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斌,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先祥会见我市受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代表,代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和全市各族人民向受表彰的模范集体表示祝贺,向长期以来为曲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干部群众表示感谢。
杨斌说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殷切关怀、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高度重视。曲靖两家模范集体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充分展现出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取得的丰硕成果,他们的经验做法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珠源大地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希望受表彰模范集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珍惜荣誉、再接再厉、锐意进取,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精气神,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杨斌强调
要坚决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安排,落细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具体要求,总结好、宣传好、推广好、运用好受表彰模范集体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和鼓舞全市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样板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受表彰模范集体代表麒麟区南宁街道瑞东社区陈婷、张燕玲、刘玟静和宣威市西宁街道靖外明德小学雷应飞、顾培英、李玉仙,市领导马国庆、杨经德、朱党柱、解天云、杨庆东、王秀江、王中秋参加会见。
新闻链接:
瑞东社区党委书记陈婷:我把这个大奖从北京抱回曲靖
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之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麒麟区南宁街道瑞东社区党委在会上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陈婷:奖牌是全市为民族团结进步努力奋斗的成果
瑞东社区党委书记陈婷受邀参会、领奖。9月28日晚,回到曲靖的第一时间,陈婷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说:“这个奖太珍贵了,奖牌虽大、虽沉,但我舍不得打包邮寄,生怕磕着、碰着。因此,我一路小心翼翼抱着坐飞机、坐汽车回到了曲靖。”
陈婷说:“会上,当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我们各族参会人员奏唱国歌时,我热泪盈眶,深切感受到各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会上我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更是倍受鼓舞,我听到了嘱托、听到了信心,更感受到了责任,深刻体会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殷殷嘱托,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力量。”“当我拿到奖牌时,内心无比激动,觉得非常自豪,这是属于我们曲靖市民族团结进步的荣誉,是大家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努力奋斗的成果。”
曲靖: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殷殷嘱托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云南民族工作和边疆民族地区发展,亲切关怀云南各族人民,两次亲临考察、三次给各族干部群众回信、两次致贺信,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70多年来,各族群众一心向党、团结奋斗,推动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书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生动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希望你们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各族人民都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曲靖居住有汉族、彝族、回族、苗族、壮族、布依族、水族、瑶族等51个民族676.1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有58.8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7%,各民族交错融居于各城乡社区(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鲜活“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曲靖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殷殷嘱托,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把示范区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和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最大的政治工程、凝心铸魂工程、惠民工程、和谐工程、安全工程,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全方位各方面,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珠源各族儿女“身在边疆、心向北京、拥护核心”的行动更加坚定自觉,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各民族共同迈向现代化的步伐更加坚实稳健,少数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全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2024年1月,曲靖市本级和麒麟区成功创建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瑞东社区: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社区每个角落
瑞东社区成立于2001年,社区内有汉、白、彝、回等9个民族共居。长期以来,瑞东社区党委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微讲堂”聚共识,“微阵地”促交融,“微项目”助增收,“微邻里”筑共情,“微服务”促和谐,“微心愿”筑同心,深耕细作“六微行动”,构建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区环境,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9个国家级荣誉称号。
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仔细研读了回信,陈婷表示,将牢记嘱托、珍惜荣誉、感恩奋进,带领社区始终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为抓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耕细作“六微行动”,促进各族群众融入社区氛围、增进情感交流、增强相互认同,弘扬时代主旋律、汇聚社会正能量、树立文明新风尚,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辖区各族群众不断增进情感认同,全面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格局,有效增进各民族群众一家亲的融洽氛围,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社区每个角落。
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学生心灵——记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宣威靖外明德小学
九月,是收获的季节。
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352个模范集体、368名模范个人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其中,宣威市西宁街道靖外明德小学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一所大山深处的小学,再次“出圈”,凭什么?走进它,才深知,频频“出圈”的明德小学,这项沉甸甸的“国奖”来之不易,但绝非偶然。
牢记嘱托,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70多年来,各族群众一心向党、团结奋斗,推动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书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生动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希望你们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各族人民都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仔细研读了回信,载誉而归的明德小学校长雷应飞第一时间把大会精神在师生中宣讲开来,大家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雷应飞表示:“这个荣誉是对我们学校未来继续深化民族团结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巨大鼓舞和鞭策,将牢记嘱托、珍惜荣誉,努力把学生培养为具有民族团结基因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新人,加强中华民族历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建设,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学生的心灵,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以“爱”化人,同心筑梦
“校园生活有读不完的书、吃不完的菜、踢不完的球、享不完的爱,学校就是我的家。”明德小学一名学生发自肺腑的话道出学校对孩子们深切的爱。
明德小学以党建引领促师风师德建设,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长效关爱机制,采取老师陪伴、学生“大带小”“大帮小”等多种方式管理。每名老师与11名留守儿童结对,每周和学生谈一次心、通一次电话,每月进行一次家访;聘请司法、公安、心理专家、爱心企业等行业人士任学校辅导员。每名老师和辅导员都做到“课堂上是老师,心灵上是朋友,生活上是父母”,用爱温暖孩子,形成社会关心、父母放心、老师尽心、学生舒心的和谐温馨校园。
学校以全方位、多样化、沉浸式等方式,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教学、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常态化开展“中华文化大家学”班刊评比、“中国精神代代传”手抄报比赛、“民族团结进步之花齐开放”作文比赛、“中华民族大家庭故事我来讲”宣讲比赛、“民族团结进步之星”评选等活动,培养学生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
学校搭建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平台,为学生开通心理就诊,成立学生援助中心,组织专业教师和相关辅导员帮助指导、爱心救助。开设球类、管乐、绘画、歌舞、阅读赏析、棋类等32个兴趣活动社团,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每学期进行成果汇报。
学校有个400平方米存书3万多册的快乐书吧,学生可自由领取图书阅读;引导学生每大周回家用普通话为家人讲一个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故事,或为家人做一件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事,让学生、家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以“劳”育人,培根铸魂
七百多名学生,三餐吃的是自己种的,在学校自建的动物园里学生物,学校自有的植物园里学美术,三年级以上学生每周室外两节劳动课……
这是明德小学师生日常校园生活的写照。这所小学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把劳动教育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劳动品质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学校整合土地152亩,建成农耕农具长廊、瓜果观光长廊、农业知识文化长廊、千头肥猪养殖场、山林放养鸡场和塘坝养鱼等“一步一换景,一农场一特色”的开心农场;建设1300平方米科普园和“小小石榴籽”气象站;每周开设2节劳动教育课,设置内务整理、绿化美化、蔬菜栽种、动物饲养、家务劳动等10余门课程,将学生参与劳动情况综合评价并记入综合素质档案。
学校采用专兼结合方式,引进2名专业教师,聘请农业专家培养18名班主任成为兼职劳动教育指导员,带动全校教职工参与劳动课;开发“禾下有梦,田间课堂”思政课程,把思政、劳动、美术、科学等课程搬到农场,孩子们收集树叶做手工,收集泥土捏泥塑,去学校“动物园”“植物园”里写生。
上百亩劳动教育基地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五育”融合的大课堂,师生同耕同收同享,心手相牵,情感交融,亲如一家,共同感受中华农耕文化之美,播撒“劳动最光荣”金种子,让劳动教育真正扎根泥土、走进课堂。
以“体”树人,强国有我
走进明德小学,“以体树人——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几个红蓝相间的大字尤其显眼。简单的几个字,无声地诉说着师生践行“阳光体育、阳光师生、阳光人生”理念的执着。
一直以来,学校以体育教育为牵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践行健康第一、全员体育理念,推行“学、练、赛、评”一体化、走班制体育课,学生每天上1节体育课,开设足球、篮球、旱地冰球等13个体育社团,每个孩子至少学会4个体育专项;每年开展“篮球节”“足球节”“旱地冰球节”,让孩子们在团队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学生体质合格率98.6%,没有一个“小胖墩”“小眼镜”。同时,学校多次组团参加省内外交流活动,在运动场上架起友谊桥、扩大同心圆,让各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近三年,学校在各类体育比赛中累计获48个金银铜奖,女足夺得2023首届追风联赛总冠军,受邀到杭州观看亚运会女足比赛;在2024年云南省“勤锻炼”小学生篮球联赛总决赛暨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云南赛区预选赛U12女子组总决赛中,勇夺总冠军,并代表云南省出征全国分区赛。学生在挥洒汗水中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厚植爱党爱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教融合“一路生花”。
学校独特的教育理念引起国内主流媒体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进行相关报道43次,省内外教育工作者到校学习交流60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