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案不是终点,预防才是关键。“辖区农牧民较多,占总人口的85%。群众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相对淡薄,普法宣传工作刻不容缓。”杨雪军说。他深知,只有让群众懂法、守法,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犯罪的发生。
近年来,杨雪军结合辖区实际,在“防”字上动脑筋、想办法、出实招,充分利用每一次巡查、案件回访,积极开展各类普法宣传工作。据统计,近三年来,杨雪军共参与普法宣传200余场,民族团结宣讲80余次。通过多方位防范宣传,群众法律意识明显提高,辖区发案率逐年下降。
技术之光 照亮民族团结之路
今年3月,刑警支队四大队陆续接辖区群众报警称,娘热乡仁钦蔡村7辆机动车车内财物被盗。接到报警后,杨雪军立即带领大队民警赶赴现场。经调查,民警发现两名“女子”形迹十分可疑,但细心的杨雪军很快就看出两人的体态和肢体动作异于寻常。经反复思考,杨雪军认为两人是以“男扮女装”的方式进行盗窃,这一发现为侦办案件提供了正确方向。30个小时后,警方成功将两名嫌疑人(男子)抓捕归案。
20余年的刑侦工作,让杨雪军成为了一名智勇双全的技术尖兵,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行动力,在侦破案件中屡建奇功。不仅如此,杨雪军更是一名不断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手。从警后,杨雪军深入接触了西藏本土文化与生活习俗。他注意到,由于当地习惯,杯子和碗的表面经常会留下油脂性指纹。针对这一问题,他成功研究出了提取油脂性指纹的方法。
一年后,杨雪军通过此方法提取到拉萨市某入室抢劫案中一枚瓷碗表面上的油脂性指纹,并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这一方法的成功应用,不仅解决了案件侦查中的一大难题,更彰显了杨雪军对民族团结事业的深厚情感和坚定信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适应刑侦工作新要求,杨雪军不断进行技术研究,积极撰写论文,并多次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这些论文的雏形其实都是自己对案件的总结,后来将内容扩展的更加丰富、专业,慢慢地就形成了论文。”杨雪军说。
勇担重任 守护民族团结硕果
特大虫草盗窃案、贡嘎机场特大黄金盗窃案、扎基寺特大文物盗窃案……在建设平安拉萨的战线上,杨雪军参与破获了一系列震惊全国的大案要案,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作出了杰出贡献。
“信念不动摇,干劲就能始终如一。”2018年1月,杨雪军从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转战至刑警支队四大队,从一名技术勘查人员变为案件侦破的先锋。技术出身的杨雪军深知现场勘查的重要性。他说“每一个案发现场都隐藏着嫌疑人留下的蛛丝马迹,只要能够吃透现场,就能找到破案的线索。”这句话不仅是杨雪军的工作理念,更是他行动的指南。
自2018年至今,无论案件大小,无论现场环境如何恶劣,杨雪军都会第一时间赶赴,并在微小的物证中敏锐地捕捉到线索,据此推断出嫌疑人的特征和行踪。杨雪军表示:“侵财类案件往往涉及大量的物证和线索,在黄金24小时内收集到证据,才是侦破案件的关键。”
在杨雪军的带领下,辖区侵财类案件破案率实现了显著提升,民族团结的硕果也在这里“甜蜜成熟”。据悉,近年来杨雪军共参与侦破各类案件800余起,抓获嫌疑人500余人次,挽回损失800余万元。这些工作成果不仅得到了上级党委的充分肯定,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扬。2022年5月,他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2024年9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矢志不渝 共栽民族团结之花
“感谢警察叔叔,没有您的帮助就没有现在的我。”现已28岁的德央女士(化名),感激地向杨雪军说。原来在2012年的一次“大走访”活动中,杨雪军发现辖区某出租房内16岁高中生德央,因其父亲早逝,母亲患有胃癌,家境贫穷、生活拮据,准备退学帮家里分担负担。“不能退学,叔叔帮你想办法!”杨雪军当机决定资助其完成高中学业。回到单位后,杨雪军立即组织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民警对德央发起爱心捐助,并将爱心捐款长期计划,每月按需送到德央家中。通过长达3年的帮助,德央完成高中学业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本地顺利地找到了一份工作。
不仅如此,自2011年以来,杨雪军立足驻村工作点和案件责任区域实际,共结对帮扶7家困难户,帮助解决问题20余件,累计送去慰问金4万余元,并多次前往西藏自治区孤儿院、拉萨市特殊学校等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当地儿童解决实际困难。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杨雪军经常这样告诫自己。他认为,每解决一件小事,都是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贡献。从警20年来,杨雪军始终坚信加强民族团结是西藏社会稳定的基础,坚定不移地站在维护民族团结、打击违法犯罪的最前沿。如今,在千千万万个“杨雪军”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下,全市各族人民同享一片蓝天、共居一方热土、共饮一汪清泉、共建一座家园,民族团结之花正在雪域高原上绚丽绽放。
编辑(一审):黄丽丽
校对(二审):刘艺
审核(三审):罗松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