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园祥音法鼓成立于清道光年间,是一种集民间音乐、舞蹈、武术、美术、雕塑与民风、民俗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园祥音法鼓在行会时多达一百多人,共有五套曲牌,演奏时鼓手指挥,由慢拍起逐渐发展到快拍结束。静时如平湖秋水,动时似龙飞凤舞,高潮时像万马奔腾,有雷霆万钧之气势,最后却总在急板中戛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
“新中国刚成立,上世纪50年代,那时我刚八九岁,祥音法鼓在北仓行会,三里地人山人海,都是来看表演的,都挤不开。过去都是前边打旗的给观众们作揖,老几位让让,打不开场子没办法演了……”刘园祥音法鼓第四代传承人田文起说起小时候行会的热闹情景,总是会眉飞色舞,言语中充满自豪。
旧时,祥音法鼓对百姓来说不仅意味着祥瑞,还会有些神秘。因为每年行会次数屈指可数,而且都是集中在正月里,其它时间想看也看不到。可如今不一样了,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日期间,区、镇文旅部门都会组织系列展演活动,百姓都能够近距离看到,还能亲手触摸到会具,神秘感自然就消失了,多出了一份亲切。
刘玉新带队参加2023中国原生民歌节闭幕式
刘园祥音法鼓会现在的会长是第五代传承人刘玉新,他从小就是个法鼓迷。“小时候就是喜欢,天天晚上闹着到法鼓会去。有时候在家吃半截饭,耳朵好像听见有鼓音,饭都不吃就跑到会所,一看还没开门呢,就那阵就是着迷了。”
刘园祥音法鼓能保存到今天,是经过了几代传承人的不懈努力和精心呵护。近年来,随着北辰区城市化加速推进,刘园村拆去了低矮破旧的平房,建起了崭新的高层楼房小区——刘园新苑。村集体没有忘记给古老的祥音法鼓留出位置,在小区里专门建设了一座会所,购置了新的会服、会具,鼓励法鼓会培训新会员,传承文化瑰宝。
2009年,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的冯骥才带领中、日、韩三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的专家学者来参观刘园祥音法鼓会,给予高度评价,并自掏腰包5万元支持刘园祥音法鼓会的传承发展。
物质的越发富足,丝毫没有冲淡人们心中对祥音法鼓的那份喜爱。只要祥和的鼓声想起,曾经万人空巷的场景依旧会再现。只不过,旧时看会沾的是喜气,凑的是祥和热闹,现在看会,讲究的是怀旧的味道。
刘玉新说:“我们年年出会,甭管上哪去,村里面的老百姓竟跟着的,大伙儿还是对法鼓情有独钟,因为法鼓在天津也是一个独特的民间花会。我现在就希望参与传承的小孩们越多越好,只要喜欢学,咱都收他们做徒弟,倾囊相授!”
北运河边,百年法鼓!
采写:记者 李富强 冯暐 韩雨晴
通讯员 杜易 马艳
版面设计、校对:韩雨晴
责任编辑:冯暐
审核:张南石
监制:张瑞超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