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心阅目|《流俗地》:即使身处黑暗,也要在暗里寻到天光

教育   2024-11-12 10:56   湖南  

这些人的生活苦多乐少,浮沉有如泡沫,认命到了自苦的地步。但她们不需要同情。就像银霞一样,这些人兀自存在,以自己的方式“作人”与“格物”。

——《流俗地》代序/王德威


作者简介


黎紫书,本名‌林宝玲,1971年出生于‌马来西亚。她曾从事新闻采访工作十余年,并且在投身职业写作前,曾担任过小学教师、洗碗工人、鞋店销售等多种职业,对马来西亚的市井文化有着深入体会。

黎紫书是马来西亚华语文坛的重要作家,自1995年以来,她获得了多个文学奖项,包括‌花踪世界文学奖、‌红楼梦长篇小说奖等。她的代表作品包括《‌流俗地》、《‌告别的年代》和《‌野菩萨》等。其中,《流俗地》因其对马来西亚社会华人命运的深刻描绘,获得了广泛赞誉。




地方风土,市井人生


关于书名《流俗地》,作者黎紫书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流”的部首是水,“地”的部首是土,“俗”是人和谷,水土之间是人和食物。有水、有土、有人,水土跟人抱着谷在一个地方生活。而《流俗地》这本以马来西亚底层人民视角进行讲述的小说,书写的也正是发生平凡小城里的故事。

小说的主人公银霞是一名盲女,她的工作是出租车公司的电话接线员。小说的第一幕是在某一天银霞接到了一个叫车电话,而电话那端的人竟然是自己阔别多年的故人大辉。于是银霞迅速通知了自己童年时的好友、大辉的弟弟细辉。接着过去数十年里发生的事便有如一幅画卷缓缓展开,数不清的爱恨情仇和悲欢离合,在现实与过去的交织叙述中被悉数提起。

银霞、细辉、拉祖三人本是共同生活在“楼上楼”的青梅竹马,但是三人在长大后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人生。留恋过去的银霞、伸张正义的拉祖、挣扎于生活困境中的细辉,以及他们各自的家人、朋友……小说不仅描绘了充满市井俚俗味的群像,记录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马华社会的时代变迁,同时也讲述了在翻天覆地的时代巨变中流俗地的普通人之间是怎样发生了关联,又怎样在时代的洪流中走向未来,也失去过去的。




吾若不写,无人能写




《流俗地》作为当代马华文学的代表作,其沉稳细腻的叙事风格使其脱颖而出,而其中丰满的人物形象更令人难以忘怀。

这本小说具有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扑面而来的沧桑感,以至于作者黎紫书自己都在小说的后记中写到,这是一本“我若不写,以后也不会有别人能写”的小说。确实如此,黎紫书独有她自己心中的那片流俗地,而我们只能通过细致揣摩她的描写才能读懂一二。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流俗地,最终会随着时间流逝在记忆中漫漶不清,于是我们所能做的,也只是借别人的流俗地,发出一声只有自己能懂的喟叹。

小说里的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赤道上的雨多是在午后才来的。前半日太阳有多暴烈,后半日的雨便有多凶猛,像是用半日蓄势待发,一举向日头报复,以牙还牙。顾老师说,因为雨下得频繁,人生中不少重要的事好像都是在雨中发生的。那些记忆如今被掀开来感觉依然湿淋淋,即便干了,也像泡了水的书本一样,纸张全荡起波纹,难以平复。

如果说回忆是一场暴雨,那么过去于我们而言就是下一万次雨也挽救不了的干旱。

|中南大学商学院|
CSU BUSINESS SCHOOL

文案 / 凌子豪
编辑 / 施昕玥
校对 / 周雨涵 张清扬 汤芸欢 施玉立
一审 / 张弛
二审 / 陈文
三审 / 陈迎明

季录商院
关注季录商院,记录青春时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