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正芳华,华溪春潮逐浪高。2025年伊始,由永康市融媒体中心举办的第40届“华溪春潮”春节联欢晚会,将如约与城乡观众见面。40年来,主办方围绕中心,紧扣地方民俗文化和当年特色亮点工作精心策划编排节目,坚持开门办春晚,秉承百姓演、演百姓,精心打磨、追求卓越;“华溪春潮”晚会做到了常办常新,荣膺了一项项国家级大奖。“华溪春潮”晚会成为了永康百姓40年的珍贵记忆。为此,我们推出“我和春潮40年”主题报道,通过走访与晚会密切相关的人物,讲述那些难忘的故事,重温感动瞬间、流金岁月。
“1986年,我在永康二中担任音乐老师时,有幸受邀参与首届‘华溪春潮’的演出。那时的‘华溪春潮’节目内容虽然远不如现在这般丰富多彩,但每一个节目都凝聚了大家的心血和汗水。每当回忆起那段充满激情与奋斗的时光,我的心中总是涌起无限的感慨与怀念。”今年75岁的音乐老师高则山曾参与多届“华溪春潮”,并培养出众多学生登上“华溪春潮”的舞台。对他而言,参与“华溪春潮”的经历,是他人生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忆起首届“华溪春潮”,高则山的脑海中依然清晰地浮现出当时的情景:“那时候,‘华溪春潮’的表演团队主要由永康市音乐舞蹈家协会的会员组成,大家因为共同的热爱而聚在一起,心情特别高兴。对我们来说,‘华溪春潮’不仅仅是一场演出,更像是一场年底的盛大聚会,大家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艺,分享彼此的喜悦。”
尽管当时的节目在形式上略显简朴,专业性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每一位参与者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欢乐时光。这种感觉就像是永康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春晚一样,充满了温馨与自豪。高则山深情地回忆道:“我们从未举办过这样的大型晚会,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但正是这种摸索的过程,让我们更加珍惜每一次的演出机会,也见证了‘华溪春潮’一步步的成长与蜕变。”
在“华溪春潮”的舞台上,高则山多次担起器乐演奏的重任。他擅长笛子和二胡,每一次演奏都全情投入,精湛的技艺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和喝彩。然而,随着“华溪春潮”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主办方逐渐意识到,单一的器乐节目已经无法完全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的观赏需求,提议高则山尝试声乐表演,希望他能在未来的舞台上为观众带来更多惊喜与变化,为“华溪春潮”注入新的活力。
为了更好地掌握声乐知识,高则山购买了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周小燕的教学录像带,并特意购置了一台录像机,以便反复观看、琢磨这些珍贵的教学资料。“每当中央电视台播放优秀的声乐节目时,我都会第一时间录制下来,在自己学习和琢磨透彻之后,再把这些节目内容教给我的学生们,让他们也能从中受益。”高则山说。
在那个年代,高中音乐教材的内容远不如现在这般丰富多彩,学生们接触外界的机会较为有限,甚至电视都是一件稀罕物。高则山回忆:“我常常把这些珍贵的录像带拿到课堂上播放,引导学生们去欣赏、去感受,启发他们的音乐灵感和艺术细胞。”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高则山的积极鼓励及“华溪春潮”的支持下,不少学生登上了“华溪春潮”的舞台,他们在这里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与特长,用汗水和努力诠释着青春的风采。
“每年我都会准时观看华溪春潮的演出,每当看到台上有那么多我教过的学生,我的心情总是难以言表的喜悦和欣慰。比如春天、王卡卡他们,都是我非常引以为傲的优秀学生。”看着自己的学生们在“华溪春潮”的舞台上大放异彩,高则山的心中充满了感动与自豪。
“‘华溪春潮’能够坚持不懈地走过40年的光辉历程,这真的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尤其是在县级台中,能够坚持这么多年并且越办越好,真的令人钦佩。”高则山对华溪春潮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和祝福,他满怀希望地说:“我希望华溪春潮能够越办越好,继续为永康人民带来欢乐和惊喜。我也会一直关注它的发展,为它加油助威!华溪春潮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文艺演出,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一个能够凝聚人心、传递正能量的平台。每一年的演出都是一次新的尝试,一次新的突破,它不仅展示了我们永康人民的才艺和热情,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体现。”
融媒记者 | 施俊涛 王佳涵
融媒编辑 | 应祎
校对 | 华偎兑 一审 | 应栩漪 二审 | 秦小建 终审 | 蒋中意
永康市融媒体中心原创文章、图片、视频等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