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冕座T(T CrB)

文化   2024-07-17 20:05   上海  

北冕座T(T CrB),在不同星图、星表中可能有其他名称或编号,如:SAO 74129,HD 78322,PPM 104498,GSC 2037:1144,B+26 2765,HD 143454等,视亮度约+10.3等。赤经:15h59m30s 赤纬:+25°55′13″,在北冕座ε附近,距离地球约2600光年。

北冕座T星是一颗再发新星,属于激变变星中的一类。顾名思义,它是会多次爆发的新星,两次增亮间隔长达几十年。原本肉眼看不到的北冕座T,亮度会在几小时至几天李突然剧增,然后亮度又缓慢下降,亮度变幅2000倍左右。

1866年人们曾经看到北冕座T星的爆发,在这次爆发期间,世界各地的观测者获得了较为丰富的观测数据,开创了新星观测历史先河。英国天文学家威廉·哈金斯(William Huggins)与化学家威廉·米勒(William Miller)更是率先获得了它的光谱,这是人类首次对新星进行光谱观测。1945年,美国天文爱好者莱斯利·佩尔蒂埃(Leslie Peltier)曾注意到北冕座T的变暗现象,并大胆预测这表明北冕座T即将再次爆发;1946年北冕座T再次从10.8星等突然增亮至2星等,使其成为夜空中肉眼可见的天体,验证了佩尔蒂埃的预测。


1946年光度变化曲线(来源:Wikipedia)

1946年北冕座T爆发照片(来源:哈佛天文台)

我们推荐拍摄视场是 1° × 1° 为,如果视场小于 0.5° × 0.5°,可能不适合做此工作,当然也可以特殊处理。如果视场太大(比如你使用焦距比较短的相机镜头),考虑到大视场像场畸变,可能不利于观测图像与模版图像对齐,建议你拍摄的时候使用适当的局部读出,比如使用 #subframe 0.5 这样的设置(对于ACP排程观测计划来说)。(至于什么是合适尺寸的局部读出,可以私信沟通,发原图,然后再商量处理。)

如果你觉得拍摄图像的文件占用空间太大,也可以用 BIN 4 来进行拍摄,只要程序测试过关就没问题。

建议拍摄的频率在1分钟1张就可以,多张也没问题,但不建议超过每5分钟拍摄一张。对于拍摄的原始文件,建议至少保留10天以上的数据,以备未来有价值时进行精确测量

建议每天拍摄平场暗场和偏置场,虽然程序不需要这些场,但如果是你发现了爆发,那么日后的科学数据处理需要这些场做校准才更有科学性(校准场格式需要和拍摄的图像一致,比如像素数和温度等)。

下图是北在右边的拍摄图像的参考图

图中红圈的C1,C2,C3,D1,D2是程序比较测光用到的星点,请保证拍摄图像中有这些星就可以。

下图是THE SKY软件模拟的各星点的位置和亮度信息:

你拍摄的图像中能包含这些星点就OK,不需要北在右边,镜像也可以(如果是主焦点望远镜会镜像),也不用担心德式赤道仪翻身导致图像旋转180问题,如果是地平式跟踪,图像有场旋也不影响监测。


咨询联系:

星明天文台:高兴
gaoxing8888@sina.com

天文茶餐厅
泡杯咖啡,沏壶好茶,一起谈天说地,畅游宇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