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中国新闻网、中国乡村振兴视频号、中国文艺志愿者微信公众号、《广西日报》《广西民族报》《南国早报》《南国今报》等各级媒体关注三江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特色产业、非遗传承等领域,让我们一起来回顾。
图为活动现场
10月30日,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城北社区富安家园举行戏台落成庆典,当地民众以侗戏、多耶、文艺表演、百家宴等丰富形式,尽展侗乡多彩风情。
图为民众表演侗族琵琶歌
图为活动现场
图为侗族百家宴现场
来源:中国新闻网
10月31日,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镇合桐村龙万山油茶基地迎来丰收季,漫山遍野的油茶林硕果累累,当地民众抢抓晴好天气采收油茶果,现场一派丰收景象。该油茶基地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目前已种植优质高效油茶6500亩,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屯发展油茶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1月2日,三江侗族自治县举办2024年三江农民画手工工艺培训班,50余名学员集中学习三江农民画帆布包创新手工文创作品绘制技艺。近年来,三江县大力发展“非遗+旅游”“研学+旅游”等新业态,聚力培育壮大三江农民画创作人才队伍,以“公司+基地+画家+订单”模式,进一步优化创作环境,拓宽市场渠道,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全力推动三江农民画产业高质量发展。
10月26日,为期两天的2024年“强基工程——中国文联美育行动三江侗族刺绣”培训班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侗天宫景区开班,40余名侗乡绣娘集中学习扎染、侗族服饰等非遗技艺,着力提升创业就业技能,力促“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推动三江侗绣产业走上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之路。
近年来,三江依托中国文联“强基工程”等资源优势,聚力把侗绣产业融入全域旅游发展大局,整合三江农民画、侗族大歌、鼓楼、风雨桥等民族特色旅游资源,鼓励更多文旅企业和各族群众积极开发制作旅游文创产品,不断扩大侗族刺绣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奋力推动侗乡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苗族乡大顺村,迎风望去,层层叠叠的金色梯田熠熠生辉,颗粒饱满的高山大糯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诱人光泽。趁着好天气,村民们正在田间抢收,忙着剪禾、抓鱼……。大顺村梯田分布在海拔700—800米的山腰上,这里山泉长流、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孕育出的大糯颗粒饱满、清香味浓。
“现在村民们都是采用稻鱼共生耕作模式种植大糯。”大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代球敦说,“这些年,我们围绕‘大顺大糯’品牌,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建设大糯核心产区,目前全村共种植大糯2300多亩,亩产值约7000元。”“早在2015年,我就开始在村里流转土地种植大糯,每年种植大糯20亩。”村民贾英家是种糯大户,2022年开始,他在县城开设‘大顺大糯’销售点,每年包售村民的大顺糯米2万公斤以上,被村民称为“苗山稻王”。“一家蒸糯百家香”,大糯丰收的季节,常是回家的时节。“大糯丰收已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让我懂得珍惜与感恩。”在南宁工作的代先生说,如丰收季适逢节假日或周末,他总会驱车回家,剪禾把、烤稻鱼、挑大糯,倾情回味农耕乐趣。
10月30日,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城北社区富安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中心举行落成庆典,当地群众以侗戏、多耶、文艺表演、百家宴等丰富形式欢庆宣讲中心的落成。该中心落成后,将更有力地促进易地搬迁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丰富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三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用好民族节庆载体,充分利用鼓楼、戏台等文化阵地,通过“月也”“讲款”“耶歌”“百家宴”等丰富形式,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全力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奋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好好读书 奖励小猪
——三江90名小学生喜获“猪仔奖”
10月29日,爱心企业联合公益基金会到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举行公益助学活动,为该镇知了小学和唐朝小学的90名品学兼优学生发放猪仔奖励。
在知了小学,爱心人士将一头头约20公斤重的猪仔发放给成绩优异的学生。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眼神中满是惊喜。获得猪仔奖励的小学生吴斐激动地说:“这次获得猪仔奖励,我很开心。以后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支持我们的叔叔阿姨,回报社会。”
据悉,本次公益助学活动共发放90头猪仔及一批图书,总价值10万余元。待猪仔出栏后,预计每个受助儿童家庭将增加2500元收入。爱心企业表示,他们将继续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山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10月29日,爱心企业联合公益基金会到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举行公益助学活动,为该镇知了小学和唐朝小学9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发放猪仔奖励。看到孩子获奖小猪,父母脸上都笑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