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近日,堪称光伏自律大考的中国电建51GW光伏组件框采公布入围名单。
在自律公约发布初期还曾循规蹈矩的光伏企业们,在此次招标中又原形毕露,两个标段中,均有超三成企业给出了低于红线0.68元/W的价格。
从开标结果上看,低于0.68元/W的报价,也仍然被中国电建视为有效报价,自律还仅是道德上的约束。
对光伏行业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同比增长58.9%、37.8%、32.2%;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同期对应价格分别下降48%、36%、15%。
在量增反而价减的影响下,产业链全面陷入亏损,今年前三季度,121家上市光伏企业中已有39家出现了净利润亏损。
本次集采中后续入围企业仍将进行二次报价,据悉,此次光伏史上最大招标项目的开标结果很大程度上决定明年年初光伏组件价格走势。
光伏行业是否又将迎来下一个内卷的365天呢?
内卷外化,亏钱挨骂
光伏作为强周期行业,从2008年金融危机、2012年欧美“双反”,2015年“531新政”,再到如今的产能过剩,已是第四轮洗牌周期。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硅料有效产能超过230万吨,硅片、电池片产能均突破900GW,远超市场需求。
产能过剩虽不能称之为一个行业的良性发展阶段,但几乎是必经环节。
回顾中国光伏迎来爆发是在2022年。2022年,新增装机87GW、占全球的38%;2023年,新增装机217GW、占全球的55%;2024年,预计新增装机450GW、占全球的54%。
当光伏成为香饽饽,人人都想来分一杯羹,已占据优势的企业也大幅扩产,产能于是随之过剩。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洗牌造成的行业亏损规模已远超此前三个周期。
截至今年10月,中国光伏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产能增速分别为42%、33%、25%和21%,同期内,硅料价格降超35%,硅片价格降超45%,电池片、组件价格也降超25%,全行业制造端产值(不含逆变器)降幅高达43.17%。
供需错配,越卖越亏。2024年前三季度,121家上市光伏企业中,已有39家陷入亏损泥潭。其中,仅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隆基绿能三家龙头企业就累计亏损近十亿。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龙头企业尚且亏损,二三线企业在这场内卷洗牌中更是无所适从。今年内,有12家光伏企业破产、8家企业被实施ST,面临退市重整风险。
日前,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4年《可再生能源报告》中预测,到2030年,全球新增的5500GW清洁能源装机容量中,预计80%将来自太阳能,太阳能光伏将成为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的核心力量。
现实还很骨感,在未来被寄予深切厚望的光伏行业,现在仍困于名为内卷的恶性竞争。
有形的手,开始发力
行业下行,协会发力。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召开多次以自律为主题的会议,形成类似“欧佩克”角色的光伏企业自律联盟,并对低价中标行为进行通报批评,软硬兼施试图力挽狂澜。
10月18日,光伏行业协会称0.68元/W已是当前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的行业最低成本,低于成本投标中标涉嫌违法;
11月14日,16家光伏头部企业达成“行业自律”共识,宣布组件报价不低于0.68元/W;
11月22日,20家光伏企业成立“光伏行业对外贸易自律委员会”;
11月29日,光伏行业协会将行业最低成本价更新为0.69元/W;
12月5日,光伏行业大会上33家企业签署自律公约,旨在通过自我约束控制产能过剩。
然而,一边是33家企业签订自律公约,另一边仍有26家企业在集采中出价低于0.68元/W。
12月9日,中国电建51GW光伏组件的集中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出炉。
为参加光伏史上规模最大的集采项目,企业们并没有统一自律战线。标段一的12GWn型TOPCon组件,53家企业投标,除1家报价错误,19家投标价低于0.68元/W;标段二的36GWn型TOPCon组件,52家企业投标,除1家报价错误,23家投标价低于0.68元/W。
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报价仍低于0.68元/W,而中国电建将当前入围报价均视为有效报价。
有效,但违法;违法,但仍入围,二三线企业们猜着央国企的脸色假装自律。不过,此次项目为框架入围集采,最终实际交付价格仍需二次竞标,不排除有企业有凭低价先拿到入场券的想法。
但就目前来看,自律限价,报价上涨,抛弃“价低者得”的原则,这意味着作为招标方的央国企们须支付更高的采购成本,损害甲方利益;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企业先出低价,甲方选择低价,行业自律还只是自觉行为。
实际上,仍有不少甲方支持高价,展示了支持技术创新、坚守社会责任的风度。四川蜀道清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标段1的投标价格中,最高单价竟高达0.999元/W,最低价为0.684元/W,从整体报价来看,均价在0.816元/W。(后因电子评标系统设置的“综合标评审”评分环节与招标文件评标方法不匹配,按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办法无法继续评标,而作流标处理。)
另一边却是彻底的无视自律公约,坚持低价竞争。12月20日,国电电力巴州发电公司选择将报价最低与次低的企业作为中标候选人,光伏行业协会“四连问”对其进行斥责;12月12日,南网能源公布的2.5GW组件项目中标候选人中,一道新能以低于红线的0.668元/W价格成功入围。
上下游战线尚未统一,自律能不能得到央国企甲方的支持、能支持多久还是个未知数。
卷出底线or坚守底线
0.68元/W的红线划分的不仅是自律,还有企业的“格局”。
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隆基绿能四大龙头组件厂统一报价0.703元/W,展示了行业龙头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风度;一些二三线企业,如大恒能源、亿晶光电、英利能源、弘元绿能等,则无视红线,试图低价抢标。
隆基绿能作为网传的成本组组长,同时是光伏“前一哥”,今年也正经历艰难调整期,前三季度亏损额达63.36亿元,位列上市企业第一。
但隆基绿能并未深陷价格内卷旋涡,转换赛道开始了“技术内卷”,投产转换率更高的BC电池组件,并宣布预计到2026年底隆基国内电池产能计划全部切换至BC电池。
目前,隆基绿能投产的BC组件已进入集采,并有望打破低价内卷。粤水电4GW光伏组件招标项目和华能集团2024年光伏组件(第二批)框架协议采购项目中,隆基BC组件的标价明显高于TOPCon组件。
同为“绿能”,两家企业却是阳关路、独木桥各不相干。
弘元绿能原名上机数控,原本从事光伏硅片设备,后来开始生产单晶硅片,作为唯二未签署自律公约的企业之一,它或许有着对未来不同的考量。
近年来,弘元绿能投建了许多新增产能项目,累计总投资额已超460亿元,今年4月更是逆势扩产,投资55亿拟在包头市青山区投资建设16GW光伏电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