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珠海校区,25岁生日快乐!

学术   2024-11-05 21:32   广东  

本文来自 中山大学


(ID:isysu1924)


世纪中大,山高水长

百年芳华,薪火相传

1999年9月,中山大学与珠海市

签约共建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开启国内高校异地办学先河

站在百年华章的新起点上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从建设至今

已历经四分之一世纪的栉风沐雨

从一块璞玉雕琢成如今的璀璨明珠

今天,多位见证和经历了

珠海校区变迁的讲述人

来为大家讲讲

“我与珠海校区共成长”的故事


珠海校区中轴线(摄影:田隽恺)





岁月印记





筚路蓝缕启山林

珠海校区开启了

中山大学多校区办学的篇章


水何澹澹,溯流直上

每一段记忆都犹如珍珠

映照着过往岁月的珍贵瞬间

我们得以看见珠海校区从无到有

从有到优的蜕变之旅

感受到了精神的传承与文脉的延续


播种有时,收获有时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这二十五年来的每一步

正如校区图书馆后的书山阶梯

步步向上

是每一位师生上下求索、笃行致远之路




讲述人


李延保


李延保:数学教授,曾任中山大学党委书记



珠海市在当年财力并不充沛的情况下,连续多年投入“珠海大学”的筹备工作,建设了一批包括3万平米的图书馆大楼在内的校舍,但离真正建成还遥遥无期。从建立本科院校到培养硕士、博士,少则十几年时间,办成名校更需要历史的积淀。时任中央分管教育的领导明确表示对此不予支持,但珠海人民确实太想拥有自己的大学了。于是,珠海市时任领导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思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这一新的思路使得珠海市和中山大学一拍即合。


珠海将把筹办珠海大学的地方及建筑物交由中大作永久办学使用,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喜讯。这件事不仅得到了学校党委常委会、校务委员会一致同意,也得到了全体中大人的拥护。


1999年9月11日,《珠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协议书》签署,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后排右四)、时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许学强(后排右五)、时任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李延保(后排右六)等人出席签字仪式。(张文彪摄影)


李延保书记(二排左三)、黄达人校长(三排左二)等领导视察教学实验大楼建设工地。(林俊洪摄影)


学校随后正式报告教育部。教育部考虑到办学成本和管理问题,已经多年没有批准直属高校异地办学,对中大要在珠海办校区这件事十分慎重。时任教育部周远清副部长亲自来到珠海,感受到珠海领导的远见、胸怀和真诚,共同初步划定了珠海校区的框架。随即时任教育部张保庆副部长代表陈至立部长来到珠海,他站在图书馆玻璃幕墙前说:“我们没有理由不批准你们来珠海办学。”后来他主持了中山大学和珠海市人民政府合作建设珠海校区协议签字仪式。


至此,中山大学由教育部批准正式成为注册在广州和珠海两地的大学,珠海校区成为中大校园的组成部分。从法理上讲,中山大学虽然不是“珠海大学”,但也已正式成为了“珠海的大学”。时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及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等领导先后视察了珠海校区,充分肯定珠海市为中大珠海校区的创建做出的贡献,勉励我们一定要办好珠海校区。




讲述人


田宝才


田宝才: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曾任中山大学总务处副处长、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管理委员会主任。2000年珠海校区成立前在珠海市珠海大学筹建办工作



1993年珠海市委市政府决定筹建珠海大学,成立了珠海大学筹建办公室。我于1993年8月调动到珠海大学筹建办公室,参与到原珠海大学的建设中。筹建办是由珠海市教委领导,筹建工作从1993年开始,至1998年建成一期工程,包括现在珠海校区的图书馆、部分学生宿舍等建筑,为日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在校区的选址上,曾考虑过两个地点,一是现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所在地,另一个是淇澳岛。最终,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下,选择了现在的位置。记得当时的市委书记梁广大强调,要将最好的地段用来办大学



2000年9月9日,中山大学、珠海市人民政府在珠海校区教学实验大楼联合召开“中山大学珠海校区落成新闻发布会”。(林俊洪摄影)




讲述人


杨晓光


杨晓光:曾任中山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当时,距离珠海校区第一届学生开学还有十个月。十个月的时间建成珠海校区,有的人说这是奇迹。其实这里边有产生奇迹的具体方式方法。

1999年12月6日,教学实验大楼打下第一锤。(容国濂摄影)


我还记得开学前15天,黄达人校长给我电话,说有几个人到珠海校区看过回来和他讲9月1号绝对开不了学。我说我是分管珠海校区的副校长,珠海校区不能如期开学,我这个副校长辞职。在这15天内,教学楼外边铺草皮、种树、修路都是24小时施工,保证了珠海校区如期开学。


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同志在珠海校区第一届开学典礼上讲了一句话:“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设计、建设、启用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当时会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我身边有的人都掉眼泪了。


珠海校区提出“人可以等事,事不能等人”的口号,要求每一位建设者及时做好自己负责的每一件事。(刘瑞志摄影)


为了如期完成珠海校区建设任务,校区建设者们竖立了一块倒计时牌,时刻提醒着自己。(林俊洪摄影)




讲述人


田宝才



参与珠海校区的建设给我留下了许多极为珍贵的记忆。犹记得1999年校区计划筹建之前的某一天,当时的杨晓光副校长和李思泽老师冒着台风暴雨,湿漉漉的来到珠海大学筹建办的场景,他俩成为了进入珠海校区的第一批人,至今仍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杨晓光副校长刚来时,对珠海市不是很熟悉,那时他经常叫我跟他出去办事,很多时是在晚上,他喊一句“小田带我去某某地”,我便去给他当司机。杨副校长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999年10月,珠海校区建设用地“三通一平”工程开工,揭开了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建设的序幕。(李思泽摄影)


荔园食堂的建设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林俊洪摄影)





讲述人


严熙


严熙:中山大学机关党委副书记,曾任珠海校区基建办主任




当时我们的任务是赶在2000年9月开学前,顺利完成教学实验大楼、学生宿舍、食堂、生活服务中心、风雨操场、游泳池、室外运动场、排洪渠、校区内三通一平等工程项目的建设。正常情况下,完成这些任务至少需要3到5年,但我们仅用10个月时间就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学实验大楼,它全长571.2米,宽37.2米,高22.6米,总建筑面积76685平方米,是当时亚洲最长、建筑面积最大的教学实验大楼。从1999年12月6日打下第一根桩开始,到2000年7月15日正式交付使用,我们仅用了8个月就顺利竣工。并且,这座大楼凭借新颖独特的设计、先进扎实的工艺、节能环保的理念、精细精良的施工获得了珠海市第一个中国建筑最高奖鲁班奖


教学实验大楼建成远眺,其外形设计寓意生命的孕育、孵化和成长的过程。(珠海校区管委会供稿)


2002年3月27日,珠海市召开珠海校区教学实验大楼荣获国家鲁班奖表彰大会,这是珠海首个获得鲁班奖的建筑物。(林俊洪摄影)


这一建设奇迹的背后,离不开珠海市政府、学校、设计、监理、施工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大家都全力以赴,以创业般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共同克服了无数困难和挑战。


珠海校区教学实验大楼入选珠海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珠海十大知名建筑”。(珠海校区管委会供稿)





讲述人


毕为


毕为:中山大学珠海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00年7月进入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管委会工作,曾任珠海校区党政办公室秘书、管委会主任助理、党政办副主任、校区工会主席等




珠海校区的建筑风格和广州的建筑风格相比,她充满了中国古典浪漫气息,又不乏现代时尚的气质。珠海校区最初由法国著名设计师莫尼先生为拟建设的珠海大学设计的。校园最初的主线条由一本书(图书馆)、一把尺(教学实验大楼)、一支笔(行政办公大楼)组成,遗憾一支笔最后没留下。


依据早期规划而手绘的珠海校区地图(珠海校区管委会供稿)


珠海校区的教学楼、运动场和岁月湖(珠海校区管委会供稿)


大家把极具特色的教学实验大楼形容为“一把尺”,在莫尼先生这里却有不同的解读。他说:自然镶嵌在两座山之间的教学实验大楼为中华龙的龙身,前面打开的书本(图书馆)为龙头,图书馆通往教学楼之间的小路为龙颈,图书馆上面两个大大储水罐为龙的眼睛,其尾端为龙尾。由此,图书馆和教学实验大楼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华龙建筑意象。我由衷地赞叹这位外国设计师的精彩之作!


2000年4月20日,教学实验大楼封顶,李延保书记(左二)、黄达人校长(右一)参加封顶仪式(林俊洪摄影)


教学实验大楼施工进展图,巍峨已现(林俊洪摄影)





讲述人


林伟庭


林伟庭: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党委书记,曾任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党政工作办公室督办、珠海校区管理委员会秘书、党政办公室副主任等




珠海大学筹建期间完成的图书馆和荔园的几栋宿舍楼。我们被安排在荔园宿舍,4人一间,办公也在那里。我是第一个来珠海校区安家落户的,我太太和小孩都一起来到珠海校区。当时我小孩才几个月,所以回忆起珠海校区我有很特别的感情。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讲出很多的故事。


珠海校区建设期间多个单位合署办公的办公楼,现为教师公寓。(林俊洪摄影)


原珠海大学筹备处办公楼(右为黄达人校长,左为杨晓光副校长)(林俊洪摄影)


落成之初的榕园教工宿舍(林俊洪摄影)






讲述人


王子恒


王子恒:曾在体育部(原教育学院体育教育系)从事基层体育管理工作20多年,现在保卫处任专职保卫干部





这是建成之初的风雨操场。它在2001年6月2日竣工,之后我们的办公室就搬到了这里。这里是我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办公室,也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更陪伴了我整个的青春岁月。风雨操场的建成极大地提升了珠海校区体育场馆的服务水平,使师生们拥有了一个综合利用率非常高的室内场馆。紧邻风雨操场的游泳池也成了学生们喜爱的打卡点,泳池旁边的沕水湖畔(现在的琴湖)还建有一个高尔夫训练场。


2000年7月2日,风雨操场开工建设。(林俊洪摄影)


风雨操场施工现场(林俊洪摄影)


建成之初的风雨操场(陈碧信摄影)




讲述人


郑子飞


郑子飞: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管委会工作人员,时任珠海校区党政办工作人员




2001年1月24日,我被学校派到珠海校区党政办工作直到现在。记得刚来珠海校区的时候,校区除了教学楼、荔园学生宿舍、图书馆外,其他都是还没有开发的空地。


关于珠海校区的变化,我认为用“翻天覆地”四个字概括也不为过。最初的珠海校区只有几栋宿舍、图书馆和岁月湖食堂,其余地方都是工地或荒地。2000年之后,荔园宿舍区和榕园宿舍区陆续建设完成。


2000年12月28日,杨晓光副校长在珠海校区二期学生生活区工地上宣布:“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二期学生生活区工程正式开工。”珠海市相关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开工仪式。(林俊洪摄影)


一切待建的珠海校区(林俊洪摄影)


校园网带宽经历了2009年、2014年、2018年还有2021年共4次大规模的扩容。

2009年珠海校区数字设备调试(邓忍摄影)





讲述人


陈步云


陈步云:曾任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主任




我在珠海校区工作的几年间,在同事们共同努力下,"高起点、高水平、高品位"建设的学科实验大平台已成为学校基础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实验中心集体申报的"建设与管理实践"项目,获得2002年中山大学实验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我们的做法在校内几个校区建设专业教学实验中心时得到推广,同时也形成我校实验教学改革特色之一。它的范例已辐射到全国高校,2000年9月至2004年6月,实验中心接待参观考察的有80多批次近1000人。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称赞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杰作”,原教育部条件装备司陈小平处长称赞珠海校区的基础教学实验室和环境属全国一流,复旦大学生物科学院乔守怡教授说:“我在这里看到了21世纪现代生物实验室的雏形。”


2000年,学校成立珠海校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珠海校区管委会供稿)


2002年中山大学“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奖”颁奖典礼。(陈步云供稿)





讲述人


李延保




20多年来,中山大学兑现了最初的承诺。我们在珠海不是办分校,也不是办独立学院,而是建成了“原汁原味的中山大学”,使珠海校区成为了中山大学整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珠海市的大力支持和历届校领导与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珠海校区越来越美丽,内涵越来越丰富,现在还有许多院士、博导和教师常驻珠海校区,这里有了完整的本、硕、博学生群体,有体现“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特色的学科和新学院的建设,新中大的色彩越来越浓厚,已成为代表珠海的众多大学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我个人非常热爱珠海,也很感念珠海市对中山大学在珠海办学的支持。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不仅有资格、有能力成为珠海市的名片、成为珠海的标志性大学,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学校要为地区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真正把中山大学的成长融入到珠海的发展中去。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我们中大有资格,也有能力成为珠海市的城市名片


2000年3月12日,中山大学与珠海校区共建“瀚林”活动以及参加共建“瀚林”植树仪式的部分领导合影。(从左至右:李茂新、林伟民、黄晋强、黄达人、李延保、严熙、刘绍能)(林俊洪摄影)





历史回望





携手同心渡沧海

建设者与师生所倾注的无数心血

让珠海校区方得以成为

今日粤港澳大湾区的一颗明珠

这是中珠岁月的凝固与定格

亦是参与其中的建设者

以梦想与付出编织而成的画卷

忆往昔,日曛雨濯赴山海

我们致敬每一位建设者

他们的奉献与坚持令中珠得以熠熠生辉

抚今朝,奋楫笃行不曾怠




讲述人


李思泽


李思泽:曾任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党政办副主任




珠海校区筹建期间,时任校党委书记李延保多次亲临校区对校区的筹建工作做出具体、重要的指示,强调建设珠海校区是中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历史契机,是为高校异地办学闯出一条新路;要求校区工作人员秉承优良传统,发挥勇于创造、勇于探索的精神,兢兢业业,廉洁自律,投身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新校区。要让建设的质量、建设者的行为,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学校领导的勉励和鞭策,让大家觉得自己是在完成一项事业。因为这不仅仅是中大的事,还关系到对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探索,我们决不能辜负学校的重托和珠海市人民的期待。


参与珠海校区建设的部分成员与杨晓光副校长(后排左八)在彩虹门前的留影。(林俊洪摄影)





讲述人


李延保



2000年9月,中大准时开学,来自全国各地优秀的近4000名学子全部入学珠海,珠海就像过节一样,车站、码头张灯结彩,珠海市民自发组成了迎新接待站,旅馆也为新生家属提供了优惠的服务,唐家湾镇的居民还主动组织接驳车队伍,为新生提供服务,这让我们真正感到作为“珠海的大学”的自豪和责任。当年国庆期间,珠海校区敞开怀抱欢迎珠海社会各界人士来校参观,澳门、香港和台湾同胞也来到珠海校区参观;我和珠海校区的老师和同学们都作为志愿者,带领大家参观校区,并介绍珠海校区建设的过程。


唐家社区服务中心提供的校园巴士(林俊洪摄影)




讲述人


林俊洪


林俊洪: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曾任旅游学院党委书记、学生处副处长兼珠海校区学工办主任、兼珠海校区党工委副书记、珠海校区党政办副主任等




校区最早期的文化积淀,是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共同用心呵护和打造的,校区的文化从打下基础建设第一桩是就埋下了中大的种子!历届学生尤其2000级开始的最初几届学生,犹如在白纸上画画,为校区文化积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们经常说,中山大学2000级学生第一年在珠海校区是上无师兄师姐,下无师弟师妹,很多都是他们开创出来的。2000级的新生报到工作,是由100多名广州籍的新生提前一天到校区接受培训,第二天投入到新生迎接新生的志愿者服务中。


2000年9月6日下午,踏进珠海校区的首批广州籍新生提前到校接受迎新培训。(林俊洪摄影)




讲述人


谢湜


谢湜:中山大学副校长、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珠海校区第一届本科生




我是中山大学历史学系2000级的学生,也是珠海校区的第一届本科生。当年高考报名中山大学时,我还不知道学校正在建设一个新校区,直到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才知道是到珠海校区报到入学。在此之前,我从未去过珠海。


2000年9月10日10时,中山大学2000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在珠海校区教学实验大楼举行。


珠海校区历史上首届3300名大学生及数百名家长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珠海校区管委会供稿)




讲述人


李思泽




珠海校区的办学途径和模式具有创新性,在全国堪称独一无二,教育部的几位时任领导包括陈至立部长等都到过珠海校区视察。广东省时任四套班子及李鹏、乔石等时任中央领导也都来过。2003年初,我曾进行过统计,经我负责接待的来珠海校区参观的各高校、社会团体,以及省政协、香港澳门有关团体等有一百二十三个,不是我参与接待的就更多了,有两三百个吧。当时基本上全国所有著名高校、一些民间团体,以及孙中山的孙女,俄罗斯、韩国等国外高校都到过珠海校区,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1年11月1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前排左四)视察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前排左三),时任广东省委常委、珠海市委书记黄龙云(后排左二),时任广东省副省长李鸿忠(后排左一),中山大学时任党委书记李延保(前排右二),时任校长黄达人(前排左二)等陪同视察。(拍自校长办公室编《中山大学(2001)》)


2002年2月1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前排右一)到珠海校区视察。

中山大学时任校长黄达人(后排右三)陪同视察(林俊洪摄影)

李鹏委员长为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题词:“希望中山大学努力办好珠海校区。”




讲述人


林俊洪




校区落成之后,校区的教育、管理和文化建设就显得更加突出了。学校在校区落成伊始,就明确提出建设“原汁原味中山大学”这一定位。李延保书记亲自指导校区文化建设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讲一个小故事,2000年9月12日,珠海校区迎来第一个中秋节,李延保书记专程从广州赶到珠海,和杨晓光副校长当晚在校区草地与军训官兵和同学们共度中大传统风格的中秋节,师生围坐草地,在红水桶里点上蜡烛,亦歌亦舞,甚是祥和快乐。第二天,李书记专程跑到草地,发现昨晚草地没有留下垃圾,特别高兴,对珠海校区新生的文明素质给予了高度评价。李书记还亲自召开校区学生党员干部会议,向学生骨干讲述校区建设的意义,校区文化如何建设,同学们应该如何担当使命和发挥文化建设的作用。


中大的中秋节传统,围坐草地,红水桶里点上蜡烛,亦歌亦舞,图为珠海校区同学们在榕园草地过中秋节。(林俊洪摄影)


学校的第一次国庆节升国旗校旗、第一次中秋晚会、第一次迎新晚会、第一个社团、第一本学生杂志、第一个艺术节、第一个辩论赛……无数的第一次都是他们创造出来的。尽管条件不完善,但同学们积极向上,充满活力,而正是这样的环境,培养和锻炼了同学们的独立性、创造性、创新性。今天,珠海校区最早的学生已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那样的光辉岁月也让校友们念念不忘。


2000年9月23日,中山大学2000级迎新晚会在图书馆广场举行,军训官兵和3300多名新生共同参加。(林俊洪摄影)




讲述人


罗晶


罗晶: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百年校庆办公室主任,珠海校区第一届本科生




当时每一个人都是珠海校区的建设者,同时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探索创新的参与者。


我们这批2000级的同学,不仅亲身参与到了珠海校区的建设中,同时也是参与并融入整个学校的建设中。我们这一代人和你们新兴的一代,共同见证了珠海校区的跨越式发展,以及中山大学三校区五校园的建设。这个梦的实现是我们共同的期盼与心愿,它需要我们所有每一个师生包括校友携手同行,共同参与。


2002年11月6日至7日,教育创新论坛——高等院校异地办学与产学研基地研讨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图为李延保书记致辞(拍自校长办公室编《中山大学年鉴(2002)》)




讲述人


李达亮


李达亮:中山大学发展规划办公室综合管理处处长,曾任珠海校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工作人员




当时基础教学实验中心是一种全新尝试,是学校为珠海校区建设和发展而设置的一套新的教学管理体制。在珠海校区还没有建设使用时,专业实验室基本都归口各个院系建设和管理,管理相对松散,部分教学实验室也只面向本院系学生开放。而为了适应新校区建设模式、优化新校区本科生基础课程教学,学校单独成立珠海校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统管一二年级本科生基础课程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实验中心的实验技术人员既包括从原来各个院系实验室调配的人员,也有新招聘的毕业生(包括流动编制)。这个管理体制体现了学校为建设发展异地校区所做的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在当时可说是中国内地高校的一个创举,不少高校都前来珠海调研取经


随着珠海校区的建设,留学归来的老师逐渐增多带来了实验教学理念的更新,学校为珠海校区的教学实验室购置了一批较先进的进口教学仪器设备,也将一些比较前沿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引入到基础教学实验课程中。


2000年,这是珠海校区刚刚启动时基础教学实验中心的工作人员在一起摄影的合影,是基础教学实验中心成立后最早的一批工作人员。(李达亮供稿)





讲述人


谢湜


珠海校区刚成立时,如何发展老牌院系、尤其是人文学科,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我们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注入新思维。无论是李延保书记、黄达人校长,还是珠海校区的许多教职工,都希望让我们感受到与中山大学南校园一样的学术氛围和培养机会。


当时,历史学系曾举办“历史学入门”系列讲座,让我们能与更多前辈学者直接交流。许多我们非常仰慕的历史学前辈,像姜伯勤教授、蔡鸿生教授、胡守为教授等,都会不顾舟车劳顿,从广州赶到珠海校区为我们大一新生授课。他们不仅为我们传授了学术前沿,还分享了许多学习心得和人生体会,给予我们鼓励。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文精神和素养的塑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精神的传递,也正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虽然我们无法与许多历史上久远的伟大学者亲自交流,但通过阅读他们的著作,便是在和这些伟人对话。


珠海校区中外优秀文化讲座现场(林俊洪摄影)




讲述人


罗晶




我们就读时和校区周边的社区就联系密切。当时周边社区还不像现在这样繁华,商铺也稀少,但我们与当地的唐家村民间互动频繁。我曾作为志愿者,为鸡山村的居民提供家教服务,并将许多高中时期的重要学习笔记赠送给备考的高三学生。当时我们这批初来乍到的中大学生们与社区居民从最初的陌生逐渐变得熟悉,真正融入到社区生活中,留下了许多温馨的故事


中山大学2000级校辩论队参加珠海市“税收与公民”大学生辩论邀请赛获得亚军,罗晶四辩。(罗晶供稿)




讲述人


李延保




学校提出“全校办校区,办原汁原味的中山大学”不仅要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珠海校区要融入中山大学这个百年老校之中。首先,全校各院系努力把学术传统延伸到珠海校区,每个学院精心组织安排更多的名师及学术活动到珠海,使得珠海虽只有一年级学生,但享受到比往届一年级学生更多的学术关怀和熏陶。我们邀请杨振宁院士作了首场报告,之后又陆续请来了一批院士、艺术家,丰富学生的学术和文化生活。吴启迪副部长在中大珠海校区学术中心召开了国际教育研讨会。我们还在珠海校区召开了全国高校组织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数学建模颁奖大会等等,吸引了全国高校的领导、老师和同学,展现了原汁原味的中山大学的风貌。


在文化传承上,全校的学生社团都移植延伸到了珠海校区。我们提出,要把学校的传统文化和珠海文明美丽的城市文化融合在一起,打造新的校园文化。要把校园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在建设新校园的同时,建设中大珠海校区新的文化传承基因。我们实行学生的“三自”,即提倡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服务自己、自己决定学生事务,这就是首先在珠海校区推行的“学生助理”制度


2003年,时任牛津大学常务校长克林·卢卡斯博士访问了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并作题为“大学与全球化”的讲座。(林俊洪摄影)





学生访谈感悟





回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不禁为前辈们的远见卓识和坚韧不拔所折服

从最初的机缘巧合

到如今的蓬勃发展

珠海校区不仅见证了

中山大学跨越世纪的辉煌历程

更承载着无数中大人的梦想与希望

我们都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展望未来

祝福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在新时代的征程中

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想了解更多珠海校区的故事?

那你一定不要错过

中山大学百年校庆系列之

我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共成长

校区建设图片展

展览将在2024年10月-12月开放

地点为

珠海校区海琴六号楼一楼A130展厅

广州校区东校园图书馆二楼

2025年将巡展

珠海校区公共空间

各校区校园图书馆

欢迎师生校友前来观展!






END

来源:中大官微

编辑:蔡楷卓

初审:王科威

审核:陈洁

审核发布:李春荣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
这是一个提供海洋相关专业人士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发布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相关资讯,反映学院师生精神面貌;打造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