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演预告 | 山西省优秀剧目 · 2025 年“两节”右玉道情折子戏专场晚会
文摘
2025-01-22 09:03
山西
“道情” 一般被认为源于唐代的道教音 乐(法曲道情)。“道情”一词的出现是在宋代,首见于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至北宋后“道情”再未出现于宫廷,却在民间留下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经过晚唐和五代,演变发展为用道曲演唱某一可歌的故事。金、元时期,道教蔚然成风,“道情”十分兴盛。《元曲选》(全二册)记载分为“南诗赞、北乐曲”两种“道情”风格。明末清初,“北乐曲”在三晋大地十分活跃。据传,在金大定十八年(公元 1178 年), 形成“道情戏”并有了文场(丝 竹乐器伴奏),形成“坐唱道情”(即“说唱道情”),在晋北一带很有影响力。清初,由于“梆子戏”的冲击,“坐唱道情”的艺人们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学习移植“梆子戏”,使“坐唱道情”变为戏曲道情,搬上戏剧舞台, 从而扎根晋北。清末,“道情戏”传入右玉南山一带,被人们称为“右玉道情”。从此, “右玉道情”便在右玉繁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