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蛇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1月22日,肥东洋蛇灯亮相和睦湖畔,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新春的祝福。肥东洋蛇灯起源于肥东县包公镇大邵村,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舞蹈独具匠心,制作工艺复杂,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过去,肥东洋蛇灯每18年才会“出动”一次,每次增加一节。日前,这条蛇灯以长达128米的身长再次开始舞动,难得一见。1月23日,大皖新闻记者走进大邵村,这里不仅有存放洋蛇灯的场所,还有专门用于训练的场地,舞灯村民中年龄最大的舞者已有70岁。关于洋蛇灯,村民们有着独特的感情和记忆。
六百年“灵蛇”
背后有一段知恩图报的传说
走进大邵村,道路两旁“洋蛇”造型的路灯引人驻足,在村子中央,由邵氏族人集体出资建造的“潜龙宫”赫然映入眼帘,这里就是“洋蛇”的家,也是村民们日常训练舞灯的地方。肥东洋蛇灯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起源伴随着一段知恩图报的传说。
演出中的舞灯队
相传元末明初,邵姓婆媳为躲避元兵迫害,逃到如今大邵村附近一山洞栖息。恰好遇到明兵追赶元兵,而元兵逃至此地也藏身于这一山洞之中,见婆媳二人,欲图不轨。这时,山风大作,一条白蟒飞下山崖,直扑山洞,口吐蛇珠,直逼元兵,元兵惊散逃遁。婆媳得救,相安无事。而在白蛇现身后的第99天,怀孕六甲的儿媳便诞下一子,取名“思明”。
在邵思明18岁时,其母告知其当年白蛇救命之事。为知恩图报,邵思明发动全村扎洋蛇灯玩耍,纪念这一逢凶化吉的事件。此后,每18年一次的洋蛇灯就成了大邵村的传统。
现如今,传承下来的洋蛇灯形式与制作手艺也在岁月打磨中固定下来形成制式,用竹篾编成鳞状,外蒙白布,绘鳞,蜡烛插在一个圆形的上下垂直能转的底座上。不论侧旋,还是翻滚,烛心始终朝上,蛇珠亦能上烛转动。
舞灯五十载
七旬老人掌一颗蛇珠“引蛇狂舞”
“我十八岁就开始舞(洋蛇)灯了,到今年已经有五十二个年头了。”70岁的邵国安是肥东县包公镇大邵村的一位村民,也是肥东大邵洋蛇灯队员中年龄最大的舞者。“我还能继续舞下去呢。”邵国安告诉大皖新闻记者,他目前在队伍中主要负责舞动队伍最前方的蛇珠。
“别看蛇珠是洋蛇灯里最小的一部分,但是它却引导着整个洋蛇灯队伍,里面有不少门道。”邵国安随即将蛇珠拿到记者面前进行展示,“这个蛇珠外形上看是一个完整的圆球状,其实由99个小竹角组成,光是一个蛇珠就要编上两天半的时间。”
说完蛇珠的故事,邵国安又介绍起蛇珠在整个队伍中的作用,“蛇珠领着蛇头,蛇头带动蛇身,队伍要不乱蛇珠首先得舞得稳。”邵国安告诉记者,洋蛇灯在表演过程中由七八套动作所组成,“双蛇出洞、走径折、摇大车、堆宝塔……每场表演都是由这些动作自由组合而成,这就全靠队员间平日排练时积攒下的默契和蛇珠的引导。”
在肥东县包公镇大邵村,洋蛇灯有专门存放的场所
随着近些年肥东大邵洋蛇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邵国安既感到自豪又觉得欣慰,“作为邵氏后人能看到洋蛇灯越舞越红火我肯定很高兴。”不过邵国安也坦言,现在一场演出下来需要三个人轮换着舞蛇珠,“有时确实有点累,但现在村子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开始学习舞蛇灯。”
非遗传承人讲述舞灯技巧
7岁便开始接触
肥东洋蛇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邵二勇今年已40多岁,他7岁的时候在父亲的感染下接触了洋蛇灯。“当时年纪小舞不动蛇灯,我就在一旁打灯圈、拧皮纸。”邵二勇告诉大皖新闻记者,洋蛇灯外观精美,制作也极为复杂,“其原材料主要是选用韧性极强的毛竹,靠人工以绑、扎、凿、翘、压、衬等方法编织成洋蛇灯的主体框架。”
而在扎制好“洋蛇灯”的骨架后,邵氏族人还要依次用桑皮纸、彩纸、纱布、精美的灯皮等对其进行精心的装饰,这样一条活灵活现的洋蛇灯才算完工。
舞灯队伍成员均为大邵村村民
“17岁时我第一次开始真正舞起蛇灯。”邵二勇告诉记者,从这时起,父亲便开始带他进行细致的训练。“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邵二勇告诉记者,舞灯非常考验队员们的技巧与步伐,整个表演需要注意步伐一致,蛇头可能只是移动了一步,蛇尾往往需要跟上几十步去跟上动作。
“步伐跟上了,蛇灯舞得精神不精神还要看队员的手上活。”邵二勇说,就像蛇头最重,但只能靠一个人撑住竹竿,队员就得双手环抱住杆子再用髋部卡住杆子底部,只有杆子舞正蛇头才不会翘起或沉下。此外,长达百米的蛇灯重达上千斤,即使100多人一起舞动一场表演下来也并不轻松,“多数把竿是由两人轮流舞动,引导的蛇珠是由三个队员轮换舞动,而蛇头部位则是由五个队员轮换舞动着。”
邵二勇表示,舞洋蛇灯有着国泰民安、人丁兴旺和知恩图报的美好寓意,非遗申报成功后,近些年舞动的次数有所增加,他自己也带了不少徒弟。
春节期间
多地将上演洋蛇灯精彩演出
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早在2008年,包公故里肥东洋蛇灯便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集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手工技艺等多种文艺形式于一体。洋蛇飞舞起,迎来乙巳年。在一段视频画面中,夜幕之下、锣鼓声中,百余米长的洋蛇灯闪亮灵动、活灵活现,100多位舞者组成的大邵洋蛇灯队齐心协力,“长蛇出海”“走径折”等动作腾空入地、精彩纷呈,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一场视觉与文化的新春盛宴。
百余米洋蛇灯需要100多人共同舞动
目前,肥东县已围绕洋蛇灯开发出十余款主题文创,未来还将继续开发文创产品、研学课程、沉浸式空间打造等内容,通过“非遗+旅游”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引领业态升级。
据悉,国家级非遗洋蛇灯走安徽活动将持续开展,洋蛇灯还将于春节期间在长临河旅游度假区、合肥逍遥津公园、合肥骆岗公园等地接连上演,为更多市民和游客带来新春的祝福。
大皖新闻记者 孙召军 魏鑫鑫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