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经开区是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因此,商务部的考评主要从经济总量、开放带动作用、科技创新能力、绿色发展成效、区域协调发展效能提升等方面进行评价。
在合肥经开区,新桥机场(口岸)、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经开综保区、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自贸试验区六大开放平台竞相齐发。值得一提的是,合肥经开综合保税区首次进入全国前7。
合肥经开区综合保税区。(资料图片)
2024年1-11月,合肥经开区进出口总额超200亿美元、增长16.5%,占全省18.4%、全市42.2%,近五年年均增长12.5%。今年的商务部考核中,合肥经开区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7位,继续位列中西部首位。这也是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十强。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排名全国第18位,较上一年提升了两位。
近年来,芜湖经开区坚持把主导产业培植、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链配套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产业发展呈现蓬勃向上之姿。2024年,芜湖经开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规上工业产值首次突破三千亿大关达3300亿元、同比增长22%,是2020年的2.3倍;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电、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实现产值分别首次突破1800亿元、500亿元、300亿元。
在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车间里,工人在生产制造无人驾驶轨道列车。肖本祥 摄
安徽拥有13家国家级经开区。2023年的全年经济数据显示,13家国家级经开区以占0.4%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省45%的进出口、44%的外商直接投资、32%的税收、15%的高新技术企业、11%的地区生产总值。其中,合肥、芜湖、滁州、铜陵、池州、安庆、合肥蜀山、马鞍山等8家经开区营收超千亿元。国家级经开区,当之无愧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目前,我省共有18家经济开发区正积极申请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
去年11月底,全省国家级经开区座谈会在芜湖召开。会议强调,全省经开区要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对标一流创优营商环境,强化区域协同联动,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扩大国际合作,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
建设国家级经开区是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2024年是首批国家级经开区设立40周年。2025年伊始,站在新起点,安徽将继续发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