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本是阖家团圆、欢乐祥和的时刻,然而,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却蠢蠢欲动,妄图趁人们沉浸在节日氛围时,对大家的 “钱袋子” 下手。在这个特殊节点,我们务必提高警惕,识破诈骗分子的种种伎俩,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一、常见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剖析
“温情” 诈骗:冒充熟人骗亲情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频繁,诈骗分子就利用这一点,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用户信息,伪装成亲友,以突发急事为由实施诈骗。比如,骗子可能会冒充你的子女,给你发来信息,称自己在外地遭遇意外,急需一大笔钱救治,让你慌乱之中不假思索地转账。还有些会伪装成多年未联系的老同学,打着叙旧的幌子,编造做生意资金周转困难等理由,向你借钱。这种利用亲情、友情的诈骗手段,正是抓住了人们在节日期间对亲友更加关心、信任的心理。“福利” 陷阱:虚假红包与中奖诈骗
过年时,大家都热衷于抢红包,诈骗分子便推出虚假红包链接。这些链接往往伪装得与正规平台的红包极为相似,一旦点击,就可能被植入木马病毒,导致手机内的个人信息被盗取,银行卡密码等关键信息泄露,进而钱财被盗刷。此外,“中奖” 诈骗也在此时频发。骗子会以你中了高额奖金或奖品为由,先让你缴纳手续费、税费等,承诺缴纳后即可领取奖品。一旦你转账,便会发现所谓的 “大奖” 子虚乌有,而自己的钱已打了水漂。
3. “理财” 诱惑:高息回报引上钩
临近春节,不少人希望能在新的一年让资产增值。诈骗分子瞅准这个时机,推出各种看似诱人的投资理财项目。他们承诺超高回报率,还展示伪造的盈利截图,让你误以为真的能轻松赚大钱。先让你小额投入获得一些甜头,等你加大投入后,便关闭平台,卷款跑路。这类诈骗往往利用人们急于在节日期间改善经济状况,又缺乏专业理财知识的心理弱点。
二、筑牢反诈防线,守护幸福春节
强化自我防范意识
时刻牢记 “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于任何看似诱人的 “好事”,都要保持冷静和怀疑。遇到陌生人的信息或电话,尤其是涉及金钱交易时,务必提高警惕。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各类反诈宣传知识,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对于来路不明的红包链接,坚决不点击;对于陌生人要求转账的请求,一定要通过电话、视频等多种方式核实对方身份。学习反诈知识,带动身边人
春节期间,家人团聚,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传播反诈知识的契机。年轻人可以将自己学到的反诈技巧分享给长辈,帮助他们提高防范意识。比如,教老人如何识别虚假中奖信息,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电话中的承诺。一家人可以一起讨论常见的诈骗案例,分析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增强全家的反诈能力。同时,也可以向邻里乡亲宣传反诈知识,形成人人知晓、人人防范的良好氛围。谨慎使用网络,保护个人信息
春节期间,网络使用更加频繁,无论是抢红包、网购还是社交互动,都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在连接公共网络时,避免进行涉及资金的操作。不要随意在不可信的网站或平台上填写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同时,要定期更新手机、电脑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防止个人信息被窃取。遭遇诈骗,及时求助
万一不幸遭遇电信网络诈骗,不要惊慌失措。首先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诈骗电话的通话记录等。然后立即拨打 110 报警电话,向警方详细说明被骗经过和相关信息,以便警方尽快展开调查,尽可能挽回损失。同时,要及时联系自己的开户银行,冻结相关账户,防止诈骗分子进一步转移资金。
春节是我们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别让电信网络诈骗破坏了这份喜悦。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筑牢反诈防线,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过一个平安、祥和、欢乐的春节。
【声明】“宁城正方信息”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本平台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