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会商,1月5—6日,江苏近地面偏西风转东北风,截至1月4日16时,上游省份河南、安徽、山东大部分城市已达中度—重度污染,受本地污染累积和上游污染输送的共同影响,预计江苏苏北5市空气质量将达中度—重度污染,沿江8市将达中度污染,达到《江苏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3版)预警的启动条件,于1月4日20时起,苏北5市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沿江8市启动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
江苏省生态环境部门将密切关注空气质量变化,根据气象预测及时更新预警信息。
根据《江苏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省级预警级别由低到高依次分为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对应预警等级,实行三级应急响应。那么,具体有何不同?相应的,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健康防护措施?
当发布黄色预警时,启动Ⅲ级应急响应措施。当发布橙色预警时,启动Ⅱ级应急响应措施。当发布红色预警时,启动Ⅰ级应急响应措施。
黄色预警:
经监测预测,日AQI>200,或连续两日AQI>150,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或接到生态环境部发布的长三角区域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
Ⅲ级应急响应措施:
健康防护措施包括儿童、孕妇、老年人和患有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等易感人群尽量留在室内,减少开窗通风时间;中小学和幼儿园停止室外课程及户外活动;一般人群应避免户外活动,户外作业者应开展防护。
橙色预警:
经监测预测,连续两日AQI>200,或连续三日AQI>150,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或接到生态环境部发布的长三角区域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
Ⅱ级应急响应措施:
健康防护措施包括停止露天体育比赛活动及其他露天举办的群体性活动;学校停止室外课程及户外活动;户外作业者应开展防护并缩短户外作业时间。
红色预警:
经监测预测,连续三日AQI>200,且日AQI>300;或接到生态环境部发布的长三角区域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
Ⅰ级应急响应措施:
健康防护措施包括中小学和幼儿园必要时可以临时停课,通过远程教育等方式安排学生在家学习;停止所有户外大型活动;外作业者临时停止户外作业。
重污染天气的健康损害
近年来,大气污染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研究热点问题,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重污染天气来临时,空气中充斥着大量如颗粒物(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等有毒有害物质,会增加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疾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指出: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因空气污染暴露可造成700万人口的过早死亡,位列全部死亡因素的第4位,在我国,每年空气污染导致大约185万人口的过早死亡。
长期或短期暴露于大气污染还可阻碍肺发育,限制肺功能,导致呼吸道感染和哮喘加重。大气污染暴露也可能存在其他健康危害,如糖尿病、肾脏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此外,妊娠期大气污染暴露还可能导致早产、低出生体重及自闭症儿童的发生率增加。
重污染天气的防护措施
(一)减少外出
1、避免户外活动:尽量减少在室外逗留的时间,尤其是避免在污染严重的时段(如早晚高峰)进行户外锻炼或活动。
2、减少户外停留时间:如必须外出,尽量缩短在户外停留的时间,快速完成必要的事情后尽快回到室内。
(二)室内防护
1、关闭门窗: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及时关闭门窗,防止室外污染空气进入室内,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污染水平。
2、使用空气净化设备:有条件的家庭可开启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等设备,净化室内空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3、减少室内污染源:避免在室内吸烟、烹饪时开启抽油烟机,减少使用喷雾型清洁剂等,以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产生。
(三)个人防护
1、佩戴口罩:外出时佩戴具有防霾功能的口罩,如N95口罩等,可有效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减少污染物吸入。
2、注意个人卫生: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洗脸、漱口、清洁鼻腔,去除身上附带的污染残留物,以减少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
3、饮食调理:多喝水,保持呼吸道湿润;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轻污染对身体的损害。
(四)特殊人群防护
1、儿童:尽量减少儿童外出,如需外出,应佩戴合适的口罩,并缩短外出时间。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体质较弱,更易受到污染影响,应尽量避免外出,留在室内并做好防护措施。如有慢性疾病,应按时服药,保持病情稳定。
3、孕妇:密切留意自身症状,如出现咳嗽、气喘、头晕等不适,应及时就医。定期产检,向医生反馈身体状况和所处环境,以便医生评估对胎儿的影响。
4、呼吸道疾病患者:此类患者对空气污染更为敏感,重污染天气会加重病情。需遵医嘱服药,避免户外活动,如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5、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减少体力活动和剧烈运动,避免增加心脏负担。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确保病情稳定。若出现不适症状或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
素材:江苏生态环境、中国无锡、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图片)
编辑:吴小锡
审核:李艳
发布:王敏
版权声明:【“中国无锡”微信号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