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是我们之前的数据截图,上面显示的丹阳珥陵智能虫情监测点,在手机界面上就能清晰地展示出害虫的照片、名字、数量……”10月30日,市植保植检站负责人打开手机上的“害虫性诱智能测报”app,点击相关选项后,就能清晰地看到一个图文一体的画面,其中不但有实时拍摄的虫子照片,旁边还附有虫子种类和各自的数量,十分精准。
该负责人展示的这个图片,其实是我市积极推动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监测体系建设的成果之一。“病虫测报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的‘侦察兵’,想让病虫害防控更科学,必须提供更精准的预测预报。当下,刷脸解锁、刷脸支付等人脸识别技术已进入大众的生活,把这一项刷脸技术用在‘虫脸’上,就是我们开展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监测体系建设的有力探索。”
据了解,“虫脸识别”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和检测技术,让机器自动化识别照片中害虫种类和数量的病虫害测报手段。经由拍摄、上传、分析、反馈等环节,植保人员和种田大户可以快速了解农田内的病虫害情况。业内专家表示,通过智能性诱,可以实时查看所在乡镇的稻纵卷叶螟田间蛾量,根据田间虫卵量、水稻生育期、气象条件等预测卵孵化高峰及下一代发生程度。
截至2024年10月,我市先后建成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标准化综合监测场3个,保有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监测设备53台,包含智能性诱设备、智能虫情设备、苗情监测设备、墒情监测设备、农田小气候监测设备等等。同时,还配备了智能性诱监测设备、智能病情监测设备、智能孢子捕捉仪等,涉农县智能性诱监测设备平均6.75台,较去年提高50%,已超全省平均水平(5.3台),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完善,预警信息准确率和精准度得到明显提升。
据统计,2024年市本级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监测汇报174期(次),组织专家会商5次,发布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及防控技术指导意见12期,指导农户及时有效开展病虫防控。
“丹徒区植保站在我田里安装的两台智能监测设备,一台是看稻纵卷叶螟的,一台是看稻飞虱的,我跟你说,这个东西可好了,可以随时在手机上看到田间的害虫有多少,什么时候虫量明显增加了,差不多就要防治了。”日前,正在组织秋收的丹徒区上党镇东方村种植大户庄金堂说,今年有些大户水稻稻纵卷叶螟防得时机不准,田间出现不少白叶子,而他种植的300亩水稻,就是通过这个设备监测到的害虫数量,开展精准防治,田间未发现白叶子情况,水稻品质也十分不错。
“虽然‘虫脸识别’可有效地弥补调查人员不足、数据标准化低的问题,大大提高病虫害监测频次和覆盖广度,为植保检测人员提供智能决策。但‘虫脸识别’仍有许多难点,如害虫相似度高,用人工智能技术区别分类比较困难,而且有些害虫小到难以分辨,并与拍摄手法导致的逆光、阴影等有关系,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识别难度,这时候就需要人工监测来对它进行校正了。”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门将通过行政推动、统筹资金、强化培训等措施有效推动病虫害智能化监测建设,守牢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全媒体记者 周迎 通讯员 赵雨欣)
来源:今日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