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毛泽东唯一抬棺下葬的人,临终前曾叮嘱堂弟林彪:多看马克思主义

时事   2024-11-19 08:00   江西  

毛泽东一生中,仅有的一次为战友抬棺下葬,享受殊荣的人,名叫张浩。

张浩于1897年出生于湖北黄冈,本名林祚培,因参加革命化名张浩。

比林彪大10岁,是林彪的堂兄,可以说,林彪有之后的成就,很大程度是受张浩的影响。就连考入黄埔军校,也是张浩帮助的。

因为张浩在林家排行第八,林彪称其为八哥,两人关系匪浅,在近代史上,亦或是影视剧中,因为林彪的性格原因,很少有人能看透他,唯独八哥,对林彪相当了解。

今天要说的传奇人物,就是张浩。

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但我们普遍认知,中国的建党日是在1921年7月23日。

说这个主要是为了突出张浩的资历。

张浩是1922年入党,是当时的核心人物,因为能力出众,干的都是为了百姓的事,深受爱戴。

可以说,在党的初期活动中,张浩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1924年,张浩面对数万人,在安源作了精彩的演讲,让广大工人们意识到党的重要性;

1925年,张浩去上海组织地委工作;

1927年,张浩又受命去长沙重建湖南省委;

1928年,再次去安源组建交通局,领导人民起义;

从这些经历来看,难度是相当高的,因为当时并没有经验,简单来说,他做的都是没人做过的事,成功率极低,可他还是成功了。

他的每一次成功都不是偶然,面对湖南和江西军阀的打压,他化身和尚,躲在寺庙。

与其他和尚一起吃斋念佛,白天跟着他们挑水砍柴种地,晚上独自下山四处活动。

那些和尚一度认为,张浩是真的出家人。

可和尚里面也有坏人,张浩的活动的时候被一名和尚发现并告密,好在寺里的主持明大义,他不顾自己安危,掩护张浩,可自己却惨遭杀害。

张浩脱险后,一路上乞讨度日,并不是他没有生存能力,而是为了躲避敌人的抓捕。

历经千辛万难,终于找到了党组织。

回到工作岗位后,他无意间得知寺里的主持为他争取逃跑时间,硬是没有透露一句关于自己的消息。

为掩护自己而牺牲,这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直抵内心深处,于是才有了张浩这个名字。

因为寺里的主持名叫张仲华,自己的命是因为他才得以延续,所以改姓张,名浩,浩代表的是革命的洪流,总有一天会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以至于在之后的革命中,每次需要化名时,他前后用了十多个化名,但无一例外的都是姓张。

因为活动频繁,早已被敌人锁定。

张浩于1930年被抓,期间遭受了各种酷刑,你在影视剧中见过的折磨人的酷刑,他基本都受过。

敌人见他奄奄一息,都未曾透露半句,一度以为他精神不正常。

就这样,敌人放心了对他的看管,党组织见机将其营救。

之后,张浩担任了全国总工会常委,还代表中共中央去了苏联,多次与斯大林交谈。

斯大林称他是伟大的革命战士。

1935年8月1日,张浩参与起草了著名的《八一宣言》,为了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内容和《八一宣言》带回国内。

他翻山越岭,遇水涉水,一路上风餐露宿,用了整整一个月才抵达瓦窑堡。

正是他带来的信息,为我党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策略奠定了思想基础。

他带来的是方向,一个组织或者一个人,做任何事都需要有目标有方向,张浩的作用不言而喻。

可并不是每一个方向都被认可。

张国焘当年就不执行中央北上的路线,反而自任主席,为了说服张国焘,张浩给他发了数次电报,数次传达共产国际的意见,并表示:共产国际完全统一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线。

显而易见,就是你张国焘不要再执迷不悟了。

在张浩的频频电报“攻击”下,张国焘同意了北上,但他只是表面上同意,最终还是走向不归路。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国共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中央也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3个师,分别是115师、120师、129师。

其中张浩担任了129师的政委,恰好林彪担任了115师师长,可惜林育南(与张浩同一个曾祖父)已经牺牲。

当时林育英(张浩)、林育南、林彪(林育容),被称为林家三兄弟。

所以毛主席还笑道:要是林育南还在,这三个师全被你林家包了。

而这三个师里面,唯独129师的工作难度最大,因为该师的基础是红四方面军,受张国焘影响比较大,干部思想大多不统一;其次是红四方面军以前经常打恶仗、大仗,善于阵地进攻以及阵地防御。

如今让他们打游击战,干部士兵都很难适应,所以导致张浩的工作极其困难。

但张浩最终还是以独特的领导魅力,高尚的风格,通过不断的思想工作,把129师打造成一支雄狮部队。

可常年的工作,极大的精神压力,还是将他打倒了。

张浩总拖着病体开会,经常在会议上晕倒,见其病情严重,组织建议他到延安治疗,而政委一职则邓小平担任,也就是后来长称的“刘邓大军”,如果张浩没有病情,估计得叫“刘张大军”了。

即使到了延安,张浩也没有停歇,他竟然在养病期间,创办了安吴堡青训班职工大队和延安工人学校,真实有能力的人到哪里都会发光啊。

只是病情一天天恶化,毛泽东很是担心,要知道张浩可是元老级别的人物,还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两人早就相识,当年在长沙时,张浩没少帮助过毛泽东。甚至在井冈山根据地时,张浩对于毛泽东的支持,从未犹豫过。

随后,毛泽东喊来朱德,商量把张浩送到苏联去治病,斯大林得知后也同意了。

可张浩并不同意,他深知自己的病情已经无法好转,还不如利用这段时间,多为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就是共产党人啊。

毛泽东当时拗不过张浩,只能同意,便将准备好的飞机运送一些伤员和烈士子女去了苏联。

以至于在张浩病逝后,毛泽东还处在悲愤自责当中,他时常叹息:要是当年坚持送他去苏联治病,也许就不会是这个结局。

1941年,张浩备受病痛的折磨,可依旧在指导建议工作,就在同年1月16日,他还收到了皖南事变的消息,这让他悲痛万分。

但很快他的大局观就表现出来了,他担心中央对这件事处理过激,便抱病起床写信给毛泽东:目前的矛盾,主要还是世界法西斯与反法西斯力量之间的矛盾,日本帝国主义未赶出中国,统一战线仍要坚持。

这才是大人物的格局!

毛泽东看后,立马开会给其他人看,当时很多干部心有不满,都摩拳擦掌要报仇。

有了张浩的支持,便多了一份说服力。

随后,毛泽东亲自去延安看望张浩,张浩直接冷眼相对:如此关键时期,你一个领导人总跑这来干什么!

后来毛主席评价他:这才是一个真正高瞻远瞩的政治家。

张浩一生都在革命,但心里还是留有遗憾。

1942年,林彪成长迅速,张浩一直看在眼里。

在生命垂危之际,张浩还有个遗憾,便叫来林彪说道:育容啊,叫你来是有几句话要对你说。

林彪将耳朵贴近张浩,只听见:“大家都称我们是林家三兄弟,可育南是最早参加革命的,也是最早牺牲的,但他实际上是被王明迫害的,不知为何,近些时日我总惦记这件事,我也和毛主席谈过,希望对这些问题有个重新的结论。在我死后,希望你能找其他中央领导谈谈,这虽然是育南等人的冤屈,但并不是个人的问题,这关系到党的路线,是大是大非的问题。”

林彪连连点头。

之后张浩又说:“我是看不到革命胜利的那天了,我们林家三兄弟,能看到胜利的只有你了,你还年轻,但是我希望你还是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坚定革命信念,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将革命进行到底。”

这也是张浩对林彪最后的嘱托,是一位哥哥对弟弟的期盼。

可是多年后,林彪也同样走向了不归路。

不知当年,八哥的这句话,林彪究竟有没有听进去,如果听进去了,可能又是另一种结局。

1942年3月5日,张浩预感身体不适,便急忙使出最后的力气说道:“革命20年日一日,我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遗憾啊!我死后,就把我葬在杨家岭对面的桃花岭上,我要天天看着党中央、毛主席。”

一天后,张浩离世,中央一大批领导人亲自前来吊唁,李富春、彭真、邓发以及林彪负责主持后事,毛泽东、朱德、任弼时、陈云、叶剑英轮流为他守灵,很多当年的部下痛哭流涕。

3月9日出殡那天,毛泽东执意为他抬棺,与他一同抬棺的还有朱德、任弼时、刘少奇、徐特立,全都是中央领导人。

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一次为战友抬棺下葬,他亲自写的挽联“忠心为国,虽死犹荣”,在墓碑题写“张浩同志之墓”。

不仅如此,在延安中央党校大门外的操场上,数万人自发为张浩送行。

在党的历史上,唯独张浩有如此殊荣。

谨以此文纪念张浩。

END

点个“赞”“在看”呗,祝你财运亨通,万事大吉!


今日最人物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