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经过多年的曲折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光伏产品的最大制造国与出口国,拥有最完整、最系统、最先进的光伏价值产业链,大量优质的光伏产品源源不断地安装运行在世界的各个地区,为当地带去绿色经济的电力资源,推动全球用电成本下降与气候治理目标达成。作为全球绿色能源与绿色农牧双龙头企业,通威股份在推动我国光伏事业发展及推动全球绿色转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经过多年发展,通威股份已逐步发展成集技术、规模、成本等核心竞争力为一身的优秀光伏龙头企业,拥有从上游工业硅与高纯晶硅生产制造,中游太阳能电池与太阳能组件生产制造到下游渔光一体电站建设与运维的完整光伏产业链,其高纯晶硅与太阳能电池产销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太阳能组件产销量更是在短短两年内跃升至全球第五,不仅以实际行动助推我国光伏产业跨越性向前,还积极发挥产业链主作用,携手社会各界共同推进光伏发电成为全球主要能源形式。通威股份所取得成功不仅有全体通威人的努力付出,更有企业矢志不渝的对技术制高点的不断冲锋与征服。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通威搭建了行业领先的、完备的科研平台,在高纯晶硅、高效电池和组件、终端光伏电站等行业主要领域持续探索创新,截至2024年11月底,通威光伏板块专利累计授权数量达到2568件。
深厚且强大的技术创新底蕴
铸就全球光伏龙头企业地位
创立伊始,通威创始人刘汉元先生便通过发明“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及渔用配合饲料,一举解决了全国人民吃鱼难的问题,带动农户通过养鱼致富。1986年刘汉元先生设立了通威的前身——西南地区第一家集约化鱼饲料工厂,产品取名“科力”,寓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见技术研发深植于企业的文化基因之中。伴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公司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平台,先后设立了包括水产研究所、特种水产研究所、畜禽研究所等在内的十大科研机构,并以国务院津贴专家为技术带头人组建了高素质、高学历、年轻化的科研团队,每年投入大量研发资金用以创新研究与成果落地。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获得授权专利超700项,更是五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参与国家标准修订工作,出版专著数本,发表论文数百篇。在领先研发实力的大力支持下,通威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及重要的畜禽饲料生产企业,生产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及越南、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年饲料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通威农牧事业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创始人对“技术至上”的前瞻性、战略性认识,更离不开创始人在发展初期即明确的“科技研发上不封顶”发展原则,指引通威走上用技术创造价值的探索之路。
纵观通威光伏产业发展历程,“技术至上”也是一脉相承。早期,海外企业垄断着高纯晶硅提纯技术,这成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巨大阻碍。面对“技术在外、生产在外”的不利局面,通威汇聚了国内外大量优秀人才,组建领先的研发团队,围绕高纯晶硅提纯技术与提质降本发起进攻。无论多晶硅市场如何波动,通威始终坚持研发投入,逐年提高的研发投入,见证着通威攻克高纯晶硅提纯技术壁垒的决心与毅力,这份坚持也让通威收获巨大。目前,通威自主研发的高纯晶硅生产技术工艺“永祥法”已应用到第八代,引领性打造出全球单体规模大、综合能耗低、技术集成新的生产线,产品关键性杂质元素纯度达11个9,产品纯度达到电子级水平,全面满足N型单晶硅料的需求,其半导体电子级硅料更是实现海外出口。得益于技术研发进步,精细化管理能力,公司高纯晶硅产品成本大幅领先行业,推动其成为全球最大的高纯晶硅生产企业,年产能规模超过90万吨,全球市占率超过30%,改变了全球高纯晶硅行业竞争格局。
降本增效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作为光电转换效率的核心部件,太阳能电池技术研发是企业竞争的主要战场。通威尤其重视光伏电池技术研发,多年来持续巩固技术研发实力,不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保持了行业领先的电池技术发展水平,电池转换效率始终保持行业领先优势,电池销量更是连续稳居全球第一。
秉承“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研发思路,通威率先洞察到了N型TOPCon技术的巨大增长潜力,并迅速主导研发了行业首条210 PECVD Poly电池中试线,填补了行业管式PE-Tox&Poly技术空白,开发出基于最新技术研发成果与更具综合性价比优势的TNC产品,成为行业技术发展与产品创新的“领头羊”。2024年N型TOPCon电池技术市占率预计达到65%,成为市场绝对主流,同期通威TNC电池产能迅速跃升至130GW,新技术规模行业领先,产品结构全面优化。但创新并不止步于此,通威自主研发的“高效N型TOPCon太阳能电池”凭借其在光伏电池领域的技术先进性和创新性,成功荣获“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产品”认定,这是四川省自2013年开展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认定工作以来,太阳能电池产品首次入选,实现了太阳能电池在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名单中零的突破。2024年12月,通过研发团队的不懈努力,通威两款TNC组件主流版型功率和效率纷纷刷新行业最高纪录,通威G12-66版型TNC组件正面功率达到763.4瓦,转换效率突破至24.58%;通威G12R-66版型TNC组件正面功率达到663.5瓦,转换效率突破至24.56%,进一步巩固公司TOPCon技术的领先性。
通威还早在2018年开启对异质结电池技术的研发,2021年建成国内首条GW级HJT生产线,同年开始行业首例210半片HJT项目开发,2022年完成行业首条双面微晶开发,并拥有行业首条GW级铜互联(THL)中试线,不断推进异质结技术的无银化探索。近年来,公司在设备、工艺及材料等诸多方面进行全方位开发,取得大量突破性进展,其中异质结组件最高输出功率达到776.2瓦,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4.99%,自2023年以来第9次刷新异质结组件的功率、效率纪录。
此外,公司还在BC、钙钛矿/晶硅叠层等电池新技术研发上取得积极进展,目前N型TBC电池研发效率达到26.66%,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研发效率达到33.98%,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探索技术深水区、无人区
坚定做先进技术的领航者
基于国家双碳目标要求,顺应行业一体化发展趋势,2022年下半年公司开始全面布局组件业务,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光伏产业结构,保障公司光伏业务的稳健发展。随着业务的拓展,通威光伏技术研发平台也在持续扩建升级中。2023年公司在成都双流正式启动建设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开展高效晶硅电池、高效高可靠组件产品的开发。不同于其他同行完全押注于单一技术,通威对技术研发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包容之心,将研发范围扩大至各类未来可能突破的光伏主流技术上。为此,全球创新研发中心研究方向全面涵盖未来光伏重要技术,如 TNC、THC、TBC电池及组件,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组件、铜互连金属化技术等,目的是为公司未来5年、10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的技术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牵引力。
2024年以来,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不仅建成了异质结铜互联及钙钛矿电池一体化车间、半片切片中试线,还包括TBC研发线、组件研发线等多个行业内面积最大、产能最高、可升级能力最强的研发实体,以及行业单体面积最大、测试项目最全、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光伏检测中心,同时还配套研发办公、展厅等辅助设施。伴随着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的落成以及大量国内外优秀研发人才的入驻,通威光伏技术研发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在光伏技术革新与周期波动的汹涌浪潮中,通威始终勇立潮头,扮演着技术领航者的关键角色,敢于探索技术深水区、无人区的勇气与担当,在为企业发展提供原动力的同时,也为行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实力量。创新人刘汉元曾说过:“唯有技术创新,才能穿越周期挑战、逆风前行,引领行业重塑和转型升级。”正是这份坚持让通威光伏事业在行业激烈竞争中跨越前行,成为全球光伏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引领者。(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