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疼痛,简单来说,就是手术后身体感觉到的各种不舒服,比如刀口疼、内脏疼、肌肉疼等等。这种疼痛不光是让人感觉难受,还可能影响到手术效果和恢复进度。
疼痛分两种:一种是急性的,通常跟手术有直接的关系,这种疼痛是短期的,大概会持续几天到几周;另一种是慢性的,持续时间长,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手术创伤、神经受损或者炎症等原因造成的,通常会疼上3个月甚至更久,对生活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术后疼痛不仅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也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在身体层面,它会限制呼吸功能,让患者不敢深呼吸或咳嗽,从而增加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风险;同时,疼痛还会加重心血管负担,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对老年患者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消化系统亦难逃其扰,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样一来就会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和术后恢复。此外,疼痛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阻碍身体自然修复,进一步削弱患者的免疫力。
药物治疗:
非阿片类药物: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就是咱们常说的扑热息痛),还有非甾体抗炎药(比如布洛芬),这些药比较适合不太严重的疼痛。相对来说,它们副作用小一些,但要注意,长期服用可能对肝肾不太好。
阿片类药物:比如吗啡、芬太尼,这些是用于治疗严重疼痛的“重武器”。它们效果很强,但要小心,因为可能会上瘾,还可能引起呼吸抑制(如呼吸急促、气短、胸闷)等问题,所以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
局部麻醉药:比如利多卡因,可以局部注射或者用镇痛泵输入体内。当我们通过局部注射使用这些药物时,可以直接作用在疼痛区域,这样不仅能更有效地控制疼痛,还能减少药物在全身的分布,降低全身性的副作用。至于镇痛泵,它可以通过静脉输送药物,这种方式适用于更广泛的术后疼痛治疗,帮助患者在手术后更好地缓解疼痛。
非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比如冷敷、热敷、按摩,这些都能帮助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这些方法简单好操作,适合在术后早期用。
心理治疗:比如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主要是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恐惧,提高忍受疼痛的能力。
针灸、电刺激等替代疗法:这些方法可能对部分患者有效,但需要专业医生来操作。
为了更好地止痛,患者们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
主动沟通:及时告诉医护人员真实的疼痛情况。不要忍着不说,也不要夸张,准确描述疼痛的感觉、位置和持续时间,这样医生才能制定出更好的止痛方案。
遵医嘱用药: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不要自己增减剂量或者换药,以免影响镇痛效果。
了解药物副作用:止痛药可能会有些副作用,比如恶心、呕吐、便秘等。如果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与医生沟通,进行处理。
快速而有效的止痛措施不仅能缓解术后的疼痛,还能促进恢复进程。希望所有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朋友们,不要害怕疼痛,勇敢地与医生交流自己的感受,主动参与到康复过程中。让术后生活不再“痛”苦。
供稿|普外科 李强
编辑|马霜
审核|苗剑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