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院祝大家除夕快乐!

2025-01-28 23:59   甘肃  

                                             

美术学院祝愿全体学子

新年快乐!




除夕

是团圆和美、迎祥纳福的日子

此时的神州大地

浓郁的年味儿

早已弥漫开来

这一天

许多人已经回到家里

与父母亲朋团聚

也有人因为各种原因

一时难以返乡

无论在哪

都希望大家平安喜乐

除夕

要吃年夜饭

这堪称中国人“最温暖的仪式”

年夜饭形式多样

包含了多种寓意

北方包饺子、煮饺子

寓意富足安乐

南方一定要有象征“年年有余”的鱼

和象征团团圆圆的丸子

不过不论哪一种

图的都是一个阖家喜乐

年三十吃团圆饭 于大武 绘



作为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之一

历代文学大家留下许多

有关除夕的名篇

时代虽然不同

但其中蕴含的感情

古今如一

北风吹雪四更初,

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

灯前小草写桃符。


诗人陆游在天降瑞雪的除夕夜

趁着酒兴,赶写新年的桃符

盼望新春的愉悦心情

跃然纸上


除夕团圆夜

人家除夕正忙时,

我自挑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腐,

一年功事是文词。


书画大家文征明

在除夕夜挑灯读诗

堪称一股清流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愁鬓明朝又一年。


诗人高适在除夕夜客居他乡

但始终牵挂千里之外的故乡




《守岁》(节选)

作者/冯骥才


一种昔时的年俗正在渐渐离开我们,就是守岁。


  守岁是老一代人记忆最深刻的年俗之一,如今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城市人,最多是等到子午交时之际给亲朋好友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拜个年,然后上床入睡,完全没有守岁那种意愿、那种情怀、那种执着。

  我已不记得自己哪年开始不再守岁了,却深刻记得守岁那时独有的感觉。每到腊月底就兴奋地叫着今年非要熬个通宵,一夜不睡。好像要做一件什么大事。父母笑呵呵说好呵,只要你自己不睡着就行,绝没人强叫你睡。

年年守岁,大人们对我说笑道:可千万不能睡呀。


  记得守岁的前半夜我总是斗志昂扬,充满信心。一是大脑亢奋,一是除夕的节目多;又要祭祖拜天地,又要全家吃长长的年夜饭,最关键的还是午夜时那一场有如万炮轰天的普天同庆的烟花炮竹。尽管二踢脚、雷子鞭、盒子炮大人们是绝不叫我放的,但最后一个烟花——金寿星顶上的药捻儿,却一定由我勇敢地上去点燃。火光闪烁中父母年轻的笑脸现在还清晰记得。

  待到燃放鞭炮的高潮过后,才算真正进入了守岁的攻坚阶段。大人们通常是聊天,打牌,吃零食,过一阵子给供桌换一束香。这时时间就像牛皮筋一样拉得愈来愈长了;瞌睡虫开始在脑袋喷撒烟雾。

  无事可做加重了困倦感,大人们便对我说笑道:可千万不能睡呀。我一边嘴硬,一边悄悄跑到卫生间用凉水洗脸,甚至独出心裁地把肥皂水弄到眼睛里去。大人们说,用火柴棍儿把眼皮支起来吧。

  年年的守岁我都不知道怎么结束的。但睁眼醒来一定是在床上,睡在暖暖的被窝里。枕边放着一个小小的装着压岁钱的红纸包,还有一个通红、锃亮、香喷喷的大苹果。这寓示平安的红苹果是大人年年夜里一准要摆在我枕边上的。一睁眼就看到平安。

守岁,其实是看守住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生命。


  我承认,在我的童年里,年年都是守岁的失败者,从来没有一次从长夜守到天明。故而初一见到大人时,总不免有些尴尬,尤其是想到头一天信誓旦旦要“今夜决不睡”之类的话。当然,我也会留意大人们的样子,令我惊奇的是:他们怎么就能熬过那漫长一夜?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知道为什么守夜。可是守夜的道理并不简单。

  后来我对守岁的理解,缘自一个词是“辞旧迎新”。而首先是“辞”字。辞,是分手时打声招呼。和谁打招呼,难道是对即将离去的一年吗?古人对这一年缘何象对待一位友人?这一年仅仅是一段不再有用的时间吗?那么新的一年大把大把可供使用的时间呢?又是谁赐予我们的?是天地,是命运,还是生命本身?任何有生命的事物不都是它首先拥有时间吗?

  可是,时间是种奇妙的东西。你什么也不做,它也在走;而且它过往不复,无法停住,所以古人说“黄金易得,韶光难留”。也许我们平时不曾感受时间的意义。但在这旧的一年将尽的、愈来愈少的时间里——也就是坐在这儿守岁的时刻里,却十分具体又真切地感受到时光的有限与匆匆?它在一寸一寸地减少。在过去一岁中,不管幸运与不幸,不管“喜从天降”还是留下无奈、委屈与错失——它们都已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在它即将离我们而去时,我们便有些依依不舍。所以古人要“守”着它。

  守岁其实是看守住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生命,表达着我们的生命情感。

以“辞”告别旧岁,以“迎”拥抱新春。

  然而,守岁这一夜非比寻常。它是“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因而,我们的古人便是一边辞旧,一边迎新。以“辞”告别旧岁,以“迎”笑容满面迎接生命新的一段时光的到来。新的一年是未知的,不免小心翼翼。古人过年要通宵点灯,为了不叫邪气暗中袭入;还在年画上所有形象都画上笑眼笑口,以寓吉祥。由于对未来的这种盛情,所以正月初一破晓“迎财神”的鞭炮更加欢腾。

  于是,我们的年俗就这样完成的岁月的转换,以“辞”和“迎”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以长长的守夜与天地一年一度的“天人合一”。



一岁至除夕

亲情最温暖,团圆最美满

蛇年就要到了

美术学院祝愿全体学子

  春节快乐,吉祥如意!

初审:柴萍

复审:朱敏敏

终审:刘子恒

责编:马圆圆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