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近推出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在全球市场引起反响,这些措施不是普通的经济刺激方案,而是标志着中国正在从根本上调整其增长战略,值得每一位认真对待投资的人高度关注。
“不可避免的衰落”是西方盛行的中国叙事,“中国见顶论”(peak China)目前已被“中国是下一个日本”的观点取代。但是,不看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人很快会发现自己站错了队。中国从9月底开始推出刺激措施,这些措施不仅是为了正面应对通缩和消费需求疲软等问题,也是为了应对美国持续向中国施加“脱钩”压力带来的逆风。
这场经济改革的规模之大令人瞩目。随着财政政策进一步发力,刺激方案的总体规模可能在4万亿元至12万亿元之间(约合5610亿美元至1.7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GDP的3.2%至9.5%。不过,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是刺激方案将给消费者和企业信心以及金融体系重新焕发的创新能力带来的无形效应,这些因素虽然难以量化,但可能会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达到新高度的燃料。
这种转向打破了长期以来压抑投资者情绪的两种主流叙事。
首先,投资者应摒弃一切有关“反增长”的说法。中国推出了一系列务实、促增长的措施,通过将重点放在提振消费者支出、家庭和私营企业信心上,有针对性地刺激需求。
为提振股市而推出的刺激措施不仅仅是为了企稳,这些措施旨在带动财富效应,从而为消费者信心带来提振。此外,针对房地产行业面临的问题,中国在放松房地产购买政策和调低抵押贷款利率的同时保持供应紧张——这是教科书式的举措,目的是为了提振房价,进而提振消费者财富和支出。
其次,中国的决策者正在应对有关中国“日本化”的担忧。与20世纪90年代日本股市和楼市的双重泡沫不同,中国股市远未出现泡沫。中国推出的股市支持措施,是一项旨在让被形容为“赌场”的股市变得更加专业化的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目标是提高回报和避免资产负债表衰退。
中国的生产率增长前景远远好于30年前的日本。从世界领先的数字经济,到5G、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蓬勃发展,中国正在为实现生产率的复兴做准备,这将抵消人口结构和资本过度积累带来的拖累。技术上的飞跃有望成为释放经济持续增长潜能的关键。
“中国不可投资”这一观点未能把握中国不断演变的全球地位的微妙现实。在一些西方投资者因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对投资中国按下暂停键的同时,中国正在积极与“全球南方”国家建立关系,而这只是实现经济关系多样化、巩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首选合作伙伴角色的更大战略的一部分。
诚然,中国依然面临挑战。经济转向的成功取决于地方层面的有效执行、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的恢复、以及中国穿越全球脱钩这一危险水域的能力。在生产率增长和安全考量之间寻找平衡点不容易做到,但最近的措施表明,中国政府能够胜任这项任务。
对于愿意透过各种新闻头条放眼长远的投资者来说,中国的经济轨迹可以提供令人兴奋的机会。全面的改革方案——从货币和财政刺激到增长激励的根本性转变——是中国对解决周期性下滑和结构性挑战的坚定承诺。
风险的确依然存在,尤其是在管理房地产行业转型、确保消费刺激计划和提高生产率的改革取得成效方面,但对于那些能够超越主流叙事视角的人来说,中国的经济转向将带来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故事。
本文作者系Enodo Economics首席经济学家、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分析中心(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s Center for China Analysis)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