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由山西大学、省文旅厅合作共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推出的非遗类“皮书”成果,在我省非遗保护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标志性意义。今年出版的蓝皮书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年度报告、非遗保护传承研究、非遗创新利用研究、非遗传承人说。
《报告》总结了2023年至2024年山西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工作的动态趋势、积极成效和面临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未来工作计划。同时,包含了对山西非遗旅游体验场所、非遗生活数据、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山西急需保护非遗项目发展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
非遗保护传承研究通过对一些具体案例的研究,提出非遗传承保护困境及后续发展建议,探讨了山西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不同路径。内容包括民间文学、民俗、传统舞蹈和音乐等多种非遗门类,体现了多学科跨领域交叉研究,为山西非遗保护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借鉴,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在非遗创新利用研究方面,《报告》涉及“非遗+科技”“非遗+社区”“非遗+旅游”“非遗+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案例研究,展现出我省非遗资源的跨界整合,推动非遗数字化、产业化转变以及非遗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
非遗传承人说为非遗传承人访谈栏目,是今年蓝皮书特别设置的内容,旨在倾听传承人的声音,为推动建立更加完善的传承人体系、加强年轻一代传承人的培养提供支持。
今年的蓝皮书进一步凸显了专项调研和自由选题相结合、特色研究和资政调研相结合、政府高校和非遗主管部门相结合的特色,作者队伍不断壮大,既有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山西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也有来自基层非遗保护工作的一线同志。这反映出山西非遗研究院的平台和效应已初步显现,影响力也逐渐增强。
此外,今年年初,省文旅厅开展了急需保护的非遗项目“启明星计划”试点工作。按照分类施策、精准保护的原则,确立全省急需保护项目清单,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作为试点,展开深度调查研究,并制定专项保护规划,形成“一个项目一套方案”,对急需保护非遗工作起到保护示范作用,激活急需保护非遗项目的活态价值,打通政产学研用机制,实现经济、文化、社会效益联动融合。未来,非遗保护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多方协作,利用现代技术和创新手段,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发展。
责编:刘婷 校对:张翠萍 审核:翟步庭
2024-11-03
2024-11-02
2024-11-02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