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在高新】高新区(新市区):老人学会微信后,敲出1661字感谢信

政务   2025-01-09 23:42   新疆  

“潘书记,我在群里发了一条信息,你能看到不?”

“小杜呀,我往群里发了一条信息,你帮我看看是不是好多错别字?”

“小杨,你帮我看看,我刚刚在群里发了一条信息,大家能不能看到?”

……

近日,家住昆明路的许德荣老人,给几个熟悉的社区工作人员打去电话。原来,他在社区居民群里发了一封感谢信,但是不太了解群消息的他,不确定这封感谢信是否发送成功了。

今年83岁的许德荣,是一名独居老人。以前不太会使用微信,有事偶尔发送语音,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老人学会了使用微信的其他功能,还会在群里发文字信息和大家交流了。大家都没有想到,他学会在群里发文字信息后,第一件事,就是编辑了一封1661个字的感谢信,感谢高新区(新市区)高新街街道昆明路社区的工作人员。

“说是感谢信,其实只是记录感动瞬间,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1月7日,许德荣老人向记者说了这封感谢信背后的故事。

那还是冬至前两天,社区党委书记潘亚丽走访时跟老人说,“冬至到您家,给您包饺子好不好?”许德荣高兴地准备起来。

许德荣的老伴去世了,儿子去年工作调动离开乌鲁木齐,孙子正在读博,女儿也因工作每周只能回来一次。没想到能热热闹闹过个冬至,老人特高兴。

冬至这天,敲门声响了,打开门,是社区工作人员席艳丽。

“席艳丽两手提着几袋子菜直接冲向厨房,我家的小狗福娃也跳着追到厨房。”许德荣老人说,他家的福娃,对几个社区工作人员都很熟悉。席艳丽经常来家里送药送菜,福娃早就认识她。

又是一阵敲门声,潘亚丽带着薛嘉宝来了。两人一来没怎么寒暄,就挤进厨房忙活。

在许德荣老人(右二)家中,高新区(新市区)高新街街道昆明路社区工作人员陪他聊家常。通讯员杨青摄

在许德荣老人(中)家中,高新区(新市区)高新街街道昆明路社区工作人员为他包饺子。通讯员杨青摄

在许德荣老人(左)家中,高新区(新市区)高新街街道昆明路社区工作人员陪他聊家常。通讯员杨青摄

拌菜的、烧水下饺子的、做锅贴饺子的,许德荣老人的家里热闹起来。

随着福娃的几声轻吠,敲门声又响了,是社区干部杜鹃和孙文。

杜鹃一进门就问:“爷爷,你家里有针线吗?”

原来,在头一天社区的活动上,杜鹃发观老人棉衣皮领子上有一处扣眼线断了,就想着给他缝上。

“当时我眼睛就湿润了。”许德荣老人说,他自己都没注意到的细节,被社区的丫头注意到了,这种被人挂念被人关怀的感觉,让他想流泪。

饭菜上桌了。六个凉菜,一盘花生米,六盘饺子,一盘锅贴,开饭!

吃饭间,薛嘉宝拿出一段视频。原来,在之前的社区活动中,许德荣老人自己编写、演唱了一首歌,这个节目被薛嘉宝制作成了视频。

孙文给许德荣老人夹了一个锅贴,老人才知道,锅贴都出自这个小伙子之手。大家在聊天欢笑中,吃了一顿团圆饺子。

团圆餐结束,潘亚丽、席艳丽清洗餐具,杜娟等人拿起拖把把厨房和餐厅都擦了一遍。大家起身要走的时候,福娃站在门口不停扑门,似乎不让大家走。

许德荣老人说,福娃知道,这些孩子们,对他和福娃是真的好。

之后,许德荣老人在手机中使用笔画书写,由于操作不熟练,其中有不少错别字。老人说,这封不算信的信里,有错字、有同音字,也有语句不通顺的地方,希望大家见谅。

看到老人发的“千字文”,居民王建成也在群里为社区工作人员点赞。

他说,老人家说的是一件事,反映的却是社区工作人员的贴心。社区工作千头万绪、繁杂琐碎,但就是这些日常小事关乎百姓利益、群众幸福。社区工作人员拿出时间、精力为居民群众服务,这些服务大家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这封信,也让潘亚丽红了眼眶,对于如何干好社区工作,心里更有底了。



    本平台使用的部分图片、文字、视频、音频、链接等内容转载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嫌侵权、请著作权所有人及时告知,工作人员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特此声明!

来源:文/图 乌鲁木齐晚报 记者 牟敏

排版:伍淑晶

天山火炬
依你而高,有你更新! 这里是最新最快最权威的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官方发布微平台。沟通QQ:76470842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