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小院,一世欣欢:中式小院里必不可少的4大坐具

企业   2024-06-16 16:58   江苏  

中国红木产业影响力微媒体!

传播红木文化, 交流红木知识

发布供求信息, 关注市场动态

分享国学智慧, 传递正能量!

红木  |  材  .  家具  .  工艺品


题图:中式庭院


不知从何时开始,许多人开始向往一个小

有人说,小院的围墙就像国界,墙内是家人的世界,墙外是别人的世界,互不干扰,最好

有人说,小院美好生活体验,闲逸、舒适

也有人说,小院是思想审美趣的外延




中式院子的布置离不开坐具的陈设,陈继儒《小窗幽记》里描绘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正是庭院中的悠闲生活写照。


那么,中式院子里常见的坐具有哪些?


圈椅,开放的天性、包容的胸襟尽在其中。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式庭院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清幽、雅致,这一点从庭院的布置中可窥探一二。几块山石前簇后拥,石上缠绕着细密的青苔;白墙上婆娑着娉婷的竹影,与摇晃的挂灯相映增加自然朦胧的禅意……

开放而包容,是中式庭院的特色,也是中国文人的特色。圈椅,无疑是热爱自由的文人在庭院中最适合的家具。圈椅造型为上圆下方,外圆内方。暗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品德,虽在处事上有所圆滑但却内在有所坚持。


圈椅最明显的特征是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座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适,颇受人们喜爱。

明代圈椅造型古朴典雅,线条简洁流畅,放在庭院更增雅趣;清代圈椅造型华美繁复,加入了漏雕扶手、托泥和龟足,放在庭院中却略显严肃。


官帽椅,承载文人精神世界。


人们对于官场有着几千年的执着,《论语·子张》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中式庭院里的官帽椅就是对这种官场文化的崇拜的展现,它们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诉说着主人的抱负或自诩。




明清坐具中最具“官场”性的一个是放在厅堂的太师椅;另一个就是适合多个地方的官帽椅。官帽椅采用了宋代官帽的造型,其文化内涵自然也是和宋朝的官场文化有很大关系的。


南方地区此类形制的椅子多不出头,又称为南官帽椅,及至后来,南官帽椅慢慢的衍生出“隐士”、“大儒”的代表文化;而北方地区的多是“京官”,在天子脚下,升迁的机会更高、油水更足,又因“四出头”与“仕出头”谐音,因此就用了四出头形制,称为四出头官帽椅。


绣墩,好一段红袖添香的风流佳话。


建筑与家具、环境的协调是文人雅士所重视的,它不强调流光溢彩的奢华,而以朴实高雅为第一,深信“景隐则境界大”。

中国古代文人决不因为有了独善其身的园林,有“无事此静坐,一日如两日”的官帽椅就作罢,他们还需要有才子佳人的风流佳话。


绣墩之用在文人生活空间里,代表着“柔”的一面。绣墩的韵味不仅仅在于形制的秀美与工艺的复杂,更多的是其自身所散发的女性气韵,它不同于其他方正、威严的“男权”坐具,而是充满了女子的柔和与婉约。

譬如《雍正十二美人图》组画之“观书沉吟”里,画中神态贤淑的汉装少妇就坐在绣墩上,读诗沉吟。


交杌,洒脱不羁的旷达高士。


同样是文人,有的喜欢追求名利,有的喜欢红袖添香,也有的喜欢隐逸山野。洒脱的文人,追求雅致却不苛求极致,小小的一方庭院,将自己喜欢的花草树木全都放进来,看起来杂乱,却是内心所追求的洒脱自在。

对于旷达的雅士来说,不需要圈椅、官帽椅等“高大上”的椅具束缚己身,也不需要绣墩这样绵柔的椅具来软化身心,几张小小的,能够自由移动,随手取用的交杌就足矣。


——END——

拓展阅读-->一方小院,一壶茶,便是心灵的归处

【往期热文回顾】






东阳红木木材
传播红木文化,交流红木知识; 关注市场动态,发布供求信息;分享国学智慧,传递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