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45!一组数据,看绵阳这样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

文摘   2025-02-08 16:42   四川  

  2月5日,绵阳“新春第一会”——发挥中国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2025年推进大会召开。会议强调要扎实抓好八大行动,奋力创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的生动局面。会议主题鲜明、路径清晰,为全市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时不我待、不进则退。省域经济副中心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棋定子落,更须乘势而进。产业是经济的核心,“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是八大行动之一。如何在“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过程中进一步细化举措、压实责任,真抓实干、奋进有为?

对此,记者专访了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东明。

  绵阳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产业基础好、成色足,具备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的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在郑东明看来,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特色优势产业支撑有力。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饮料五大特色优势产业产值总量已达3453.2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90%,成功培育国家级产业集群7个、省级产业集群11个。

  ◆新兴产业加快起势。5条省级重点产业链将绵阳作为主要承载地之一、占比超三成,核技术等8个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总规模已达1730.5亿元,机器人等6个产业获评省级产业新赛道。

  ◆优势企业梯次发展。近三年年均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以上、总数已达1457家,现有10亿级企业49家、百亿级企业4家,成功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9家和155家。

  “当前,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绵阳面临着诸多利好机遇。”郑东明认为——




从国家层面看,战略腹地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机遇交汇叠加,绵阳作为全国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势必会成为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的重要承载地,将为产业建圈强链提供强大的项目支撑和资源保障;


从全省层面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建圈强链工作,正加快完善工作专班和“一链一策”工具包,将为绵阳产业、企业、项目提供更多政策资金支持;


从市级层面看,“新春第一会”围绕发挥中国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作出了具体部署。

  郑东明表示,全市经信系统将聚焦“总牵引总抓手”,坚定工业挑大梁、强支撑,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与时间赛跑、同时代并进,切实将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接下来,具体怎么干?——着力以“11345”工作体系,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围绕1个主题: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为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挺起工业“硬脊梁”;

  锚定1个目标:2027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五千亿、实现“三年两台阶”;

  夯实3个保障:强化组织保障、服务保障、政策激励保障,力争2025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200亿元、增加值增长8.5%以上;

  聚焦4个重点:聚焦传统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四向发力”,推进产业加快集群壮大;

  突出5个抓手:实施“五大工程”(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壮大工程、五大重点产业链补短强弱工程、企业五个梯度培育工程、每年五百个项目投资攻坚工程、建成五个五百亿园区提档升级工程),确保目标实现。

到2027年

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

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

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绵阳新篇章

贡献更多工业力量

内容来源:涪江观察


往期新闻:

■ 新春中国行|中国蛇年春节消费兴起“文化热”

■ 新华全媒+丨“人流”“客流”“投资流”,冰雪经济“节节高”


绵阳经信
绵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