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工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全力守护良好生态环境,持续巩固绿色发展优势;全力深化文旅融合,加快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1月11日,在六安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六安市市长潘东旭作政府工作报告。
过去的一年,老区六安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碧水环绕的六安市( 资料图片)。
2024年,六安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7%左右。
2024年,六安市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46万亩,预计粮食总产73亿斤左右;六安市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主战略,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94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家;加快实施20项重大工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4家。六安市572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97.5亿元,开工206个,竣工172个。
2024年,六安市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日益深化。启动合六“半小时同城圈”专项规划编制,聚焦合肥汽车产业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基地,打造合肥电子信息产业首选配套基地,双方企业合作日益密切;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与上海对口合作,引进沪苏浙亿元以上项目142个,总投资404亿元;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高质量发展,叶集-固始“一河两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合作区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新的一年里,老区六安又有什么新的目标?
2025年,六安市将聚焦打造六安版“三地一区”,围绕“增速居前列、总量上台阶”和“三个往前赶”目标,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较快增长。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
关键词:
区域合作
六安将积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区域合作,图为六安市对上海企业进行推介(资料图片)。
2025年,六安市将全力加强区域合作,努力取得更多高质量合作成果。该市将加强与合肥在产业科创、国土空间、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协同,共筑相向发展、融合发展“一座城”;将深化与上海对口合作,高质量编制与上海对口合作规划,谋划推动上海六安合作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品牌性活动、示范性工程、标志性成果;将深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动参与G60科创走廊合作,推动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嵌入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将加强与武汉都市圈城市联动,加快与信阳、黄冈一体化协同发展,深化叶集-固始“一河两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合作区建设。
关键词:
工业强市
工业强市始终是六安市的主战略,图为金寨雅迪电动车生产场景(资料图片)。
2025年,六安市将全力实施工业强市主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该市将改造升级传统产业,聚焦采矿冶金、食品健康等领域,支持企业加快技改步伐;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等产业集群发展,新增省专精特新企业3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值达40%;聚焦氢能、第三代半导体、低空经济等领域,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积极申创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关键词:
扩大内需
2025年,六安市将全力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该市将落实好“两新”政策,谋划开展一年四季促消费主题活动;将谋划实施一批交通、水利、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将积极探索公司化招商改革,紧盯关键环节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00个。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作为农业大市,六安市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图为裕安区林水寨生态园丰收的场景(资料图片)。
2025年,六安市将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该市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将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推行种粮“一张图”,优化种植区域布局,粮食总产73亿斤以上;大力发展茶叶、中药材、鹅等优势主导产业,专班推进产业发展由量的扩张变为量质并举;将完成42个在建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年度建设任务,新申报精品示范村20个左右,深入推进“三大革命”和“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关键词:
文旅融合
六安市将全力深化文旅融合,将文旅打造成支柱产业,图为霍山县陡沙河温泉小镇(资料图片)。
2025年,六安市将全力深化文旅融合,加快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该市将加强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梳理挖掘、研究阐释,推出一批标志性、权威性、可读性的专题研究成果;将推进交旅、水旅、农旅、商旅、林旅等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大别山、江淮分水岭、主城区、淮河水乡四大片区全域旅游新格局,力争接待游客7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0亿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