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目录&摘要

学术   2024-09-07 21:30   广东  

[新刊速递] 第20240907期 总第112期

本文内容转载自《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内容版权归原官方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需转载分享本文,请注明“排版/格式来源于公众号[公管学人]”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目录&摘要


本期“新刊速递”推文学君为大家整理了《甘肃行政学院学报》杂志2023年第5期的所有论文,包括论文的题目、作者、作者单位以及论文摘要等。本期期刊目录如下:

一、公共治理研究


01.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几个理论问题

作者:史瑞杰1

作者单位:1.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摘要:在认识效率与公平的思维方式上,要转变在分配问题上的实体性思维,全面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复合关系,适应价值分配内容完善价值分配体系。在研究效率与公平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上,要明确效率与公平的基本问题,在社会结构中研究效率与公平,实现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汇通与融合,确立每个人的主体地位和评价标准。在效率与公平的制度建构上,要深刻理解马克思在“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要创新制度机制,认真总结和提升公有制企业和民营企业改革实践的典型经验,把每个人作为价值主体落到实处,为效率与公平的价值平衡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效率与公平;关系性思维;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制度创新;

PDF全文: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几个理论问题(有效期30天)


02.政策共同体如何推动基层试验上升为县域政策?——基于福建省屏南县“工料法”的多源流分析

作者:马黎1罗建章2温铁军3

作者单位:1.1. 重庆大学法学院2.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3. 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

摘要:将实践可行的基层试验上升为政策是试验成果制度化的实现形式,也是中国持续改革创新的动力源泉。本文以福建省屏南县“工料法”为例,探究政策共同体对推动基层试验上升为县域政策的关键作用,提出了“共识-框架-成果”的政策共同体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在“工料法”这一乡土智慧“下情上达”的过程中,首先是偏好同源促成了政策共同体将政策注意力由“招投标”转向“工料法”凝聚议程共识,其次是政策共同体的内外部良性互动促成政策议程框架的建立,最后是“上下来去”的政策过程通过上级肯定和观念强化,巩固了政策共同体的成果,成果推动了基层试验上升为县域政策。本文对政策共同体的运作机制建构了一个本土化的解释性框架,同时为借助乡土智慧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了一个屏南“工料法”的实践方法论。本文的启示在于,县域作为国家治理体制的基石,通过县域政策创新的研究进一步打开政策共同体促成试验成果制度化的“黑箱”,有助于丰富以改革试验为底色的中国式现代化之底层逻辑。

关键词:政策共同体;政策企业家;多源流理论;县域政策;乡村建设项目;

PDF全文:政策共同体如何推动基层试验上升为县域政策?——基于福建省屏南县“工料法”的多源流分析(有效期30天)

二、公共治理评论


03.涟漪效应:能上能下制度试点何以促进基层干部担当作为

作者:段哲哲1贾泽民1李昀虹1

作者单位:1.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摘要:当前部分地区的一些基层干部出现工作热情降低,懈怠情绪浓厚,“空忙”行为凸显的“为官不为”的现象。作为对该行为的制度性回应,中央开始积极推动地方探索干部能上能下制度试点。晋升激励是对干部行为影响最大、最为直接的激励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和规范化阶段。本文使用田野实验与中介效应方法,构造了“制度认知—制度信任—制度执行—制度结果”分析框架,验证了W市Q区能上能下制度试点对干部担当作为偏好有显著激励效果,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涟漪效应,形成W市Q区、W市其他区、S省其他市干部担当作为偏好差序递减的格局,制度认知与制度结果符合预期程度是中介制度试点与担当作为偏好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能上能下;政策试点;担当作为;田野实验;涟漪效应;

PDF全文:涟漪效应:能上能下制度试点何以促进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有效期30天)


04.示范赋能抑或示范负能?——符号资本视角下基层示范建设的“双刃剑”效应

作者:曾凡军1邹希婕1粟钰清1

作者单位:1.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以政策指引和利益引导为核心作用的示范建设已成为基层颇具特色的治理方式,并席卷大部分社会治理场域。那么,示范建设效应如何,是示范赋能抑或示范负能,值得深入研究。基于布尔迪厄的符号资本理论以及X社区和B村屯示范建设的参与式观察,发现示范建设对基层治理具有“双刃剑”效应,并从现实逻辑和符号逻辑两个层面得以呈现。就现实逻辑而言,一方面,示范点通过权威背书和荣誉头衔释放资源与利益信号,获得更多更优的关系网络和资源条件,提升示范点的政绩显示度和发展优势;另一方面,随着“示范”烙印加深,示范权威带来的高规格和多任务催生台账材料、展示表演等诸多工作,导致负能增生。就符号逻辑而言,一方面是光鲜符号资本通过转换与再生产而增值赋能;另一方面是内敛符号权力通过“合法化”与“共谋”而加剧负能。其中符号效应下基层工作者的“误识”成为示范赋能诱发负能的中介因素。研究表明,示范建设应注意示范点打造的限度和效度,避免过度积聚的示范建设和强加的示范工作对示范效用的消解。

关键词:基层示范建设;符号资本;符号权力;示范赋能;示范负能;

PDF全文:示范赋能抑或示范负能?——符号资本视角下基层示范建设的“双刃剑”效应(有效期30天)

三、政治学研究


05.中国式现代时间观的生成及其特征

作者:卢春龙1孟瑞霞2

作者单位:1.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时间观念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对中国现代时间观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之中,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也发生了从传统向现代的变迁,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底色的中国式现代时间观。传统时间观、现代时间观、后现代时间观在社会变化的速度、时间与历史意识、家庭结构、工作选择与人生观等诸多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中国传统时间观是向下循环的,这阻碍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晚清以降,中国的传统时间观开始了面向现代形态的两阶段转变:第一阶段是传统时间观向现代时间观的转变,第二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式)现代时间观的确立与发展,并呈现出鲜明的中国底色。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时间的加速趋势日趋明显,后现代主义时间观开始涌现。本文在全面勾勒中国当代时间观基本形态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式现代时间观的生成及其特征。

关键词:传统时间观;现代时间观;后现代时间观;加速;

PDF全文:中国式现代时间观的生成及其特征(有效期30天)

四、数字政府建设


06.敏捷致智:敏捷治理引领政务服务智能化转型的内在机理研究——以济南市智慧审批实践为例

作者:孙妍1张成福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智能技术的运用是政务服务转型的趋势。人工智能时代政府如何顺势而为,实现政务服务的智能化转型?既有研究认为政务服务智能化转型受技术赋能和权力配置双重驱动,并揭示了转型中的潜在风险,但尚未明确政务服务智能化转型的可行路径,亟待理论层面破题。相较于传统治理范式,敏捷治理为政务服务智能化转型构建了理论进路。基于此,本文从理念转型、治理情境、治理结构、治理流程和治理工具五个维度发展了敏捷治理框架,并以济南市智慧审批为案例,从四个方面提炼出敏捷治理引领政务服务智能化转型的内在机理。一是价值引领,即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善治思维引领政务服务智能化转型的全过程。二是组织调试,即政府应构建具有适应性的组织结构、运用多样化技术工具主动拥抱风险。三是流程再造,即打造需求导向的、极简化和弹性化的智能化政务服务流程。四是关系重塑,即以智能技术运用为契机实现部门协作、社会协同。本文丰富了政务服务转型议题的研究视角,检验了发轫于西方的敏捷治理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适用性,并为实务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敏捷治理;政务服务智能化转型;智慧审批;人工智能技术;

PDF全文:敏捷致智:敏捷治理引领政务服务智能化转型的内在机理研究——以济南市智慧审批实践为例(有效期30天)


07.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基层政务:逻辑、动因与路径——国家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区“韶山”的案例分析

作者:罗贤春1隆涵辉1

作者单位:1. 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数字乡村战略使传统基层政务服务供给模式向线上转变,构建数字乡村赋能框架进而加快实现乡村基层政务的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化供给的统筹发展,为基层政府更好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家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区“韶山”的数字乡村赋能基层政务案例进行分析,以数字乡村建设情况为基础,研究数字乡村、基层政务与各赋能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构建数字乡村赋能基层政务的理论框架,揭示数字乡村赋能基层政务的逻辑机理。发现基层政府建设数字乡村受赋能主体、赋能手段、赋能资源、赋能结构、赋能价值重要因素的影响,基于赋能五要素提出了理念体制创新、促进信息共享、实现社会赋权、吸纳乡村精英等完善数字乡村建设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数字乡村;数字赋能;基层政务;乡村治理;韶山案例;

PDF全文: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基层政务:逻辑、动因与路径——国家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区“韶山”的案例分析(有效期30天)

五、社会治理与建设人工智能治理专题


08.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深度合成治理政策研究——基于30份政策文本的扎根分析

作者:徐伟1何野2李睿恒3

作者单位:1.  重庆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法学院2. 重庆邮电大学网络法治研究中心3. 澳门科技大学

摘要:深度合成已成为当今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和技术趋势。采用NVivo12软件对我国30份深度合成治理政策文本进行词频编码分析,研究发现:在深度合成治理政策体系中,引导型、赋能型、治理型和强制型政策工具相互协作、补充,共同构建一个综合高效的框架。然而,当前我国深度合成治理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安全标准不够健全、技术支撑力度不足、制度供给有限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未来应采取以下关键举措:首先,制定更加完备的安全标准,填补赋能型政策工具的标准体系。包括统一深度合成技术安全属性的度量标准,强化深度合成关键环节的标准制定,并积极推动安全标准的试点实践和前瞻性研究。其次,积极推进技术建设,增强治理型政策工具的技术支持。通过深度整合多种技术,建立可信的标识体系,优化技术研发环境来实现。最后,扩充制度供给,丰富强制型政策工具的监管方式。试行监管沙盒机制和探索建立算法可信制度是其中的关键步骤。通过综合实施以上举措,有效解决深度合成治理中的核心问题,确保该技术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性,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用户的权益。

关键词:深度合成;政策文本;政策工具;扎根理论;人工智能;

PDF全文: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深度合成治理政策研究——基于30份政策文本的扎根分析(有效期30天)


09.智媒时代信息茧房效应的工具理性审思与克服

作者:彭述娟1

作者单位:1. 重庆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摘要:在智媒时代,主体利用智媒技术来满足信息需求是在工具理性范畴下进行的。但是,信息产品的逐利性与智媒技术的支配性共同对主体的信息兴趣产生了不当干预,此时,智媒体的工具价值被过度放大,且失去了目的理性的调和与平衡,在算法技术的操控下利用个性推荐机制向主体用户推送“同质化”信息内容,加速了“信息茧房”的产生。从结果上看,智媒体由于超越主体追求自我实现的工具理性而被极端化,从而导致主体的真实欲求能力、自由表达能力和自主思维能力被弱化。基于此,为化解智媒时代信息茧房效应的极化困境,应当将价值理性嵌入技术资本逻辑,实现工具理性与目的理性的协调统一。以培育主体的多样化信息追求能力为核心,以提升主体的媒介素养为内在要求,同时加强主体性强化的外部保障,在发挥官方媒体主导作用的同时维持多样化信息的生存空间。

关键词:信息茧房;工具理性;资本逻辑;技术逻辑;主体性;

PDF全文:智媒时代信息茧房效应的工具理性审思与克服(有效期30天)

(本期整理:向日葵)

(本文编排:学君)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阅读更多新刊内容

公管学人
致力于为公管学人们提供优质的学科资讯和服务,促进学科发展、学术交流和知识共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