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生态底色
——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纪实
陈立德 李斌 彭小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
自2022年7月,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以来,重庆市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己任,强化“上游意识”,担当“上游责任”,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思路,实施长江沿线6个区县15067平方公里范围的自然生态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修复,显著改善了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有力提升了长江上游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规划+生态系统修复
筑牢国土空间自然本底
近日,在三峡库区江城忠县,笔者乘船登上江心岛皇华岛,看到蜿蜒的步道、错落的稻田、挂枝的金柚,以及考古留下的遗迹,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江心岛是长江独特的生态资源。我们按照‘保护文化遗产,展示生态之美’的思路,投资7500万元,对全岛1.42平方公里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忠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赵军说,目前,消落带治理、林相改造、湿地恢复、旱地整治等工作已完成,下一步将推动建设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皇华岛研学基地,将生态保护修复和历史文化有机融合。
据介绍,修复后的皇华岛植物已恢复到958种,其中包括荷叶铁线蕨、苏铁、金荞麦、喜树等10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水陆生及两栖动物有369种,其中包括红嘴巨鸥、鸳鸯、胭脂鱼等。
同样,全长163公里的长江一级支流龙河,上游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和下游的丰都县都担起了生态修复责任,合力共护一江清水汇入长江。上游河道缓窄,通过布设生态沟渠,联通水系,补植芦苇、狗牙根、早熟禾、水杉等纳污能力强、耐水性好的植物,结合多级小微湿地调节塘,修复河岸生态缓冲带,净化水质,涵养水源。下游河道渐宽、水流舒缓、流经城区,通过建设生态廊道、治理消落带、修复受损山坡、改善水库湿地生态,提高流域生态系统质量。目前,龙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功能得到显著提升。
整个项目区涉及涪陵区、丰都县、忠县、万州区、云阳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共6个沿江区县。项目布局以长江为主干,涵盖丰都县龙河等重要支流流域,总面积达15067平方公里。
“我们科学规划,统筹部署,坚持上下游、左右岸、岸上岸下系统修复,综合实施库岸消落带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城市品质提升等工程,努力建设具有自然山水特色和历史人文内涵的江城、江镇、江村,持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将‘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打造成山城重庆最靓丽的名片。”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生态+人居环境整治
增绿添园更宜居
“龙河步道建成后,只要天气好,很多市民会到那里运动休闲,这是我们县城最舒适的滨江公园。”家住丰都县龙河附近小区的居民甘乐说,建成后的龙河步道与原有临江步道实现连通,全程约15.6公里,横贯县城东西,沿途可亲水、可观景。
“我们科学选择适合西南江城特色的植物,栽种桂花、紫娇花、三角梅、蓝花楹等树种2.8万余株,修复草地6000平方米、岸线约16公里、护坡2.5公里、湿地3.5公顷,将龙河步道打造成群众的‘幸福绿道’。”丰都县土地储备整治中心主任余山华介绍说。
在忠县,临江公园、香山体育公园等城市游憩设施建设与生态修复协同推进,成为城市品质提升的典型。临江公园修复长江岸线11.6公里,治理消落带30.9公顷,形成生态隔离带9公顷。香山体育公园建成滨江生态走廊2公里、生态隔离带3公里,坡坎崖生态修复和人居环境整治面积27公顷,一方面,有效解决了区域内现状土地及消落带泥土裸露、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恢复了绿色生态屏障功能;另一方面,丰富了群众运动休闲的公共生态空间。
在长江沿岸万州区溪口段岸线生态修复中,当地统筹考虑溪口社区、其林村、玉竹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消落带植被优化、林地质量提升、面源污染防治等工程,打造“碧水、山林、田园”生态廊道,形成梯田农园和山地小镇,独具江湾特色。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到实施方案设计,我们都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试点的6个区县都实施了城乡生态品质提升项目,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变化。”重庆局相关负责人说。
长江一级支流龙河丰都段,经过生态修复,龙河滨江步道成为群众的“幸福绿道”。重庆市丰都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图
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
因地拓产增收益
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忠县独珠村三面临江、一面依山,形似明珠,嵌入江心。而以前的独珠村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村党支部书记吴顺祥清楚地记得,村子的变化,始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实施,其中变化最大的区域当属李家院子。那里过去是一个荒凉的村社,如今经过整治,形成了“宅前菜地,宅后果林,林地环绕,背山面塘”的丘塘林居乡村风景。
独珠村村集体以3000多亩土地及全村自然资源作价2000多万元入股,占股51%,与忠县的平台企业合资成立重庆市独珠江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运营独珠村。随着生态修复项目的推进,独珠村实施了土地整治,解决耕地碎片化、面源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同时推进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切实改善了农村生态和人居环境。
吴顺祥说,如今村里引进了15家农文旅企业,村民们开了20多家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400多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加上土地流转收入、村集体分红等,与之前相比,村民每户平均增收1万多元。
在三峡库区云阳县,凤鸣镇发挥山水田园优势,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联动已建成的5000余亩果园、“香盟·花千谷”产业园,形成“产、供、加(工)、销”一体化,推进粮油、蚕桑全产业链发展,大力发展企业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园区精深加工和生态绿色农产品仓储保鲜产业链。当地还积极探索“闲置农房配套小田园小菜园”对外招租模式发展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
长江是重庆最具标志性的名片。目前,“生态+农文旅融合”已深度融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实践。各级政府、国有企业、民间资本多元化投入,土地流转、股权分红、个体经营、劳务报酬多元化收益实现;榨菜、柑橘、蜜柚、辣椒等农特产品,以及黄连、天麻等中药材,已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独珠半岛、千野草场、汽车营地、龙河国家湿地公园等一批生态旅游地,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目前,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总体进度达89%,部署的134个项目已完成71个。下一步,将继续加强生态修复与农文旅等产业发展相融合,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多生态修复成果。”重庆局相关负责人说。
资料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撑: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信息中心
版权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