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中心不断向西南地区发展,许多特大型桥梁建设在群山林立、河流纵横的山谷高原地貌之上。普通混凝土在浇筑钢筋错综复杂、超高薄壁结构的特大型桥梁工程时,不易振捣,常常因为流动性不佳,很难密实填充模板,从而造成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外观质量参差不齐。近些年来,自密实混凝土(SCC)因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扩展度与抗离析能力,可以依靠自身重力填充模板,无需振捣,被广泛应用在薄壁结构且配筋复杂的桥梁工程中。
然而自密实混凝土的推广与应用仍需解决许多问题,首先自密实混凝土对原材料的种类与质量极为敏感,不同的原材料对SCC的流动性、坍落度等会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其次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与普通混凝土大不相同,目前仍无统一配制方法。此外,自密实混凝土为了满足较高的流动性,往往使用了较多的胶凝材料,从而导致SCC的早期硬化和后期养护过程中更容易发生收缩现象。若收缩控制不当很容易引起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从而影响结构耐久性和平整度,降低结构外观的整体质量。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对制备SCC所需的各种原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并基于致密堆积理论配制C30自密实细石混凝土,通过加入复合膨胀剂补偿SCC的收缩。然后通过调整粉煤灰种类与掺量、水胶比等方式优化SCC的性能。最后,对不同掺量的CEA膨胀剂进行SEM扫描电镜试验,从微观层面研究SCC水化产物及界面过渡区的形貌特征。 试验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密度为3.09g/cm3、初凝时间181min、终凝时间255min;F类Ⅱ级粉煤灰与F类I级粉煤灰,密度分别为2.46,2.57g/cm3、细度分别为15.3%,8.2%;机制砂采用Ⅱ区中砂,表观密度为2.69g/cm3,级配曲线见图1;粗骨料为5~16mm连续级配碎石,掺配比例为5~10mm:10~16mm=2:8,表观密度为2.691g/cm3,级配曲线见图2。膨胀剂采用复合膨胀剂(CEA膨胀剂),主要成分为CaO(氧化钙)与C4A6S(硫铝酸钙);外加剂采用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1.2 基于致密堆积理论制备C30自密实细石混凝土 目前JGJ/T283-2012《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中SCC配合比设计的建议方法为固定砂石体积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固定骨料的体积来确定水灰比,未直接考虑混凝土的流变性,也未考虑到骨料的分布与形状,同时该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需要一些经验参数,这可能导致不同工程中的参数选择存在差异,降低了方法的通用性。考虑到制备C30自密实混凝土,强度要求不高,且要考虑经济性原则,尽可能在满足设计强度与工作性能的前提下降低胶凝材料用量。因此选用计算简便易行的致密堆积法制备C30自密实混凝土。致密堆积理论通过优化骨料的堆积比例,使混凝土中的颗粒达到最大程度的紧密堆积,从而实现自密实混凝土良好的工作性能。基于致密堆积理论制备SCC需测定出致密堆积因子α、β与水泥浆体扩大系数犖值。如图3所示,用粉煤灰填充机制砂,测定不同混合比例粉煤灰与机制砂的容重Ua,当混合料致密堆积状态下的容重Ua达到最大时,粉煤灰所占比例为致密堆积因子α。同理,如图4所示,用致密堆积状态的粉煤灰与机制砂填充碎石,通过试验寻找粉煤灰、机制砂与碎石混合料最大容重犝b,对应的混合比例即为堆积因子β。综上所述,通过试验得到粉煤灰填充机制砂的最佳比例α=0.132,粉煤灰与机制砂填充碎石的最佳比例β=0.456,三者混合料的最大容重犝b=2095kg/m3。 水泥浆体扩大系数犖值根据经验一般为1.1~1.7,对不同犖值的SCC混凝土进行坍落度与扩展度试验,测试结果见图5。由图5可知,随着水泥浆体扩大系数N值增加,SCC工作性能也逐步提升,且N值在1.1~1.4阶段工作性能提升较为明显。当N值超过1.4后,提升效果大大减弱。当N=1.4时SCC的工作性能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因此水泥浆体扩大系数N取1.4。结合施工经验,水胶比选取0.37,外加剂掺量1%,基于致密堆积理论计算得到的C30自密实细石混凝土配合比见表1。以基准配合比为准,保持胶凝材料总量、水胶比、砂率等不变,改变粉煤灰掺量与种类,研究粉煤灰对SCC性能的影响。不同粉煤灰的SCC配合比见表2。 基于致密堆积理论计算出的C30自密实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为20%,为探究不同粉煤灰种类对SCC性能的影响,因此在保持20%粉煤灰掺量的前提下,采用同厂的F类I级粉煤灰,设置了第3组对照组。此外通过改变Ⅱ级粉煤灰掺量分别为10%,20%,25%,30%,研究粉煤灰的最佳掺量。粉煤灰对SCC性能影响见表3,工作性能变化趋势见图6,力学性能变化趋势见图7。由图6可见,粉煤灰掺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SCC的流动性与填充能力,20%掺量的Ⅱ级粉煤灰的第2组比10%的对照组坍落度增加了10.4%,V形漏斗与犜500的时间分别缩短了30.8%与33.3%。这与粉煤灰的物理性质有关,球状颗粒的粉煤灰能够填充水泥与集料间的孔隙,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润滑性,进而增强其流动性和填充能力。第3组与第2组相比,使用I级粉煤灰的需水量更低,因此只需加入0.8%的减水剂即可达到与第2组大致相同的流动性,同时因用水量降低,故抗压强度也比同时期的Ⅱ级粉煤灰更高。但考虑到施工经济性原则,因此在实际施工选择中还是选用更加便宜高效的Ⅱ级粉煤灰,且掺量控制在20%内较合适。 由图7可见,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SCC前期的抗压强度也随之降低,但后期强度增加较为明显。第2组7,28,60d的抗压强度比第1组分别降低了7.9%,3.6%,0.3%,添加粉煤灰降低了水泥早期的水化反应,因此早期抗压强度的降低较为明显。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粉煤灰与水泥发生二次反应,形成了更强的水泥基质,从而在后期使得抗压强度明显提升。自密实细石混凝土胶材用量偏大,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更为显著的自收缩与干燥收缩。为了尽可能地减少SCC的收缩现象,通常做法是加入膨胀剂。本节研究加入复合膨胀剂对C30自密实细石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不同膨胀剂SCC胶材用量见表4,性能测试结果见表5,工作性能变化趋势见图8,力学性能变化趋势见图9。由图8可知CEA膨胀剂的加入对SCC的工作性能产生了负面影响。第4组,即添加8%掺量膨胀剂的情况下,相对于第1组,坍落度和扩展度分别降低了13.2%,3.8%,V形漏斗与犜500的时间分别增加了33.3%,70%。其主要原因还是CEA膨胀剂早期的膨胀反应也需要水,因此减少了水泥净浆中的水,降低了净浆对集料的包裹能力,进而影响了SCC的流动性和填充性能。由图9可见,加入膨胀剂也降低了SCC的抗压强度,第4组加入8%掺量的膨胀剂,7,28,60d的抗压强度分别为30.6,39.2,42.7MPa,相较于第1组,分别降低了20.3%,14.1%,13.1%。当膨胀剂掺量超过8%以后,SCC抗压强度的下降更为明显,第5组10%掺量的膨胀剂,7,28,60d的抗压强度分别为26.1,34.1,37.4MPa,相较于第1组,分别降低了32.1%,25.2%,23.8%。过量膨胀剂有可能产生较大的膨胀力,会破坏SCC内部结构。因此CEA膨胀剂掺量宜控制在8%。 根据规范中要求,在进行SCC配合比设计时需采取多个水胶比的配合比试验,因此在0.37水胶比的基准配合比下设计5组不同水胶比的配合比试验,同时保证用水量不变,改变胶凝材料总量,5组不同水胶比胶材用量见表6,性能测试结果见表7,工作性能变化趋势见图10,力学性能变化趋势见图11。由图10可见,SCC工作性能随水胶比的增大而改善,这与单位体积内胶凝材料用水量的增加有关,0.35水胶比的SCC坍落度仅200mm,与0.37水胶比的SCC坍落度230mm相比下降15%,V形漏斗通过时间也增加了25%,单位体积内较低的用水量造成了不良的流动性与填充性。 由图11可见,随着水胶比的增大,7,28,60d的抗压强度随之降低,0.39水胶比28d强度为36.5MPa,相比0.35水胶比28d强度降低了19.5%。0.37水胶比28d抗压强度为39.2MPa,相比于0.39水胶比28d抗压强度提升了7.4%,满足工程设计强度需求。因此,0.37水胶比在保证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工作性能也较为出色,可作为施工配合比的水胶比使用。将养护到预期龄期的SCC试样破碎后,置于无水乙醇中以终止水化反应。在进行试验之前,从留样的试件中取出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切割、研磨和抛光等处理,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薄而平整的表面。将处理好的样品放入JSMIT800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中,放大10000倍,观察7d龄期的不同水化产物及界面过渡区的形貌特征。SEM试样准备过程见图12。结合上节CEA膨胀剂对SCC性能的影响结果与相关工程施工经验,CEA膨胀剂掺量控制在6%~8%之间应用效果较佳。因此本次SEM电镜扫描试验共设置4组,每组CEA膨胀剂掺量分别为0%,6%,8%,10%。观察不同掺量的CEA膨胀剂7d水化产物及界面过渡区的形貌特征。 从微观角度分析CEA膨胀剂的作用机理,与SCC宏观性能相对应。SEM试验结果见图13。由图13a)可见,未掺加CEA膨胀剂的SCC内部存在较多孔洞,C-S-H凝胶与粉煤灰之间的孔隙明显,导致SCC收缩现象显著。由b)可见,加入了6%的CEA膨胀剂后,C-S-H凝胶间的孔隙明显减少,但生成的Ca(OH)2较多,SCC结构仍不够稳定。由C)可见,8%掺量CEA膨胀剂SCC的内部结构更加密实,水化反应生成的C-S-H凝胶连接牢固,Ca(OH)2与钙矾石(AFt)等造成混凝土结构不稳定的胶凝材料产物较少。由d)可见,10%掺量CEA膨胀剂SCC内部C-S-H凝胶间孔洞最大,同时已经出现明显裂缝,SCC的力学性质受到明显影响。从微观角度解释了SCC在CEA掺量达到10%时抗压强度明显下降的原因。本文基于致密堆积理论配制了C30自密实细石混凝土,通过改变粉煤灰种类与掺量、加入CEA膨胀剂、调整水胶比等方式对自密实混凝土进行优化,使其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满足工程要求。最后通过SEM扫描电镜试验,从微观结构研究加入CEA膨胀剂后,SCC不同水化产物及界面过渡区的形貌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基于致密堆积理论,并经过优化后C30自密实细石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为20%,膨胀剂掺量为8%,水胶比为0.37。2)增加粉煤灰掺量和水胶比都会提升SCC的工作性能,但对力学性能有负面影响。20%掺量的Ⅱ级粉煤灰,与10%掺量相比,其坍落度增加了10.4%,然而,其28d抗压强度为45.6MPa,降低了3.6%。同样,将水胶比从0.35增加到0.37,SCC的坍落度提高了15%,28d抗压强度降低了10.1%。3)加入CEA膨胀剂会降低SCC的抗压强度与工作性能,8%掺量的CEA膨胀剂28d抗压强度为39.2MPa,比未添加膨胀剂的对照组降低了14.1%,坍落度和扩展度分别降低了13.2%,3.8%。通过SEM扫描电镜试验可知,当CEA膨胀剂超过8%后,SCC出现较大的孔隙与裂缝,内部结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