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9月19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自然资源副总督察刘国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闫振,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吴海洋,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何广顺出席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刘健 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继续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自然资源副总督察刘国洪先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闫振先生,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吴海洋先生,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何广顺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们首先请刘国洪先生作介绍。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自然资源副总督察刘国洪(徐想 摄)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自然资源副总督察 刘国洪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党的二十大以来,自然资源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共同回答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谢谢!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邀请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
谢谢刘国洪副部长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刘健 摄)
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其中对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请问,自然资源部将推出哪些落实举措?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自然资源副总督察 刘国洪
谢谢央视记者关注这个问题。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城乡建设发展离不开土地要素的保障。我们将按照三中全会部署,聚焦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严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前提下,从三个方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城乡土地资源更好地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财经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问
中国财经报记者
我们知道,项目的实施和建设都离不开土地,请问自然资源部门如何优化土地管理、保障项目用地需求,下一步有哪些工作考虑?谢谢。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自然资源副总督察 刘国洪
这个问题请吴海洋总师回答。
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吴海洋(徐想 摄)
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
吴海洋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门在严守红线底线、促进节约集约、维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持续完善了用地政策,不断优化土地管理,服务保障了党中央部署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重大项目的落地实施,有力支撑了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土地管理,强化主导产业、重大项目要素支持,不断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的精准性和利用效率,保障各业用地合理需求。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问
光明日报记者
我们关注到,国家公园法草案近日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请问当前国家公园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还将有哪些工作重点?谢谢。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自然资源副总督察 刘国洪
这个问题请闫振副局长来回答。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闫振(徐想 摄)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 闫振
感谢光明日报记者的提问,也感谢您对国家公园工作的支持关心。大家也都知道,国家公园是“国之大者”,是我们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标志性的实践成果。国家公园设立3年来,为将党中央关于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制度规范,国家林草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快了国家公园法的立法进程,目前,《国家公园法》草案正在公开征求意见,也希望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在立法过程中,我们也委托中国科学院牵头,组织了第三方评估。第三方评估表明,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以后,我们的大熊猫、东北虎豹、藏羚羊等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国家公园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应该说生态保护的成效非常明显。今年以来,在各级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又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实行一园一策,用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谢谢!
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问
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
近期上线的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里,逼真的场景采用了实景三维测绘技术。能否介绍一下实景三维建设和应用情况?我们也注意到,自然资源部正在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也请介绍一下有关情况。谢谢!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自然资源副总督察 刘国洪
这位记者的提问很专业,我争取尽量通俗一点回答您的提问。实景三维事实上就是采用我们现代测绘和地理信息技术,对现实场景实现三维立体、客观真实、时序化的表达。我们近年来在部署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过程当中,按照精细程度,划分了地形级、城市级和部件级这三种类型。地形级实景三维反映的是地形地貌、地理景观,最大的用处是服务于宏观应用场景。比如,我们修建高铁、高速公路,在选线的过程当中,可以大大减少野外勘察的工作量,又能够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城市级实景三维精细到房屋的三维形状,最主要用于支撑城市智慧管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城市大脑”。比如,服务低空经济,可以在实景三维这样的环境下进行空域规划、航线设计、立体导航、监控调度等。部件级实景三维主要面向精细应用场景,可以为历史建筑、文物保护等留下精细的“3D档案”。比如,刚才您提到的《黑神话:悟空》运用的就是部件级实景三维,能够为游戏者提供沉浸式体验。
实景三维中国,是国家战略性数据资源,也是一种新型的基础设施,在数字时代,它的价值作用正在逐步显现出来。首先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我们基于实景三维,融合各类大数据,可以实现数字空间和现实空间之间的关联互通,支撑低空经济、智能驾驶、智慧港口、智慧农业、数字文旅等各类数字经济发展。其次是服务高品质生活。我们基于实景三维,提供空间分析服务和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可以帮助大家社交、出行、旅游、餐饮、购物等更加快捷方便、绿色环保。第三是支撑社会智慧治理。我们基于实景三维,整合叠加经济社会和自然资源各个要素,可以促进各类资源在时空上更加精准有效匹配,推动各项治理更加精细,服务更加高效。所以说,实景三维、空间地理数据一直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日用而不觉”。
下一步,为了更好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计划到2025年初步建成实景三维中国,之后还将不断提升它的覆盖度、精细度、新鲜度、丰富度,用实景三维中国支撑数字中国建设、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再次谢谢您的提问。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提问(刘健 摄)
问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增加,请问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发生发展形势有何变化?今后如何应对?谢谢。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自然资源副总督察 刘国洪
这个问题请我们何广顺总工程师来回答。
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何广顺(徐想 摄)
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
何广顺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降雨这种现象已经呈现常态化的趋势,我国面临着地质灾害风险加剧、海洋灾害发生频率增高。面对这种形势,自然资源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动防范应对。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灾害监测手段,提高灾害预报预警精准度和时效性,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和人员培训,持续排查整治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不断提升防范应对地质灾害和防御海洋灾害的能力。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刘健 摄)
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支撑,请问近年来在提高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促进勘查开发绿色转型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自然资源副总督察 刘国洪
这个问题请吴海洋总师回答。
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
吴海洋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自然资源部立足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供给能力,大力推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促进矿业绿色转型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探采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继续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动重要能源和矿产资源增储上产,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提问(刘健 摄)
问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近年来,在推进建设海洋强国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自然资源副总督察 刘国洪
这个问题请何广顺总工程师来回答。
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
何广顺
谢谢南方日报记者的提问。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近年来,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地方,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不断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海洋经济发展培育新特色。加强用海要素保障,推动养殖、风电等产业由近海走向深远海,推动用海模式由平面向立体和复合利用转变,2023年全国新增审批用海项目的数量和面积分别比2022年增加47%和26.6%。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是9.9万亿,今年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已经达到4.9万亿,同比增长5.6%。
二是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新进展。我们组织实施了“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生态修复、海岸带保护修复、红树林保护修复等系列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重大工程项目。
三是海洋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推动成立了崂山国家实验室,按照“浅海+深远海”布局建设4个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推动海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多点突破,“梦想号”钻采船顺利完成首次试航。“蛟龙号”深潜器同多个国家实施联合科考、共享成果。
四是海洋合作与治理拓展新领域。成立了“联合国海洋科学十年”中国委员会。举办了全球滨海论坛等系列海洋领域的重大国际合作活动。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流平台。我们持续组织开展南北极考察,今年建成使用的秦岭站是我国第五个、也是首个面向太平洋的南极考察站。我们积极参与国际海底区域矿产资源开发规章的磋商进程。还签署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协定,也就是BBNJ协定。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优化海洋空间布局,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和海洋预警监测,提升深海极地保护利用水平,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问
中国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三北”工程是重大国家战略,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改善民生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请问林草部门在新时代是如何推进“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谢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 闫振
谢谢中国日报社记者的提问,下面由我来回答您的提问。大家都了解,“三北”工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在我们国家北疆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同时也塑造了“三北精神”。应该说,“三北”工程是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
去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的伟大号召。我们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响应号召,特别是在发改委、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在沙区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参与下,我们统筹谋划、合力攻坚,在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我们坚持系统观念,聚焦“三北”地区7大强风蚀区、34个风沙口和3条主要沙尘暴路径区谋划重点项目,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我们坚持尊重科学,以水定绿,乔灌草结合,下大力气优化用地用水用苗的保障,刚才刘部长在发布词里也谈到。我们还加大了实用技术推广和机械装备应用。我们坚持机制创新,科学有序地推动沙区光伏产业,合理发展饲料、经济林果,同时我们还实行以工代赈,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参与“三北”工程建设。去年8月以来,我们全面启动“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重点围绕解决水患、沙患、盐渍化等生态问题,减少黄河输沙量,在毛乌素沙地、库布其、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和腹地,启动了95个重点项目,通过努力再造“塞外江南”。鄂尔多斯采取“新能源+”模式,在库布其沙漠北缘、黄河以南区域规划布局了“百里光伏带”。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重点围绕解决影响京津地区的风沙源问题,统筹推进沙化土地、退化草原、河湖湿地保护和修复,我们启动了41个重点项目,构建京津冀生态屏障。辽宁、内蒙古协同打造科尔沁沙地南缘“千里阻沙带”。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在主要风沙口、流沙入侵地、绿洲防护缺口区域,启动71个重点项目,保障绿洲生态安全。比如,青海省在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青海湖流域打造了12个锁边、固源阻击点。新疆阿克苏地区发展核桃、苹果、大枣等林草产业,当地老百姓人均增收千元以上。在各级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去年以来,“三北”工程已完成各类综合治理任务超过4000万亩。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新时代,我们要优化政策供给,共同推动破解基层反映的堵点难点问题。另外,我们要引导各类主体广泛参与“三北”工程建设,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我们也欢迎在座的各位记者多到“三北”地区走一走、看一看。谢谢!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
继续提问,还有两位记者举手。
红星新闻记者提问(刘健 摄)
问
红星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健全城市规划体系的要求,请问自然资源部对下一步贯彻落实有什么考虑?谢谢。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自然资源副总督察 刘国洪
谢谢,这个问题请吴海洋总师回答。
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
吴海洋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刚才国洪副部长在开场白中也向大家介绍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多规合一”改革取得的成果。应该说,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已基本形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又对健全城市规划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自然资源部将坚持“多规合一”改革不动摇,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下一步将重点推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此外,还要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构建统一高效的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体系,切实把规划蓝图变为美好的现实,助力美丽城市建设。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
继续提问,最后一题。
凤凰卫视记者提问(刘健 摄)
问
凤凰卫视记者
“厦门实践”为海湾型城市生态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我们关注到当前“厦门实践”经验已经运用推广到内地很多地方,可否给我们介绍一下相关情况?谢谢。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自然资源副总督察 刘国洪
谢谢凤凰卫视对“厦门实践”的关注,谢谢您的提问。借此机会,首先感谢媒体各位记者,去年以来对“厦门实践”的深度报道和广泛宣传。下面,我再介绍一下情况。
“厦门实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时亲自部署推动城市治水、生态建设的路径探索。“厦门实践”以筼筜湖综合治理为起点,从岛内到岛外,从海域到流域再到全域,陆海统筹、河湖联动,持续不断推动生态保护修复,优化了城市空间格局、构建了优美人居环境,也增强了海岸带韧性和活力,已经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典范。
“厦门实践”经验,从厦门拓展到福建,再从福建走向浙江、推广到全国,可以说以“星星之火”逐步形成“燎原”之势,涌现出了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生动实践。在这里,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浙江温州的洞头,通过实施“蓝色海湾”整治,改善海洋海岛生态,让海岛群众换了一种方式“靠海吃海”,走出了一条既彰显海韵、又留住乡愁的绿色发展道路,曾经的小渔村现在已经变成了旅游网红打卡地。再举一个例子,是广西北海,在座的朋友有的可能去过北海冯家江,特别是金海湾红树林湿地,在那儿观过鸟、看过海。大家可能不知道,10多年前,冯家江是一条污水横流的穿城河,多年来,当地政府坚持协同推进污染防治、沙滩修复、红树林保育,建成了一条从北海城区延伸到金海湾红树林的绿色飘带,成为了当地市民休闲、游客观光的好去处。这样的例子在全国还有很多,它们共同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
为深入学习运用“厦门实践”经验,今年以来,自然资源部持续开展系列推广活动。今年的6·8海洋日期间,北京等12个城市共同发起了“厦门倡议”。前不久,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学习运用“厦门实践”经验的政策文件,我们准备从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全要素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下一步,我们将深学笃行“厦门实践”经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努力开拓美丽中国建设的新局面。
我就回答这些,再次谢谢!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
谢谢刘国洪副部长,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来源:国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