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道文苑】 严娜 || 月是故乡明

旅行   2024-07-25 23:35   甘肃  

  //  

作者简介:
严娜,女,90后,文艺爱好者,陇南市作协会员、陇南市摄影协会会员,有诗歌作品散见于《陇南文艺》《诗陇南》等,现就职于杨店镇人民政府。



月是故乡明



耳畔响起回忆的音律,眼角不自觉潸然泪下,是激动的热泪盈眶还是乡书无处达的哀愁?对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更是感慨万千。古时有明月照我还的遥思,今时有“千里眼”、“顺风耳”的常相伴,每至节假日期间,都不曾忘记拿起手机与家人通话视频。即便如此,又怎能抵得过归心似箭?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妹妹去兰州上学,端午节假,独留我一人在县城租的房子里,就算有亲朋好友相邀,也难敌亲情的炙热火焰。于是在心底细细规划一下行程,鼓起勇气回家看看吧,“常回家看看”,音乐想起的那刻,鼻息里似是飘过一阵诱人的香气。兀地,想起回家不仅可以吃一顿母亲手擀的面条,还能回归故里,探访周遭的风景。不知从何时起,回家变成一种奢望,更成为了一种诱惑。

装好行李箱,顺手带一些衣物和书籍,乘着邻居的车,便出发了。行驶在光滑整洁的马路上,没有儿时坐车的颠簸,也没有满地的泥泞,更没有爬坡过河的险阻,明晃晃的路面见证了一个小乡村天堑变通途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蓬勃发展的轨迹。车子大概行驶了半个多小时便到了家门口,下车,带好物品,还没来得及告诉父母,就兴奋地冲进院子,径直地朝屋门走去,不一会儿母亲闻讯从厨房急匆匆地赶出来迎接。刹时顿觉自己不是家里的一员,更像是远方什么亲戚似的,不曾回过家一般,这种空间上的距离拉长了时间上的间隔,隔阂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不由得回想起那些年在京求学的生涯。


记忆中,那硬生生被拉长的时光,是阻挡在故乡甘肃两当和北京燕郊的一道门,每回归一次,就感受一次家乡的不同变化。先是马路重新修建,然后是房屋改造,接着又是遍布满城的公交“小黄车”,还有家门口通向四面八方的高速公路,点滴的变化,都印在每个家乡人的眸子里。在外面打拼的时间久了,就很想回家看看,每回去一次,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每增长一年,肩上的责任就更重一点,我们会一点点长大然后再老去,家乡会一年年长大,不断发展变化,从陌生到熟悉再到陌生,恍惚间徒增几分念家的心事。上班以后,极少会回家看看,不止是工作上的繁忙,还有志在四方的梦想,各种繁复的理由牵绊住回家的步伐,其间夹杂的太多心绪在这次端午节假日终于得以释放。

读大学那几年,不在家的日子里,母亲用她宽大的手掌在岁月的河里,一点一滴地改造着家里房前屋后里里外外的面貌。从一间间“黑房子”转变成白里透光的“小洋房”。(叫它小洋房再合适不过了,记得儿时家家户户的房屋里都用柴火烧水烧坑做饭,熏得屋里屋外都是乌漆麻黑的。现在村里每户人家都没有了火坑和土炕,再加上响应国家政策整治黑房子、拆危治乱以后,很少再有黑糊糊透不进光的屋子)墙壁全部是重新粉白的,家里也摆着各种新式的桌椅凳子以及软糯的床,还建了新式的水冲式卫生厕所,算是告别了那个连上厕所都害怕被蛇咬被蚊子叮的年代。想想父亲那年上厕所时走在草丛中被蛇咬的经历就后背发凉,好在现在已然没有了这些烦恼,可以舒心且安稳地走在明亮的马路上不用担心那么多意外发生。


到家短暂的几日时光,试着重温故乡和儿时的味道。新鲜的空气迎面袭来,碧绿的山坡似是喜笑颜开地向我招手,清凉的风吹动着树上的叶子沙沙作响,叶片随风飘落,一如成长的心事,一层又一层,挂在日历本上翻过。在树上安家的鸟雀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它们在想些什么,我不知道,可能会想起村里顽皮的女孩终于长大,长成大姑娘了,扛下属于自己肩上的责任和重担,暗自在心底思索着。清晨,被站在树上活泼鸟儿的啁啾声唤醒,拖着懒懒的疲意从床上起来,此刻暖阳也缓缓从前方的山坡上睡醒,睁开朦胧的眼睛向我示意问好,闪动的金色光芒刚好落在眉眼上,新的一天就此打开序幕。

怀着好奇的心情,朝家中里里外外和房前屋后望去,绿油油的菜地新鲜又清新,露出些可爱的菜头,等待农人亲自摘下冠帽的那刻,把喜悦的表情也多摘几颗。往屋外的地边望去,一大片、一大片金黄的麦田,迎风左右摇摆,即便田里偶尔长出几根杂草,也掩盖不住麦穗的光辉。在金灿灿阳光得照射下,微风吹拂着一层层的麦浪,它们翻滚着,跳跃着,在碧绿色的山峦旁正举行着一场欢宴,惊叫夏季的难忘,也预示着今年的收获颇丰。

  漫过热闹的农田,朝宽敞马路走去,便是家喻户晓的红军街,街上一改旧日的尘土飞扬,一个挨着一个新铺的地板砖,整齐有序排列开来,一排接着一排,一行连着一行,绵延数里。想起和玩伴们在大街上奔跑玩耍的童年,最令人头疼的事就是这条街道。那时还没有被命名为红军街,晴时还好,一旦遇到七八月份的雨季,街道上泥泞满地,坑坑洼洼的路面,积满雨水,一如大大小小不同的池塘。积水渗透到地面来,让四处来往的行人无处落脚,稍不留神就会滑倒在地,栽在积满雨水的泥潭里,浑身湿漉漉地,只得回家换洗,令人啼笑皆非。从出生到现在,街上最醒目的景点当属那棵偌大的古槐树,儿时在雨季游玩期间,除了对街上路况得担忧,也常常想起街上大槐树下的那户人家。他们的日子过得令人提心吊胆,大概也是七八月的时间,每逢下大雨的天气,雨水齐刷刷敲打在树上,顺着枝条的重力掉落在他家屋顶上,散碎的杂物咚咚咚不间断地作响,惊吓着他们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大槐树成为了被保护的文物,那些年住在大槐树下的人家,被岁月牵起奋斗的双手,活成了人们心中仰慕的样子,从全村人都瞧不起的贫困户到紧跟时代发展的致富人,听说现在那户人家的孩子都在某县城买了套房子呢。


如今的红军街,一束红色的光照进了家门口,也照进了故乡人的心窝。这里是红色圣地,是两当兵变的遗址地,1932年那棵大槐树下孕育了惊天动地的故事,后辈当牢记,便不忘初心。每当节假日期间,总会有外地游客开车自驾至此,洋洋洒洒的人群中偶遇几个不同身份和年龄的游客。循着他们的脚步往前走,一路可以看到街两边的房屋早已褪去当年的青涩,像一位受过精神洗礼,成熟稳重且自律的中年男士,时刻端庄自己的形象,朝往来的游客挥手示意。走过凝秀居,是红军陈列馆,里面摆满了具有深厚历史纪念意义的物品,时不时会有人进去参观拍照,室内严肃的氛围不由得能感受到前辈们庄严的表情,似乎永远屹立不倒,指引着后人的方向。

继续往前走,一路可以看见似江南的水车,在电力催动下抽出一朵朵白色浪花,携着柔软的水珠滴答滴答敲打时间,告别那些年被遗弃的荒芜。如今,纵观走过的街道干净、整齐,仿佛能照出个人影来。街上花园里栽满着不同种类的绿植,一路的绿意清扫过春夏的疲惫,装点着秋冬的深沉,俨然消除了儿时城市和农村的天壤之别。走在街上,无论遇见谁,我总会嘴角上扬自豪地对他说起:我的家乡——太阳村,一个很暖心的村落,不管人生经历过什么,遇见多少糟心的人或事,只要在心里一想到“太阳”之光,一切故事都会化成一缕清风消散,这便是家乡与众不同的魅力之所在,一束光照进了村里人的心,心心相印,欣欣向荣。

雨,不约而同地淅淅沥沥下了起来,与缓缓地人群走在一起,耳畔又回响起远处母亲唤我——娜……娜,吃饭喽,声音宏大且深远,仿佛整条街的人都知道那不会是旁人,是我母亲,催促我赶紧回家吃饭。缓过神,顿觉这声音还是儿时母亲的叫喊声,时隔已有二十多载,那些回不去的时光会将一缕一缕的乡愁从黑发到白发,根深蒂固。

人生这趟旅行,注定要一个人走,踏上去往另外一个地方,我们既无法静守一隅,也没有办法忘记来时的路,“人生也在旅望与乡愁中交替度过。也许我终会让旅行与远方属于我的灵魂,在灵魂中保有它们的影像”,步伐与儿时的故乡渐行渐远,但“无须在现实中兑现”,“也许我终会抵达心有故乡的境界”,在人群中穿过,头顶有最亮的那颗星。

(图:严娜)

嗨!我是小编,负责全县优秀文艺精品的收藏、整理和推介工作,凡是我县文艺工作者的原创作品,散文、诗歌、书法、摄影、美术、个人专著、获奖等文艺信息等,我们可以在平台推介和发布。发布作品的同时,请将您的详细信息(个人简介、生活照、作品介绍、参展或获奖图片、联系电话等)发送至我邮箱。邮箱:2754825370@qq.com

监制:胥慧军    审核:袁天琪 
责编:雷爱红    编辑:王   云


两当文联
为文艺团体和文艺工作者服务,组织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开展文艺精品创作和交流,并对全县各类优秀文艺作品进行推介和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