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刘永周:倾注一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腾冲皮影戏

创业   2024-12-19 18:42   云南  


腾冲皮影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腾冲市的固东镇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几十年如一日,坚守腾冲皮影的传承、保护和创新,让腾冲皮影这门老手艺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精彩,他就是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永周。

“这边一刀,这里一刀,裁剪为小八角形,相当好看。”这位正在给村里年轻人教授皮影雕刻技术的老人就是刘永周,每天早上,身患疾病、行走不便的他会准时来到村口的腾冲皮影传习馆。因为每每这个时候,村里制作皮影的作坊也会有很多技术方面的问题需要请教他。“今天我来请教刘老师皮影雕刻的时候要怎样留拉筋?因为拉筋不留的话它就容易断。”“我想请教一下如何上颜色?”大家纷纷抛出问题。 

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皮影制作和表演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刘永周很是欣慰,他也总会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把自己掌握的技艺传授给大家。刘永周是腾冲刘家寨皮影的第四代传人,从小就喜爱美术、喜爱音乐、喜爱历史,皮影刚好成为它将这些热爱融为一体的载体。三四岁时就跟着父亲到各地演出,耳濡目染,十二岁时他就崭露头角,表现出极高的制作表演天赋,而后逐渐成为刘家寨皮影戏又一重要骨干。“我父亲见我才十一二岁就雕刻的比祖祖辈辈、比他雕得好,他就放手给我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腾冲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刘永周回忆。

正当刘永周雄心勃勃,立志为发扬光大腾冲皮影事业而大显身手时,皮影戏因为历史原因,一度中断了演出。改革开放后,文艺百花园春回大地,腾冲各地的皮影组织逐渐恢复起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刘永周逐渐重操旧业,并以刘家寨皮影第四代传人的身份,挑起了整个皮影队的重担。在传承传统皮影制作表演技艺的同时,刘永周对腾冲皮影进行了大胆创新。他将皮影戏表演的幕布、皮影“靠子”、皮影人物造型、色彩等进行了改良。为了吸引游客,刘永周把腾冲民间故事《大救驾》《翡翠传说》创作成皮影戏;创作了《龟与鹤》等宣传党的政策的新剧目,为皮影戏的传承发展创新不断探索。“我父亲在皮影上发明了上色、灯光从煤油灯进展到用汽灯,还有在音乐上启用了笛子、三弦伴奏,大胡、金胡、中胡等乐器伴奏,非常好听。到我这一代,又将灯光进化到用无影灯、又进化到用字幕,进化到皮影人物的眼睛转、嘴巴张,动物的嘴巴张、眼睛转,做到扎实逼真。到现在我家孙子又进化到4D皮影、荧光皮影,一代一代随着科学进展而变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腾冲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刘永周这样说。

在刘永周的影响下,他的家庭成员也纷纷与皮影结下不解之缘。他的儿子刘安逵、刘安宪、长孙刘朝侃纷纷追随他的脚步,成为一名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成立“永周皮影馆”,为皮影戏传承发展开拓出了一条新路子。刘永周的长孙刘朝侃介绍道,“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我也学会了皮影制作和表演。也开发了许多的新剧目,包括我们的4D秀皮影戏,来的客人不仅能看我们的表演,还可以体验皮影戏的制作。我们的创新本着在传统的基础上来进行改,进行编,让他不失传统又能看到创新的成果。”

数十载岁月悄然而过,刘永周已是耄耋之年,但皮影却在他和家人的努力之下愈发光彩动人。“在有生之年,我还要大量发展学员、徒弟,把皮影发扬光大,也才不辜负各级党委政府对我的关怀、关心。”刘永周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 | 李盛中、邹燮锦、杨红钦、徐杰

编排 | 武晓露

值班编辑 | 赵雄

初审 | 杨焱淼、武晓露、杨光洁

复审 | 杨然      终审 | 杨先葵




推荐阅读

腾冲清水三家村:文明花开促新风 幸福佤乡话幸福

腾冲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渔区及禁渔期的通告



腾冲发布
腾冲权威的互联网新媒体平台,整合资源、服务大众,引领腾冲互联网资讯传播新风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