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县公安局牢牢坚持系统思维推动组织重塑、机制重塑、流程重塑,创新指挥调度一张图、“低空警务”改革、多线程“扶苗”等警务改革,着力打造具有三门公安特色的现代警务新样板。
警察的知与行
就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身边总有我们
“小伙子,别着急,慢点说,你发现了一个大爷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好的,具体地址在大湖塘心湖公园,收到,我们马上过来!”接警后,情参部的接警员迅速通过上线运行的指挥调度 “一张图”,精准定位距离事发地最近的警力。该 “一张图” 整合了 301 台警务通、83 个车载定位、229 个智能肩灯、189 台 4G 执法记录仪等设备信息,警力位置一目了然,勤务状态实时更新。
根据 “一张图” 的指引,附近防区民警就近赶赴现场。同时,创新推出的 “智眼” 执法记录仪发挥关键作用,后台实时比对重点数据库,迅速比对出在公园里迷路大爷的身份信息,并实时推送给处警人员,让整个警情处置处处掌握先机。
处警民警到达现场后,凭借精准信息和高效处置流程,迅速掌握迷路老人的住址信息,并安全将老人送回家中,从接警到处警结束,仅用时半小时。
事后,老人的家属激动地表示:“真没想到警察来得这么及时,还这么快把老头子把我们送回来了,太让我们安心了!” 高效指挥调度的红利释放,在警情处置中处处体现,“有警接警、无警访民、就近派警、安全处警” 的实战能力不断彰显。
警察的知与行
就是把最暖心的关爱给花儿般灿烂的你们
2021年3月,那时候的小林曾经与家人闹矛盾、一度迷失方向,其母亲无计可施,找到了县局帮扶未成年人的行家女民警姚晓华,姚晓华带着小林一起参与派出所的治安巡逻工作,带着他帮助其他“叛逆”少年,带着他参与县局帮扶未成年人的“光合行动、“扶苗行动”,让他渐渐走出迷茫,不仅考上大学,完成人生逆袭,还在姚晓华的影响下,立志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这是他的故事,也是成百上千扶苗少年的故事。
从“光合行动”到“扶苗”平台,县局上线全省首个贯通浙里办、浙政钉、政务网和公安网四端的“扶苗”平台,汇聚公安、教育、民政、卫健等17个部门20个系统25类数据,研发“六异常”预警管控模型并形成重点少年档案库,实现风险源头智慧管控,着力破解隐患发现难、救助渠道归口难问题,形成“保护在线、一个归口解决”模式,并在下线联合多部门开展常态化系列帮扶行动,努力让“少年人的肩上始终有草长莺飞、清风明月”。
警察的知与行
就是让出行焦虑成为过去式
10月9日中午,三门县城环湖东路发生一起两车刮擦的轻微事故,当事人陈先生还没报警,空中巡逻无人机就发现了,并对事故现场进行航拍取证。
交警通过无人机识别车牌,并电话联系双方当事人将人车撤离到安全区域,引导双方使用“浙里快处”小程序快速的处理了这起事故。
当交通事故发生后,在就近待命的无人机就会迅速出动,利用其搭载的高清摄像头设备,从空中多角度对事故现场进行拍摄和勘查。高清摄像头能清晰记录事故车辆的位置、碰撞痕迹、道路状况等细节;无人机还配备有高精度的定位系统,能够精确标记事故现场的各个关键位置,为后续的事故分析提供准确的坐标数据。面对轻微交通事故,交警可通过无人机喊话进行远程处理,工作效率指数级提高。
“以往从发生事故到等待事故处理,民警出警到现场需要10分钟左右,遇到早晚高峰则可能更长。用无人机出警,3到5分钟就能到5公里范围内的事故现场,提高事故的处置效率。”交警大队事故中队指导员叶伟直说。今年9月5日,无人机“上岗”以来,共接处警500余起,平均处置效率比传统方式高出45%,城区拥堵指数下降15%。
【END】
通讯员:金超
编 辑:林欣雨
审 核:陈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