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预防为先、关口前移、源头治理”
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查、防、治”并举 打好地质灾害防治主动仗
涪陵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地,“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理形态造就了其独特风光,却也因此成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点线面防控压力大是其显著特征。
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去年以来,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树立极限思维,严格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的工作部署,在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的关心指导下,通过“查、防、治”三方面综合施策,打出地质灾害防治“组合拳”,实现了人员零伤亡、财产少损失、隐患早排查的工作目标,走出了一条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系统性综合治理的新路子。
涪陵区江北街道飞水岩危岩治理项目
精准“查”
“全面+精细” 拉好隐患防控警戒线
“如果没有通过现场排查及时做好预防措施,去年7月初那么大的降雨,肯定有不少村民会受到影响。”站在涪陵区珍溪镇梨坪村麻柳林滑坡现场,梨坪村1组村民组长舒金阔说。
时间回到2024年6月29日,麻柳林滑坡变形加剧,“因为有区规划自然资源局会同驻守地质队、珍溪镇政府工作人员、群测群防员及时赶赴现场,组织村民紧急撤离,所以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舒金阔说。在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精准预测、科学施策下,受灾的6户8名群众及时实施应急避让搬迁。
“隐患排查是地质灾害防治的第一道防线,我们始终将全面摸排地灾隐患点作为防灾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准施策整治安全隐患,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据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以来,该局创新探索地灾隐患排查新模式,以“隐患点+交通干线+高风险区域”为排查重点,凭借实地勘察的“火眼金睛”和分级分类的“精准诊断”,将地质灾害风险区域逐一标记、建档,构建全面、精准、详实的地质灾害台账,编织起一张严密、细致、高效的排查网络。2024年,该局成功处置灾险情14起,应急转移36户84人,强降雨期间提前转移234户627人,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
为全面摸清地灾隐患风险底数和动态变化,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针对地质灾害高和极高风险区开展了1:1万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对区内359处地灾隐患点、954处孕灾地质体(区)、1837个隐患边坡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危害特点进行分析研判,做出风险评价。同时,该局纵深推进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管控体系,将涪陵区境内长江、乌江流域中的小型支流,按照流域划分为154个小流域单元,各个小流域基本单元内补充完善了726个地灾点基本信息及其威胁对象,调查圈定了268个四邻区域,调查评价了364个人工边坡,并制作了涪陵区小流域风险预警图,预警信息在14个主要行业部门和27个乡镇街道中应用贯通,进一步提升了涪陵区地质灾害风险预警能力。
科学“防”
“人防+技防” 筑牢灾害防治防护网
建立科学高效的灾害防治体系,是“解锁”地灾防治的关键,“人防+技防”的防治体系,形成了涪陵区地质灾害防治的“一张网”。
人力是坚强后盾。特别是在汛期和重大节假日等重点时期,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力量,主动出击,发动全区27个乡镇街道1000余名“四重”网格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对731个地灾点开展排查巡查,做到时时有人盯、处处有人防,进一步强化了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和防范应对能力。同时,该局加大地灾防治宣传教育力度,全年开展地灾防治知识培训25场次,731个隐患点均建立“两卡一案”,每年开展单点演练,切实增强了群众防灾自救意识和能力,提升了地质灾害防治基本能力。
科技是神兵利器。数字化技术可以为人工巡查排查提供方向指引,也解决了部分区域巡查排查人不能至的问题。如今在涪陵的高山密林、陡崖峭壁,1468套地质灾害专业监测设备对333处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一些可能诱发灾害的变化都能被感知并发出预警,为提前避险撤离赢得宝贵时间。
2024年清溪镇上湾滑坡被成功预警就是典型的案例。2024年7月4日14时17分,涪陵区清溪镇青龙村6组上湾滑坡的监测设备发出告警,有发生灾情风险。由于监测设备提前预警,受灾群众主动避险撤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数字化监测设备的大量应用,对滑坡预警起到关键作用。2024年以来,在精准排查的基础上,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注重科学防范,将数字化的理念方法手段融入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全过程各方面,着力构建起了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地质灾害数字化防范体系。
“除了数字化设备的加快应用,我们还坚持多方协同发力,统筹推进地灾防治风险管控应用系统建设以及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应用,不断提升地灾治理现代化水平。”据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以来,该局成立“推进数字建设工作专班”,探索灾害综合风险区和风险控制线的规划管控方式,将“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应用场景与全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建设融合贯通,目前已完成三级贯通工作,正积极推动平台实战实效。“平台通过对地灾隐患点的数字化智能管理,科学预测降雨对小流域及地灾隐患点的影响,将极大提升地灾防治风险识别、研判预警、响应处置等核心能力。”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涪陵区蔺市街道石堡屋基滑坡避险搬迁新房
综合“治”
“长远+长效” 打好地灾治理攻坚战
“以前,我们住在梨院溪滑坡范围内,每到下雨天就担心得睡不着,大半夜都有可能会被喊醒撤离。现在区里实施地质灾害国债搬迁项目后,我们都搬出来了,过上了安稳日子。”今年51岁的涪陵区江北街道黄旗社区7组居民胡美江说起现在的日子,满意得不得了。“现在的居住环境更好了,再下雨也不怕了。”搬进新居后,他还打算发展养殖业,搞点副业,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涪陵区2024年增发国债项目共四类,共安排建设资金8332.56万元,其中国债资金7521万元、市级配套资金616.56万元及区级配套资金195万元。该局用好用足国债资金,累计对18个镇街13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避险搬迁,成功搬迁411户1315人,排危除险治理2处,完成隐患点监测台站建设333个。针对避险搬迁项目,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积极优化资金拨付流程、畅通资金拨付渠道,实行“户头+人头”的组合式货币补助安置方式,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完成资金拨付攻坚任务,精准、高效、足额覆盖每一个搬迁户,拨付完成率达100%,用实际行动写好了避险搬迁的“后半篇文章”。
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既是重要的安全治理工程,也是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工程。2024年以来,在地质灾害防治的长远布局中,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坚决打好三峡危岩治理攻坚战,针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积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累计实施了荔枝街道大闸口危岩、江北街道北山坪危岩、龙桥街道吊嘴岩危岩、珍溪镇佛尔岩危岩、龙桥街道沙丘危岩、南沱镇横通危岩、龙桥街道胡二岩危岩7处工程治理,实行航道避让措施1处、群测群防监测3处,为实现全区地质灾害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根基。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既是一项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持之以恒,真抓实干。我局的工作只是全市构建地灾安全防护网的一个缩影,接下来,我们将积极融入全市地灾防治工作大局,持续加大地灾防治力度,不断完善防灾减灾体系,为全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资料来源:重庆日报、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撑: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信息中心
版权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