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按钮,聆听音频朗读
作者:韩冰冰
主播:罗婷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当这首歌谣响起,小锦就知道离新年已经不远了。又是一年乙巳蛇年,街道上随处可见的张灯结彩,向人们展现着那独特的中国年味。路边背着背篓的大爷,叮叮当当地敲打着锤子,叫卖着麦芽糖,清脆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关于童年的甜蜜记忆。
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家乡的烟火气总是最让人怀念的。小锦看着家乡老房子里的炊烟袅袅升起,就像是在欢迎每一个归来的游子。这种温暖又熟悉的感觉,是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的真实写照。
盼望过年的小孩
村口的老人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看孩子们嬉戏打闹,人群中的张大爷看见小锦后问:“这是谁家的孩子?都这么大了,怎么以前没见过呢,你爸爸是谁?”
小锦笑盈盈地回答:“张大爷,是我!我家就在您家附近呢,咋不记得我了?”
“原来是小锦啊!想起来了,都长这么大了,爷爷都快不认识了,哈哈哈!有空来我家玩。”张大爷惊喜说道。
“好,下次有机会去,我先回家啦。”
时间过得真快,思绪飘回到从前。小时候,小锦最喜欢过年,曾经的他也像现在在村口玩的小孩一样无忧无虑,等着妈妈喊他回家吃饭。腊月一到,春节便开始进入倒计时,关于美食的期待从未减少——磨豆腐、打糍粑、炸肉丸、熏腊肉……家家户户都在为新年的到来准备着。
外婆家是承载着小锦许多儿时回忆的地方,每年打糍粑小锦都会去围观。打糍粑是个体力活,一般由村里年轻力壮的小伙参与。只见两名小伙拿起木棒,你一下我一下,“嘿呦嘿呦”地用力在石臼中捣着热气腾腾的糯米饭,发出“咚咚”的声响。糯米饭在木棒的捶打下逐渐变得柔软、黏稠,使得空气中散发出阵阵糯米的香气。将糍粑打好用稻杆编织成的麻绳捋下来,放在桌子上铺平冷却凝固后切成块,放入缸内,把清水灌进去,淹没糍粑便于存储。外婆守在旁边帮忙,在糍粑刚打好时会顺手拿一点给小锦和围观的孩子们吃,沾点白糖裹上黄豆粉,一口吃下满嘴的香甜软糯。
大年三十晚上,妈妈会给小锦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新衣服,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等待着新年倒计时,那是小时候唯一一个会熬夜的晚上。
制造年味的大人
今年是小锦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从学生到职场工作人这个身份的转变让他有些难以适从。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从期待过年的小孩变成了制造年味的大人。小时候的他,总是期待着过年的新衣服、压岁钱还有放鞭炮玩烟花的乐趣。现在的他,学着大人的模样为家里置办年货、贴对联,为新年的到来做准备。
“小锦快来打糍粑,糯米已经煮熟了!”准备打糍粑的大爷喊道。
“来了来了!”小锦赶忙过去帮忙。那旁边依旧围着一群孩子,手里拿着外婆分的糍粑。唯一不同的,是小锦从旁边看打糍粑的小孩变成了打糍粑的大人。在除夕当天,小锦和家人一起张罗起了年夜饭,洗菜切菜炒菜……他从围观长辈做菜的调皮小孩变成了掌厨者,当他看见家人围坐一桌一边吃着自己做的团圆饭一边聊得火热,看见小孩在饭桌边追逐打闹,他感觉到了无比的幸福。
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似乎让人们不再对新衣服和美食抱有强烈的渴望。但是过年是一年工作下来的盼头,是陪伴家人的幸福时光,小锦依然能够感觉到不一样的幸福,也更加明白为生活奋斗的意义。
年味的传承
小时候的年味,是一种期盼和憧憬;长大后的年味,是一种传承和责任。就像曾经长辈为我们创造年味一样,让这份传统的情感延续下去。当我们再次站在春节的节点上,或许会怀念起那些简单而美好的童年时光。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将这份年味传递下去,让下一代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节日的喜悦。
无论我们身处何地,只要心中有爱,便能感受到年味的美好。新的一年,让我们肩负起责任,用爱和希望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年味。
陪你·成长
春节是一种
爱的呼唤
来自故乡
来自家人
编 辑丨大 千
责 编丨成 川
审 核丨牛晓乐
值班编委丨刘 钊
作 者|韩冰冰
主 播|罗 婷
栏目编委|许文立 高 乐
栏目编委|付 江 邱叶芃
来 源|江西共青团
图片来源|千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