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志愿教师张明明——
“就想为孩子实实在在做点事”
本报记者 杨文明
早晨6点半,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的天还没亮,志愿教师张明明就已洗漱完毕,利落地整理好教案准备出门。“今早两节英语课,孩子们初三了,得盯紧点。”
与同龄人带孙子、跳广场舞的生活不同,退休后的张明明选择了在云南支教的生活。她曾是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五中学的英语教学骨干,从教36年。“退休后感到心里空落落的,还是教室里那份蓬勃的朝气更吸引我。”张明明说。
今年7月,张明明看到云南省教育厅发布的招募秋季学期基础教育“银龄教师”公告,毫不犹豫提交了申请表。经过一系列审核程序,张明明跨越4600多公里,从东北来到西南,落脚芒市城郊中学,回到她熟悉的三尺讲台。
张明明承担着初三一个班的英语教学任务,一周10节课,加上晚自习辅导,工作量不小。不过张明明教学经验丰富,应对起来也从容。“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农村,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张明明告诉记者,起初课堂上静悄悄的,学生们普遍不愿开口说英语。
学英语哪能不开口?张明明想了个招儿,将班级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以积分奖励的方式鼓励大家多开口、多互动。上午的英语课上,随着环保主题的展开,张明明放慢语速用英文提问,不少同学举手回答。“第一组,非常棒!第二组,加油!”张明明在教室里来回走动,与同学们用英语对话,并给他们鼓掌打气,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一会儿还得找时间和几个基础薄弱的学生聊聊,帮他们制订学习提升方案。”张明明说。虽然她来到城郊中学只有一个多月,但教学成效已经开始显现:沉默的课堂不见了,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
张明明辅导学生学习。杨帮庆摄
尽管是老教师,张明明依然边教边学。下午批改完作业,她便利用空当时间旁听其他老师的课程。城郊中学校长郭彩能说:“张老师对教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的课堂精气神儿足,节奏感好,注重启发学生们的思维,孩子们喜欢。”
“今晚没安排晚自习值班,准备回家备课。”张明明告诉记者,每次备课除了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课件外,还得反复琢磨教学方法,确保孩子们能听懂、愿意听并且喜欢听。一整天下来,忙到晚上11点是常有的事儿。
与张老师走回宿舍的路上,有一段路没有路灯,记者打开手机的手电筒照明。“不觉得辛苦吗?”记者问。“哪苦了,芒市的气候好得很,孩子们也淳朴可爱,我教得开心,过得也舒心。”张明明向记者透露,退休后,最先向她发出邀请的是浙江一所学校,待遇比云南丰厚不少,但自己更想投身边疆,成为一名银龄志愿者,为这里的孩子提供帮助。
芒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杨丽燕介绍,今年共有14名像张明明这样的骨干银龄志愿教师到芒市任教,不仅填补了当地的教师缺口,也对年轻的教师起到“传帮带”作用。
“我教书不是为了挣钱,就想为孩子实实在在做点事,只要这片土地需要我,我便愿意持续散发光热!”张明明说。
来源:人民日报
END
快来给我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