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养老诈骗“套路”层出不穷、防不胜防
一些不法分子
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同情心重等特点
瞄准了他们的“钱袋子”
花样百出的实施诈骗
以下十类骗局
请老年朋友们提高警惕,注意防范。
老年人十分注重养生,诈骗分子借此诱惑高价购买毫无用处的保健品,某些受疾病困扰的老年人会相信诈骗分子所说的各种“神奇”的偏方疗法。诈骗分子打着免费送鸡蛋、水果、小家电的幌子,租用专门场地向老年人宣传“保健产品”“治疗药品”,夸大产品功效诱惑老年人,从而实施诈骗。
不要贪图赠送的鸡蛋、米面等小恩小惠,小心“免费”陷阱,不要盲目参加以销售为目的的健康知识讲座、专家报告、免费试用等活动,切忌通过非法传销、会议营销、电话营销等途径购买保健品。
随着互联网公益慈善的发展,不法分子仿照互联网筹款模式,采取“捐赠返现”“捐赠报销”“捐赠储蓄”等新型诈骗手段,通过伪造官网、APP、捐赠项目页面、用户调查表等,骗取用户个人身份信息和账户信息,以实施诈骗行为。
遇到打着“公益”旗号的活动,务必提高警惕,保持清醒头脑,仔细核实信息来源,切勿随意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真正的公益组织通常会在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公开渠道发布募捐信息,不会通过私聊、不明链接等方式诱导捐款。
不法分子在互联网低价购进保健品,招募大量业务员,以免费医疗咨询等噱头拉拢老年人,通过唠家常提前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及病情记录,获取老年人信任后夸大其病情,推送虚假成功案例编织骗局,虚构保健品为所谓“灵丹妙药”,高价出售给老年人,骗取其钱款。
要相信科学,不要相信诈骗分子所谓的“专家”和“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保健品不能治愈疾病。伪劣的保健品反而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贻误治疗良机。身体不舒服时,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诊治,买药的话,要去正规药店购买,千万别拿自己的健康当赌注。
诈骗分子打着“提供养老服务”“ 投资养老项目” 等旗号,以高额分红、保本高息为饵,利用老年人防骗意识低和金融知识缺乏等特点,采用各种手段向老年人非法集资或诈骗,给一些老年人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
老年人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要贪图小利,要相信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打消“用小钱赚大钱”“不劳而获”的念头。凡是涉及到钱财,当自己拿不定主意时,一定要找儿女或家人沟通情况、征求意见,必要时选择报警。尤其是需要银行转账时,一定要征询银行工作人员的意见,不可轻易汇款。
不法经营者以低价游、免费游的噱头吸引老年人参团旅游。随后在旅游过程中安排各种购物环节,将商品以高于市场价多倍的价格卖给老年人。降低住宿、饮食标准,或将各种需要付费的景点排除在低价团费之外。
对付这种低价游骗局,老年人要提高警惕,核实渠道的可靠性,切勿轻信天花乱坠的承诺。选择正规的旅行社很重要,一旦发现旅游线路与最初承诺相差甚远、或出现异常培训时,要果断退出并及时报警求助。
“黄昏恋”骗局其实就是“杀猪盘”骗局的一种,主要针对独身老人,抓住其害怕孤独、向往陪伴的心理,通过网络发展成为网恋后,再编造各种理由索要钱财,随后拉黑对方,完成诈骗。
老年人要树立防范意识,不要轻信别人的话。更为重要的是,子女要多关心老年人,多给予陪伴,多沟通近期生活状况,不要给骗子打“感情牌”的机会。
不法分子假冒与某品牌公司联合销售的名义,举行产品低价促销活动,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未真实、全面向消费者提供所售商品的质量、性能等信息,以虚假和引人误解的宣传,诱使消费者购买其商品,这些均属于欺诈行为。
要抵制低价诱惑,谨防合法权益受损。根据自身需求理性消费,不要因商家所谓的低价促销、免费赠送、买一送一的宣传介绍而盲目购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保留消费凭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刷单返利”诈骗通常以“轻松赚钱”“高额回报”等诱人的口号为幌子,诈骗分子会在各种社交平台和招聘网站上发布虚假的刷单兼职信息,声称只需动动手指,按照他们的指示在指定的电商平台上购买商品并刷好评,就能获得丰厚的佣金。但刷单的额度越高,获得“收益”的条件也越多,当事人很容易为了套现前一笔钱而注入更多资金,最终陷入“利滚利”的泥潭。
谨记,所有刷单都是诈骗,刷单本质上是一种虚假交易,是违法行为。各种平台上“足不出户,日进斗金”的兼职广告都是诈骗分子的引诱手段。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贪图小便宜,更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不要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不法分子利用非法手段获取老年人信息后,用AI虚拟合成功能,伪装成老年人的亲人、朋友与老年人联系,以借款、救急等理由,要求老人转账到特定账户,以此骗取老人的钱财。这种骗局利用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不熟悉和对亲友的关心,致使老年人上当受骗。
切勿轻信微信、QQ等网络上的汇款请求,即使看到亲人、朋友的视频影像,也要通过电话确认,拒绝电话联系的,请提高警惕,保持冷静,多调查、多思考,不要急于转账,个人信息要保密。
诈骗分子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或者法院的工作人员,伪造身份证件和“红头文件”,利用老年人淡薄的法律意识和担心官司缠身的恐慌心理,让老年人配合其所谓的“工作”,点击相关网址链接,缴纳一部分保证金或将自己的钱转移到指定的“安全账户”,骗取老年人的钱财。
对陌生电话不要随意告知家中的基本信息,对陌生电话提供的服务要谨慎,尤其是对电话对方以公检法名义提出要处罚、扣款,询问基本信息的要予以拒绝。如果老年人受到不明电话骚扰,要及时告诉家人,让邻里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帮忙处理,或者及时报警处理。
一、不要轻易相信。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的电话、短信,要提高警惕,保持谨慎,遇到问题多和子女沟通,如有疑问及时联系公安机关核实。
二、不要轻易点击。不要轻易点击陌生短信、邮件、社交软件中的链接,更不要随便安装陌生软件。
三、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在陌生、不正规的机构、网站填写资料,妥善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密码、身份证号码等关键信息。
四、不要贪图便宜。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赚大便宜”的念头,要守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让您出钱,一定要多留一个心眼,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
五、警惕上门推销。由于老年人独自在家时间居多,日常应多与邻居打交道,遇到可疑、陌生的人经常观望、敲门等情况,必要时可拨打110报警。对上门维修、送货、送礼物等身份不能确定的人员,尽量等子女回家后再接待。
六、保持警戒心理。有些诈骗分子常常主动与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时表现得很热情,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在此特别提醒老年朋友,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过于接近,以免上当受骗。另外,独自外出时尽量不带贵重物品。
七、端正保健理念。要从正规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常识,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不轻信所谓的特效药、神药、进口药,以防陷入“药托”的骗局。
八、警惕各种“讲座”。不要参加免费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免费参观公司等活动,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的宣传和所谓“公司实力”,防止陷入诈骗分子的圈套。如遇电信诈骗,请立即拨打110报警。
九、安装国家反诈中心软件。软件能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诈骗短信。老年人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栏等,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如发现自己受骗,及时报警处理。
十、子女们要多与老年人沟通。向老年人讲解防范诈骗知识,了解他们的生活及财务状况,与父母约定大额支出多与子女商量等。骗子会让老人向家人隐瞒情况,如果发现老人被骗,应耐心劝导,及时止损并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