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在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上当先锋

政务   2024-09-30 21:44   安徽  

“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在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上当先锋

发布时间:2024年9月30日上午


∆ 发布人:省科技厅党组书记 吴劲松


∆ 发布人:省科技厅副厅长 姚群


∆ 发布人:省科技厅副厅长 武海峰


∆ 主持人: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汪晔宇


∆ 新闻发布会现场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 吴劲松


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我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情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安徽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意见》,聚焦“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进行专章部署,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提出六个方面的改革任务,并将“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实现新提升,在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上当先锋”放在“六个新提升”“六个当先锋”的首位,充分体现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近年来,我省聚焦科技攻坚、成果转化、企业主体、平台重塑等重点领域,先后实施多项改革举措,不断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与动力,为加快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一是改革攻关机制,高质量科技供给有了新提升

以科技攻关零基预算改革为牵引,推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实施实现流程再造,实现了“三个进一步”。进一步强化任务统筹,设立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专项,制定《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建立“七统一”(统一征集、统一凝练、统一申报、统一评审、统一立项、统一拨付、统一管理)科技创新攻坚新模式。进一步强化集中力量办大事,重点方向由40个优化聚焦为11个,单个项目支持力度提高了4.7倍,集中力量实现关键突破。进一步强化科产融合,今年,企业牵头和参与的攻坚项目数量达215项,支持资金10.17亿元,分别占2024年安徽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项目总数、省财政资助金总额的98.2%和99.5%。


二是探索转化路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有了新提升


省政府制定出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配套制定48项“激励+松绑+免责”政策,全省科技成果转化活跃度明显提升,实现了“两个提升”。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化效率加速提升,在全省106家单位全面推广“赋权+转让+约定收益”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科大模式”,截至8月底,累计赋权成果868项、估值约5亿元,成立或入股企业82家。科技成果转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举办“双创汇”活动超120场,全省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2023年达4734.2亿元,同比增长54.2%


三是创新扶持模式,企业主体地位有了新提升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扩容提质增效”。构建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培育科技领军企业11家,全省独角兽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居全国第6、第7、第8位。推动项目、平台、资金、人才、奖励等资源“五个向企业倾斜”,实施规上重点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活动和无研发机构“两清零”行动,打通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到企业绿色通道,2023年企业研发经费投入1027.6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81.4%;新获得的11个国家科技奖项目中企业占比超80%。


四是重塑平台体系,创新平台质效有了新提升

全力保障国家实验室建设运行,获批合肥先进光源、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设施等大科学装置,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大科学装置建设。新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9家,运行挂牌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谋划推进首个由我国牵头的国际大科学工程。重塑省级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类等三大体系,在全国率先完成135家省重点实验室重组。


五是强化金融赋能,科金融合发展有了新提升

实现了“三个优化”。优化“基金丛林”,组建总规模150亿元的省级天使母基金群,累计设立子基金33支,认缴规模超100亿元,投资项目153个、金额达25亿元。优化科技贷款,建立总行级科创金融中心8家、特色机构64家;首创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签约银行105家,签署协议户数超1万户,贷款余额达1400多亿元。优化融资担保,率先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担保机制,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计开展“科技融资担保”业务超1300亿元,服务科技企业1.8万户(次)。


六是打造“试验田”,“科大硅谷”影响力有了新提升

创新构建“三大模式”。构建市场化运营模式,组建混合所有制运营公司,搭建“全球校友组织+创新中心+创新单元”全球创新网络,组建9家海内外创新中心,构建40个创新单元。构建产业培育模式,实施高校院所“淘金计划”,累计捕捉科技成果超2000项,推动科研人员创办企业200余家。为科技企业提供“一对一”陪伴式服务,集聚科技型企业和科创服务机构超4700家。构建人才汇聚模式,建立高层次人才预认定机制,非全职来“科大硅谷”人才同等享受政策支持,授予谷内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人才自主评定权。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及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探索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安徽范式,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和科研环境,致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实现新提升,在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上当先锋。



发布会实录

科技日报记者

请问,安徽省将如何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好省委全会关于科技创新的工作部署?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 吴劲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及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为我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将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迈向纵深,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实现新提升,在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上当先锋。


一是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安徽范式。健全省委科技委全面统筹、省委科技办牵头抓总工作机制,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任务、科研力量、资源平台、区域创新等方面的统筹,构建协同高效的指挥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健全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体制机制,强化“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贯通,构建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凝聚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改进科技计划管理,统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六个一”【围绕一个重点产业(领域),依托一批科技领军企业(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设立一个重大专项,集聚一批高校院所,汇聚一批创新人才】的一体化配置机制,真正产出一批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成果,以高质量科技供给夯实科产深度融合的“基础”。持续推动科技企业“扩容提质增效”,健全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推动资源向企业倾斜,深入实施规上重点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机构和无研发活动“两清零”行动,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抓实科产深度融合的“关键”。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顶尖孵化器等平台载体,深入推广职务科技成果股权改革,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压实科产深度融合的“路径”。


三是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和科研环境。坚持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深入推动科技人才、创新平台、科技成果等分类评价改革,强化放权赋能,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动力。推动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引导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鼓励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加速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机制。深化科技开放合作,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为抓手,强化“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动更多创新资源向皖汇聚,营造一流的开放创新生态。


新华社记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安徽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深入推动科技人才、创新平台、科技成果等分类评价改革。请问,下一步,安徽围绕科技评价将实施哪些改革举措?


省科技厅副厅长 姚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我们将以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动力,全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一是持续深化人才评价改革。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和贡献为导向、有利于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深化分类评价,深入实施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对于基础研究、应用研发、科技服务等人才,分类施策,增强评价科学性、准确性,提高评价效率。优化评价周期,建立“低频次、长周期”人才评价制度,实施“里程碑式”重要节点评价,减少对科研人员的干扰,让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强化激励导向,加强“评用结合,评以致用”,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岗位管理、职称评审等方面率先突破,支持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二是持续深化平台评价改革。进一步深化创新平台分类评价改革,不断提升创新平台发展质效。完善评价机制,根据创新平台不同类型、目标与发展阶段,制定差异化的评价标准与方法,全面反映创新平台的综合效能。突出评价重点,原始创新类平台注重科学价值和原创性,技术创新类平台关注技术创新程度和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类平台强调成果转化效率和经济社会效益。建立监测系统,加快“科技大脑”建设,利用“科技大脑”构建创新平台信息系统,加强对全省创新平台的全周期信息管理,建立平台查重和定期“晒成绩”等机制。


三是探索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改革。探索完善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机制,加快产出更多高水平科技成果。建设专业化评价机构,建立省科技成果评价服务平台,引进培育一批专业化评价机构或验证中心,组建科技成果评价行业协会,提升科技成果评价水平。完善成果评价规程,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程序等,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等成果实施分类评价。改革成果评价应用推广方式,建立科技奖励后评估制度,支持高校院所通过挂牌交易、竞价拍卖、协议定价并公示等方式转化科技成果。


人民网记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安徽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都强调,要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请问,下一步,安徽将如何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省科技厅副厅长 武海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各方面作用,形成共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工作格局。我们将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抓手,不断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重大任务统筹机制。建立健全“围绕一个重点产业(领域),依托一批科技领军企业(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设立一个重大专项,集聚一批高校院所,汇聚一批创新人才”的“六个一”重大任务和资源一体化配置机制,强化有组织科研,有力推动科产深度融合。加强重大科技攻坚任务统筹,建立省委科技办牵头、各部门协同、省市县联动的项目统筹管理机制,完善科技项目“统一征集、统一凝练、统一申报、统一评审、统一立项、统一管理”的“六统一”科技创新攻坚新模式。


二是凝练科技攻关重点方向。聚焦支撑我省“617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即推动六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七大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八大服务业】,围绕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布局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瞄准量子科技、空天信息等未来科技领域,加强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攻关,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围绕煤电、钢铁、有色等传统支柱产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三是构建多主体协同攻坚模式。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作用,支持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针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重点由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大兵团”协同攻关,全链条系统性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探索建立科技企业、高校院所“双牵头”攻关模式,促进企业与高校院所产学研深度合作。


安徽日报记者


科技金融是重要的创新要素。请问,安徽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快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省科技厅副厅长 姚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加大科技信贷政策引导支持,鼓励银行根据企业信贷需求特点,开发针对知识产权、投资项目等融资产品。推进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推广“创新积分制”,做好科技企业精准画像,为科创企业提供融资成本更低、服务期限更长、授信额度更高的资金支持。支持领军企业发行科创票据、公司债券,募集更多中长期、低成本资金。


二是健全风险分担机制。推动保险金融推出更多“科技属性”的保险产品,探索推进科技攻关专项保险,为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研发费用损失、安全责任、关键研发设备故障等风险保障。落实科技保险补助政策,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应用等险种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科创投资。以省天使母基金群牵头,形成“一地市一天使”和产学研用全覆盖的天使基金体系。健全基金尽职免责机制和容错机制,优化投资生态。采取“长周期”“算总账”等考核办法,健全支持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政策措施。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问,下一步,安徽将采取哪些工作举措,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省科技厅副厅长 武海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强调,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融合的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下一步,我们将多措并举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


一是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科大硅谷”建设,推进“科大硅谷”、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羚羊工业互联网等平台相互赋能,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与新兴产业聚集地汇聚融合发展的生态系统。制定顶尖孵化器建设实施方案,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加大布局,强化孵化器“种子”发现、平台服务等职能,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科技成果中试基地等转移转化载体,实现科技创新、转化孵化、企业培育、产业集聚全链条贯通。加强科技服务业机构招引培育,支撑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


二是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加强工作调度,定期开展部门工作会商和联合调研,指导赋权改革试点单位开展高价值专利筛选、凝练、验证,形成赋权项目清单并与企业精准对接。与相关部门联合研究破解试点单位“不敢转”对策。加强部门协同,建立问题清单,及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难点。挖掘赋权典型案例和典型做法,引导各试点单位互学互鉴,会同主流媒体讲好改革故事。


三是壮大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强化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围绕重点产业开展系统性、专业化培训。针对到企业一线兼职创新的科技人员,举办技术经纪人专场培训班,进一步推动全省复合型科技产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


中国改革报记者


安徽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深化科技开放合作交流,引进海内外知名高校院所、企业等在皖设立研发机构。请问,安徽省科技厅在这方面有哪些工作安排?


省科技厅副厅长 姚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强调,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下一步,我们将树立“科技即产业”理念,发挥“双创汇”等平台效应,吸引更多创新资源在皖集聚。


一是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发挥“科大硅谷”全球创新网络的品牌效应和平台作用,吸引海内外更多高层次人才团队来皖创新创业。完善我省高层次人才团队招引政策,重点招引携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人才团队来皖转化,省市联动以天使类基金等政策措施给予扶持。


二是引育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国内外高校院所、龙头企业等来皖设立或共建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统筹科技创新平台政策给予支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支持聚焦我省重点产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三是推动“科创飞地”建设发展。支持市县、园区和企业在省外、境外建设“科创飞地”,提升市县引进和利用外部科技创新资源能力,以转移支付等方式择优给予支持,打造我省开放合作和科技招引的重要窗口。



丨编辑:陈萍      责编:祖文婷

审核:方安琦

丨来源:省政府新闻办


 ↓↓↓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详情】



主办 /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承办 /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管理中心

协办 / 安徽新媒体集团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政务信息、提供政务服务、拓展政民互动渠道,努力将更多更好的政务信息资源送到公众手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