上,这些都是常态。普查队成员肉斯塔木·热买提夏从小在热斯喀木村长大,但这条普查的路,他仍走得小心翼翼。村里老人回忆,10年前,出村仍需过简易砂石路,夏季洪水经常冲毁道路,冬季大雪封路。如今,新村里房屋、牲畜棚整齐划一,基础设施完善,笔直的马路通往县城,一系列惠民措施的有效实施不断拓宽增收渠道,“路修通了,我们出去的机会也多了,就业机会也多了。”肉斯塔木说,因为对当地路况熟悉,普查队聘请他参与普查。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普查队普查途中。
在文博领域工作30多年的喀什地区博物馆副馆长亚力昆·赛依提经历了“三普”“四普”,最大的感受是设备的更新,“听前辈们说‘二普’时,普查队有照相机,但只能拍黑白照片;‘三普’对于数据和照片的要求更加规范,添加了GPS,但准确度不够;到了‘四普’,使用的RTK定位更加准确,精确度到厘米级,普查效率大幅提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主堡古城遗址地处高山顶部,需要攀爬近60°的山坡,山路布满碎石,稍不留意就打滑,普查队员们手脚并用缓慢向上攀爬,耗时近2小时抵达,为了不耽误进度,来不及休整,立即投入工作。
前辈们的工作精神为年轻一代文物普查队员树立了榜样。“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一种情怀。”参与公主堡古城遗址普查的普查员程超才20多岁,已参与153处文物点的普查,“让我自豪的是,本次普查我们完成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三普’时只完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划定工作。”
高校学生也在普查中贡献力量。“四普”工作中,喀什地区与中央民族大学、新疆大学合作开展田野调查。参加塔县“四普”工作让新疆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葛晨晨收获颇丰,“我们遇到了很多难题,比如找不到‘三普’中记载的文物位置,我们要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法,这种知识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夜晚,普查结束回到村庄里,队员们第一件事情就是生火,让房子暖起来。记者临睡前,仍看到新疆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魏中畅抓紧时间整理文件和记录工作,“拖得时间久了,怕忘了。”他说。巴尔青介绍,文物普查员的工作大致分为外业、内业两个部分。外业工作有拍照测量、核对记录、绘制草图、无人机拍摄、RTK打点定位等;内业工作是整理外业采集的数据,生成正射影像,制作文物平面示意图、位置图等,上传、汇总至国家文物局的“四普”数据采集系统。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普查队正在对古利苏泊尔干崖居遗址进行普查。
自1956年起,我国已先后开展过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每次普查都需要数年才能完成。有人会问,不可移动文物“不会移动”,之前的普查也早已记录存档,还有必要再查吗?“文物是历史的载体,是有时代性的。‘四普’是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一次全面梳理和保护,也是对文化遗产的守护与传承。保护文物首先要摸清‘家底’,这次普查是非常必要的。”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党志豪说,随着对文物认知的提升和研究的深入,一些旧遗址、老建筑可能会被赋予新的意义。加之此次普查细化了文物类别,使“四普”能发现并认定更多文物,为之后精准系统地制定保护方案打下基础。
自5月18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实地调查工作启动以来,喀什地区12县市的18支普查队已全部启动实地调查,复查文物点667处,复查率97.51%,新发现文物数量239处。其中,塔县新发现文物206处,占总数80%以上。(图文/刘萌萌)
往期精彩内容
•独家专访金像奖潘新华:十年磨一剑的“等光人”
•背街小巷的积雪也得有人管
•新疆首届高校校园歌手大赛最新排名:达吾然得票第一、轻职院总票第一!
•新疆演艺市场“繁花” 绽放,更要“花期”长久!
•昨晚因路面湿滑,乌鲁木齐西外环25辆车刮擦相碰,无人员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