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联合启动“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主题为:“警惕诈骗新手法,不做电诈工具人”。我院积极响应号召,进行反诈宣传。
何为“电诈工具人”
电诈“工具人”是一种比喻,是对帮助电诈团伙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相关人员的统称。
电诈分子新的洗钱方式,电诈分子会向商家提出定制礼盒等一系列大额消费需求后,以付款为理由得到商家的银行卡号,后将卡号转发给电诈受害人,把非法所得金钱通过这种方式快速洗钱。
电诈分子还可能会使用他人互联网账号,或冒用身份向亲友借钱。
为了完成电信诈骗,电诈分子还会大肆收购“两卡”以及个人信息,发展“跑分”洗钱、推广引流等网络黑灰产,利用多种手段利诱蒙骗群众成为电诈“工具人”
大部分电诈分子都藏匿在国外,有了GOIP等设备后就可以实现远程操控国内手机、插卡设备,进行电信诈骗。
目前“两个手机一条音频线”就可以组成一个简易的GOIP设备,诈骗分子通常会利用高薪来利诱一些未成年人及学生拨打电话进行电信诈骗。
电诈案例
案例一
“工资日结!薪资300元一天!美妆商场采购兼职招聘!”日前,浙江宁波的大学生小美在网络上看到一则招聘广告。小美联系广告发布者应聘,对方告诉她:采购款会事先打到她的银行账户,她去银行取现后按要求到商场采购,全程有工作人员带教,她只需要配合。然而,待小美将打到自己银行账户的15万元取现并交给“工作人员”后,对方以“今日缺货”为由让她回去等通知,随后就音信全无。小美领到了1500元的报酬,但也等来了警察。她这才知道,取出的15万元都是电诈分子骗来的钱款。据了解,电诈分子以可观的“兼职”报酬为幌子诱骗大学生提供银行卡进行洗钱。不少年轻人尤其是学生,囊中羞涩又涉世未深,很容易成为犯罪团伙的目标群体。
案例二
“您好,本基金由国务院扶贫办进行发放,全程无须缴纳任何费用……”今年2月,60多岁的刘某突然收到这样一条短信。刘某根据短信链接加对方为微信好友后,对方自称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刘某被确定为帮扶对象。之后,对方称要将刘某包装成“入不敷出”的样子,需要大量的银行流水以及最终清零的账户作为申请项。刘某在对方要求下先后将收到的多笔汇款汇到指定账户。很快,他的账户显示被冻结。当民警找上门时,他如梦方醒。
案例三
“马上放款,无需抵押,无需征信……”此类条件宽松、放款神速的贷款基本都是骗局。冒充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电诈分子会假意操作贷款流程,随后称贷款者“银行流水太低”,需进行“银行流水包装”。其实,贷款者的银行账户被用于电诈洗钱。
做“电诈工具人”的法律后果
电信网络诈骗的“工具人”,经公安机关调查,如涉嫌违法犯罪的,则将按“从犯”一并处理;如不涉嫌违法犯罪,则不会追究刑事责任。即便没有“牢狱之灾”,但却可能面临手机号、银行账户在调查期间被封禁的后果,稍有不慎,也可能深陷“诈骗旋涡”。
以上部分内容来源于
公安部刑侦局、国家反诈中心、
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
结语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我们需要更加警惕和谨慎。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各种承诺和诱惑,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要盲目点击不明链接。要学会辨别真假,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财产安全。让我们一起声援反诈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诈骗的危害,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
END
策划|李义涵
校对|钱超时
责编|杨舒
审核|周雪莹
终审|郭瞳
出品|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