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脉络中,轨道交通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成为许多市民出行的首选。然而,对于那些居住在轨道站点周边,却因地形、道路等因素而面临步行不便的居民来说,每一次出行都要走很多“冤枉路”。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今年,市住房城乡建委计划新开工15个轨道站点步行便捷性提升项目,目前已完工投用13个。
“让上面整个社区的那个居民,都享受了他带来的一些方便。”
他们说的这个地方位于渝北区龙溪街道新溉大道与紫荆路口的交汇处,给他们带来方便的是今年投用的轨道交通3号线郑家院子站步行便捷性提升工程。这是一项温暖人心的轨道便捷性工程,也是金紫山社区伟岸摩登堡小区居民贺女士每日通勤的起点。
每天早上8点,贺女士都会搭乘3号线前往渝中区,开启一天的工作。然而,在轨道交通3号线郑家院子站步行便捷性提升工程竣工之前,贺女士的通勤之路并不那么顺畅。她需要绕行一大段曲折的道路,才能抵达地铁站的入口。“之前,每天都是绕行一大段路走到地铁站来,每次出行的话大概是需要可能十几分钟的样子,还是有点远,所以我每天早上起来呀,就是出行的时间都要多预留一点。”但现在,贺女士从家里到轻轨站只需要5分钟左右。她回忆道,郑家院子站步行便捷性提升工程投用前,小区居民除了乘坐轨道交通不方便,买菜也特别不方便。“特别是老小区那几个小区里头,老年人呢,和娃儿都比较多。我看特别是夏天的时候啊,很多人能够走下去买菜,走下去可能都还好一点。早上凉快,但是回来的时候我看大包小包的那个提起,再走回来还是很吃力。”马婆婆每天都要去买菜,她告诉记者:“原来我们都往那边绕,多大太阳多大的雨都往那边绕。(现在)新世纪那边去,三号线一上来,那个电梯一上来就到家了,我们就住这里附近。”轨道交通3号线郑家院子站步行便捷性提升工程是沿新溉大道边坡增设了一条步行道,同时配置了一部自动扶梯,克服地形高差接入紫荆支路,并对边坡进行复绿,增加自然美感。看着步道上来来往往的身影,贺女士感叹道:“现在每天早上走到那个步道,看到那些人,背个包行色匆匆的去上班,我觉得还是能够感觉到这种便民工程带来的一些生活的美好,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每一项温暖人心的工程背后,都凝聚着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在工程的筹备初期,渝北区住房城乡建委的工作人员深入社区,走进居民家中,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渝北区住建委基础设施项目科科长何原清告诉记者,看着这个工程从建设到投用,自己很欣慰、很自豪。“非常完美的,连接了那个群众和轨道的一个便捷出行。解决群众不便捷坐轨道的实际问题,群众感到非常满意。”
今年开工建设并投用的,除了轨道3号线郑家院子站步行便捷性提升工程,还有小龙坎站、重庆图书馆站、花溪湿地公园站、上浩站等等。例如,轨道18号线花溪湿地公园站,将轨道18号线、白居寺长江大桥“星际穿越”观景平台与周边小区有机串联,实现周边超2万居民快速乘车通行;还有轨道交通环线上浩站,现在可以从4A出入口出去,穿过“别有洞天”人防通道便可直抵南滨路,减少绕行800米,节约了10分钟左右。
时代风潮暖,千帆竞发急。从2021年起,市住房城乡建委针对因建设难度大、用地条件差而无法和轨道同步实施的60个轨道站点开展了步行便捷性提升工作。通过新建人行步道、打通未贯通步道、新增立体过街设施、增设电梯等措施,加强轨道站与公交站点及周边居住区的步行联系。加上今年开工建设的15个项目,全市共建设了75个轨道交通步行便捷性项目,方便了近200个小区、近百万居民出行。
【记者手记】:走在这些便捷的步道上,我仿佛能感受到周边居民心中的温暖和幸福。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往往忽略了那些细微之处的改变,但正是这些改变,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从贺女士的每日通勤,到马婆婆的买菜之路,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却实实在在地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它不仅仅是一条条步道、一部部电梯,更是连接人民群众的桥梁,是这座城市发展的温度。
记者 | 重庆之声 秦晓英
编辑 | 重庆之声 张彦博
校对|重庆之声 江南
责任编辑|重庆之声 郝锐
审核 | 重庆之声 鲍婕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重庆之声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