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队简介
在“一带一路”合作迈入新的十年、国际能源合作日新月异的背景下,2024年7月20日至7月28日,能动系“源动丝路”组织支队赴沙特利雅得、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和安卡拉三个城市,深入调研“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与中国能源领域合作现状,寻找能源合作、能源转型的新思路。
能动系“源动丝路”赴沙特、土耳其调研“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支队由能动系曹海山副教授、徐毅助理研究员带队,支队由1名本科生辅导员带队以及11名本科生和10名研究生总共24名成员组成。实践过程中,支队与当地政府单位、高校院系、相关协会、以及能源企业等,通过学术交流、参访座谈、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展开调研,内容涵盖能源转型策略,当前合作成果,未来合作部署以及阻力与解决方案等多个方面。同时,支队走进当地街头进行采访,了解当地群众对当前能源局势的看法观点,科普“一带一路”倡议,增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了解和国际关系。通过实地调研和交流,了解当地人民对能源创新、能源发展和能源安全的看法,深入理解“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国际意义,为我国能源转型、跨国能源合作提供有益借鉴;同时,支队将继续努力,与沙特和土耳其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保持密切联系,探索更多合作机会,为两国未来的合作关系添砖加瓦。
Part.01
沙特能源发展趋势探究
座谈对象
Naif Almboty
纳伊夫·穆卜提目前担任中国-沙特阿拉伯贸易出口委员会主席。高中毕业后,纳伊夫先生毅然选择到中国留学,先后在北京语言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学习中文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纳伊夫先生致力于了解中国的经济政策、市场趋势和监管环境,作为中沙贸易出口委员会主席,在中沙双方的经贸往来方面做出卓越贡献,也为中沙两国友好和平稳定关系的发展持之以恒努力。
座谈过程
座谈现场
曹海山老师首先介绍了实践支队成员,并说明了支队前往沙特阿拉伯实践的背景和原因,强调了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沙能源领域合作的重要性和必然性。随后,曹老师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的历史以及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的发展史、师资、研究所与研究中心、合作结构、研究结果等多方面内容,强调了清华大学在能源领域科研创新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和战略部署。
曹海山老师介绍清华大学
王天浩介绍了能动系历年来海外实践的丰硕成果,以及能动系与海外政、企、高校在文化和科技研究方面交流的收获。最后,王天浩从参访国能源发展、海外合作交流等角度介绍了本次实践的预期成果与行程安排。
王天浩介绍实践支队
会议交流
支队成员积极提问
Q:沙特就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规划如何?
A:沙特对新能源发展筹备了一个宏大的发展计划,目前凭借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沙特与晶科能源建设了一个10GW的高效电池及组件项目,与TCL中环拟建设年产20GW的光伏晶体晶片项目。
Q:针对风光电上网对电网的冲击,沙特是否做了相关部署?
A:沙特现今可再生能源占比极低,风光电发电并网的影响并非沙特新能源发展的首要问题。而且当前沙特缺少相关技术与人才,需要中国企业参与已解决相关技术难题,沙特也计划提供相关机会推动中国企业在沙特建厂,进而促进沙特新能源技术发展。沙特希望本国大学与中国大学合作交流,以促进本国人才培养。
Q:沙特在未来技术开发合作方面有哪些部署?
A:沙特与各国合作方式主要为沙特方提供资金与资源,合作方提供技术,目前沙特处于投资建设初期,其初衷为以资金吸引外国企业在沙特建厂发展,未来如果开发出新技术,也会将新技术落地亚洲其他国家进行合作。
Q:沙特是否就储能项目开展相关部署工作?
A:沙特提出“2030愿景”,一方面是发展清洁能源,另一方面是发展储能技术,目前中国在光电风电方面与沙特签订了全球最大的合作项目,未来沙特也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推动相关技术进步。除此,沙特希望中国高校与沙特高校进行项目合作,以加快本国技术人才的培养。
Q:目前主流看法认为沙特为“资源国”,中国作为“技术国”,那么沙特是否有逐渐从“资源国”向“技术国”转变的打算?
A:沙特拥有丰富的资源,也需要能源技术的进步。在“2030愿景”中沙特也提出了相关目标,即带领全国人民从资源自有走向技术自有,但是该目标的前提是沙特需要吸引外国人才去培养本国人才。沙特希望本国从一个依靠石油发展的国家,转换为由石油带来经济进而引入技术,最终成为一个资源技术兼备的国家,彻底摆脱本国对石油出口的依赖。
Q:发展可再生能源新技术是否会对沙特境内石油产业造成冲击,对世界石油进出口是否有影响?
A:可能性不大。在16年王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依旧提出了“2030愿景”,因为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虽然沙特内部石油消化能力会减弱,但是沙特石油大多出口外国,本国石油产业受到新能源冲击影响较小。
徐毅在会议中建议,中国在光电和光热技术上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沙特拥有丰富的光资源,未来沙特可以依靠“一带一路”重大国家战略方针与中国加紧相关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推动沙特在光电光热技术方向的进步发展;除此,沙特可与中国建立合作院校和相关研究机构,致力于培养沙特本土化的相关技术人才。
纳伊夫指出,沙特急缺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希望中国能向沙特培养并输送相关技术和人才,并介绍沙特主要以油、气发电为主,为响应碳排放国际公约,提出了“2030愿景”,旨在借助沙特其他能源消除沙特对石油的依赖,争取在2030年,对石油和天然气发电的依赖从当前的99.8%降到50%。近期,沙特已与中国签订引进光伏发电站的相关协议。
梁恩广在会议中建议,沙特在“NEOM”新城中开发“绿氢”项目,中国在“绿氢”技术发展方面仍存在不足,未来沙特和中国可就“绿氢”技术发展开展相关合作。
纳伊夫表示,“NEOM”新城电力自给自足,百分百依靠绿色能源,零石油天然气参与。此前,新城已与多国达成合作共识,不过目前新城仍处于基建阶段。
纳伊夫先生与曹海山老师交流高校合作
除此之外,纳伊夫先生在会议中向曹海山老师重点询问了中国高校校企合作的项目流程及数量规模,期待能与清华大学等中国高校在多领域达成合作协议。纳伊夫先生在会议中提起自己在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的经历,并坦言希望能够拜访清华大学。调研支队也邀请纳伊夫先生日后拜访清华大学,并能再与能动系的师生当面交流。
参会人员合影
Part.02
当地特色美食初体验!
支队成员体验沙特特色美食
本次午餐地点选在一家富有沙特风情的餐馆,店内装修风格极具中东特色,罗列各类标本。本次用餐过程在地摊上进行,服务员铺上细长的餐布,并摆上烤鸡炒饭、羊排炒饭、炖肉、汤品等各色当地食物,我们席地坐在餐布周围,尽情享受风味独特的当地美食。
Part.03
古城溯源:探索沙特阿拉伯的历史变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Diriyah古城作为沙特阿拉伯古都遗址,也是沙特的发源地。在1744年,这里建立了沙特第一王国,并定都于此;在不断的战火洗礼下,这里历经了第一王国、第二王国、第三王国的建立,最后见证了今天的沙特阿拉伯的统一与发展。古城由各种历史建筑组成,各建筑使用晒干的泥砖作为墙壁,搭配独特的三角孔型装饰与色彩鲜艳的窗户,排布在弯弯绕绕的街道旁,共同组成了美丽的王都“迷宫”。
在Diriyah古城内,我们看到了古时的教堂,其清晰的设计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教徒做礼拜时的场景;我们也看到了记载着沙特王室的生命树,其脉系庞大,也流动着沙特王室不断传承的血液;在傍晚时分,我们也欣赏到了沙特美不胜收的绚烂晚霞,这样的晚霞也让古城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资料收集整理丨调研组
文案编辑丨姜博双
排版丨刘扬晨曦
审核丨卓昱杭 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