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那天,王奶奶的身影第一次没出现在小区的健身器材旁。
她一向是邻里间的“健康模范”,每天早晨风雨无阻地锻炼。
可谁能想到,前一天还精神矍铄地在器材上活动的她,会在半夜因为突发心梗被紧急送往医院。
听说送医及时,捡回了一条命,但医生的一句话却让所有人心头一震:
“冬天是心梗、脑梗的高发期,老年人在家一定要多加注意。”
寒冷的冬季,老年人该如何保护自己,避免突发心梗、脑梗这样的生命危险?
冬天为什么是梗死的“高发季”?
中医讲“寒伤心阳”,意思是寒冷对心脏和血管的伤害是直接而迅速的。
而现代医学也早已证实,冬天的低温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心梗、脑梗这样的致命疾病。
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低温让血管变“脆”了:
寒冷会刺激交感神经,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对于老年人来说,本就硬化的血管更容易因为温差刺激而“崩溃”,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温差大是“隐形杀手”:
冬天室内外温差大,来回切换容易加剧血管的应激反应。
很多老人喜欢在温暖的屋子里呆着,但一出门没做好防护,冷风一吹,血管就吃不消了。
运动和饮食习惯也埋下隐患:
冬日天寒地冻,许多人活动减少,血液循环变差,血液更“粘稠”。
再加上冬天高脂高热量的饮食习惯,很容易加重血管负担,诱发梗死。
冬天要留心哪些事?
1. 防寒保暖是第一步
是不是觉得穿暖了就万事大吉?其实不然。 冬天的防寒保暖,不仅仅是穿得多,还要讲究方式。
室内温度要适宜
暖气开得太足,室内干燥、温差大,反而伤身。建议将室温保持在18-22℃,湿度在40%-60%之间。如果屋里太干,可以用加湿器改善空气质量,或者摆放湿毛巾。
出门前做好“装备”
老年人外出时要戴好帽子、围巾、手套,尤其是头部,千万别让冷风直吹。大脑血管脆弱,冷风刺激容易诱发脑梗。别被“运动热”骗了
很多老人锻炼后身体发热,就会脱衣服降温,这非常危险!运动结束后,千万不要马上脱掉外衣,应该慢慢降温,避免因温差引发血管问题。
2. 血压监测很重要
寒冷会让血压飙升,加重心脑血管负担。建议家里常备血压计,定期测量血压变化,尤其是早晨起床和晚上睡觉前。如果发现血压波动较大,一定要及时就医。
如何监测血压更科学?
测量血压时,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保持放松状态,测量前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波动。每天固定时间记录,长期观察趋势。有高血压史的老人要特别注意
按时服药,切勿自行停药或减量。冬天血压容易受外界影响,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切记不要擅自更改。
3. 饮食清淡多样化
很多人冬天觉得冷,就喜欢吃高脂、高热量的食物,比如火锅、红烧肉,但这些“补品”对老年人的血管来说,可能是“毒药”。
少油少盐,控糖控脂
每天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减少红肉的摄入,多选择鱼肉、鸡肉等优质蛋白。少吃腌制食品和高盐食物,避免增加血压负担。
增加膳食纤维
蔬菜水果不能少,像芹菜、西兰花、苹果这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血脂,保护血管。温补为主,少吃寒凉食物
冬天适合吃一些温补的食物,比如红枣、桂圆、山药等,可以适量喝点热汤暖身,但不要过量进补,避免营养过剩。
4. 情绪管理不可忽视
气大伤身”不是玩笑话,老年人情绪波动大,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生气。情绪大喜大悲,对心脑血管的影响堪比一次寒冷刺激。
家人多陪伴,多聊天,老人心情好了,身体也会更好。
平时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书法、绘画、听音乐,这些都有助于情绪稳定。
如果老人突然因为某事情绪激动,家人要耐心开导,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缓解,比如聊些开心的事情,或者给老人泡杯热茶,慢慢让情绪平复。
结语
冬天虽然是个“高危季”,但只要我们多一份关注,就能帮助老人平安度过寒冬。
不妨从现在开始,多关心家里的老人,多给他们一份温暖。
愿这个冬天,所有人都能平安喜乐!
好看,就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