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司法部、省司法厅关于司法所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深化年活动要求,今年,市司法局以党建为引领,开展党建双联工作,持续推进第四届司法所“强基础、展亮点、创品牌”活动。从10月8日起,市司法局官微陆续推出2024年全市司法所“强基础、展亮点、创品牌”活动系列专刊,宣传品牌司法所创建工作,主动聚焦平安实践、法治实践、服务实践,持续优化司法所职能职责,全面提升司法所服务效能,着力打通基层法治建设“最后一公里”。
本期推出2024年全市司法所
“强基础、展亮点、创品牌”活动系列专刊十四
☟☟☟
湖上乡盛富畲族村,是安溪县北线最大的畲族聚集地,也是畲族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试点村。近年来,湖上司法所立足于少数民族聚居乡镇的特点,坚持党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建一个以党员干部为核心的调解中心,打造一支融入民族风情的调解队伍,科学制定一套服务民族群众的调解体系,解索出一套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普法宣传、治安联防于一体的民族特色调解新模式,演绎出畲汉一家亲的生动故事。
一、打造一个中心,
“分流派单”巧化矛盾纠纷
一是建好调解室。将湖上乡调委会、盛富村党总支、老人协会、律师等有机整合,以党员干部为核心,在盛富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民族调解中心”,统筹协调涉及安征迁、建房等问题的邻里纠纷,坚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邻里更和谐”的目标。
二是推行派单制。由“民族调解中心”负责对数据库纠纷进行分流指派,对于一些简易纠纷,由小组长、专职网格员、少数民族志愿者等力量就地化解;复杂纠纷和尚未化解的简易纠纷,则由“民族调解室”进行调解;对于重大、敏感或具有“民转刑”风险的纠纷,则由民族调解室第一时间报送至湖上司法所和派出所,共同施策化解。
三是解纷促发展。今年以来,调解室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6起。比如,为解决湖上乡北电南送项目征地后统建区建设迁入、湖上乡居民用房问题的统建区建设征地等矛盾纠纷,成立调解专班,全力准备好为项目征迁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民调解和法律服务。目前,司法所已联动乡相关部门入户宣传30余户,普及征地拆迁法律知识,引导拆迁户依法有序表达利益诉求,助力依法征迁、和谐征迁。
二、组建一支队伍,
“畲汉双语”传递法理人情
矛盾调处得好不好,关键在调解员的能力本领。湖上司法所结合辖区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选配通晓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调解员,畅通民族群众的诉求通道,有效化解了民族群众的心结。
一是拉起“多语言”队伍。根据湖上乡群众普通话、闽南语、畲语的交流习惯,结合民族特色文化,组建一支“畲乡老娘舅”双语调解志愿服务队。以在当地威信高、辈分长、情况明、办法多的老党员、老干部为主体组建而成,负责定期开展纠纷隐患排查。“畲乡老娘舅”畲语调解志愿服务队的调解员都具备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且具备法律政策、农田水电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畲乡老娘舅”们在实践中倾心调解,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五心”工作法,即公心、热心、耐心、诚心、爱心,“五心”工作法取得了一定的调解佳绩。农村的纠纷大多是家庭矛盾、邻里纠纷,若处理不好,就会成为影响和谐稳定的“炸药包”,只有及时处置,才能化险为夷。“畲乡老娘舅”每次都能把握火候,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矛盾双方偃旗息鼓,自动“熄火”,在十里八村传为美谈。
此外,在调解之余,“畲乡老娘舅”们还利用畲族语言传递法治之声,把法律适用、民族习惯有机结合起来,用听得懂的语言、能理解的法理、易接受的方式与民族群众沟通,既打开了“法结”,又解开了民族群众的心结。
二是配备“多元化”力量。配备1名专职调解员,负责对接调解室受理的矛盾纠纷的调处、流转等服务;联系1名律师,负责为调解室矛盾纠纷化解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和调解建议,并开展法律咨询、定点值班等服务;吸纳“N”名兼职调解员,即以党员干部为核心,畲族族老、乡贤能人、法律明白人、专职网格员、联村法官、社会工作者、联村干部等组成多元力量共同参与纠纷化解,现已形成60余人组成的调解队伍。
三是开展“专业化”培训。作为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畲乡老娘舅”已成为人民调解战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了更好地发挥“畲乡老娘舅”调解模式在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湖上司法所推动“畲乡老娘舅”队伍向村拓展延伸,精心挑选了8名业务素质强、群众基础好的基层干部充实到“畲乡老娘舅”调解队伍。通过“线上+线下”的培训方式,邀请法官、法律顾问以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的形式,对新任“老娘舅”和乡村两级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授课辅导,提升工作人员的法律水平和调解技能,满足服务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需求,现已培训6场次。
三、制定一套体系,
“全链条”打造调解机制
盛富村辖区内建有党章教育馆、畲族家风家训馆、铜锣庙等场馆,湖上司法所依托民族文化资源,制定出一套服务民族群众的调解体系,构建“全链条”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畲汉两族人民群众多途径、低成本、高效率解决矛盾纠纷的司法需求,守护畲汉两族人民的民风淳美家园。
一是抓源头预防。突出地域特色,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家风家训”元素,以盛富村畲族家风家训馆为载体,大力弘扬“传承红色基因,涵养文明村风”理念,构建“湖上乡调解文化宣传阵地”。调解员们依托该阵地,对家风家训进行梳理并宣传,以化解当地土地纠纷、保障家事和谐、服务本土产业为目标,培养树立村庄红色带头精神,推动实现“少讼无讼”;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形式,引领形成敦亲睦邻、诚信守礼的乡村新风尚。同时针对邻乡、邻村矛盾纠纷,依托铜锣庙“八社”联盟,由“畲乡老娘舅”聚集矛盾纠纷双方到铜锣庙进行纠纷调解。并依托八社人的“精神家园”—铜锣庙,引导汉、畲两族人民和睦相处、世代友好,增进邻乡群众友好相处,促进乡村稳定和谐。
二是抓风险摸排。建立矛盾纠纷排查数据库,通过“村干部-专职网格员-少数民族居民骨干”定期开展矛盾纠纷三级排查,并设立24小时少数民族服务管理“热线电话”。每周更新群众意见诉求,根据处理权限,及时交由相关负责人处理解决,引导群众遇事找法,合理诉求,避免无理访、越级访现象发生,切实做到“小事不出中心户,难事不出责任区,大事不出盛富畲族村”。
三是抓矛盾化解。坚持“一事一议”,对每件矛盾纠纷找出关键人、关键点,根据具体需求,召集有关行政负责人和熟悉民族习惯、风土人情的调解员调解,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得了、化解得快、化解得好。
“调”出温度,“解”出效率。湖上司法所将进一步巩固民族特色调解室取得的成效,用好党史、党规、家风、家训教育建设法治阵地,培养畲汉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让法律知识深入“寻常百姓家”。同时,积极鼓励更多群众加入人民调解员队伍,不断扩大多元解纷“朋友圈”,打通民族调解“最后一百米”。
来源:泉州公共法律服务
编辑:苏茹莹
审核:一审|苏茹莹 二审|吴菲璇 三审|兰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