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内拍遍一个月的朋友圈”
“拿起相机就是战士”
“一生要出片的摄影家”
......
在空闲时间
准备几套衣服
去不同地点拍照留念
完成修图和编辑文案
在接下来每天发布一篇
营造出一种假期非常充实的感觉
你是不是也会有类似的行为呢
这种行为
就是“预制朋友圈”
“预制朋友圈”是什么
所谓“预制朋友圈”,即人们事先策划并精心制作好发朋友圈的图文素材,提前编辑好、在特定时间点发布的社交动态,而非即时创作。
有人认为这是年轻人平衡生活与社交的新方式,也有人表示自己发朋友圈主打一个即时,“根本拦不住”。
预制生活,掌握每一帧,就像预制菜一样,你的朋友圈也可以提前“烹饪”好,选择时间提前“上桌”,轻松玩转你的社交媒体。这样的朋友圈一定比随手拍更精致,也能让发布者获得满足,观者也能大饱眼福。
从心理学角度看待这一现象
拟剧理论——适应社交环境
拟剧理论认为人就像舞台上的演员,要努力展示自己,以各种方式在他人心目中塑造自己的形象,其核心概念是“印象管理”(或“印象整饰”)。“预制朋友圈”与其说是对社交焦虑的妥协,不如说是在网络空间中一种主动的社交策略,个体通过这种方式在网络空间中塑造自己的形象,以适应社交环境的需求。然而,这种策略也导致了社交互动的实时性和真实性被弱化,人们更多地沉浸在一个由“拟像”构成的世界中。
拍了好看的照片为什么不一次性发完?让人反复纠结的,不仅是自我形象的建构,更有网络社交影响下的社交规则和社交礼仪。如何发朋友圈能既满足自己的“表达欲”又不会显得“凡尔赛”?究竟怎么样的发动态频率能让自己既保持“在场”又不会“刷屏”引人反感?这也让原本随手拍的朋友圈变成了一件需要细致权衡的事情,展现出的是一种相对复杂的社交艺术。
罗森塔尔效应——塑造理想化的自我形象
“罗森塔尔效应”认为,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接受别人下意识的影响。当一个人获得他人的信任和赞美时,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这种积极的反馈会不断增强我们的幸福感。
理想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理想状态的想象和期望,是个体追求的完美形象。在互联网时代,个人形象的塑造更多地通过在社交媒体上精心策划和展示朋友圈内容,展示理想化的自我,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满足自我认同的需求。它像一条社交媒体内容的生产线,拍摄、选片、修图、文案、定位、发布,每一个环节都被精准操控。发布者不是单纯的记录者,而更像是运营者;平台也不像是工具,而更成为人格的延伸;内容不符合物理世界的真实,却似乎更贴合自我建构的真实。
而过分强调营造理想自我形象也会引起社交焦虑,如害怕自己分享的内容不够精彩、害怕被边缘化,或是对社交反馈的过度在意和内心的不自信。很多人在发朋友圈前反复修改,甚至在发布后小心谨慎翻看评论数和点赞数,甚至会在意“共同好友为什么给TA点赞,不给我点赞”等问题。
社会认同理论——
比较中寻找自我,群体中找到归属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通过社会分类,对自己的群体产生认同,并产生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偏见。个体通过实现或维持积极的社会认同来提高自尊,这种积极的社会认同主要来自于内群体与相关外群体之间进行的有利比较。社会认同是由类化、认同和比较三个基本历程组成的。
类化过程: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通过“预制朋友圈”,将自己编入一个精心策划的、看似完美的社群,展示自己的生活状态、兴趣爱好和社交圈子,寻找和强化与自己价值观和兴趣相符的社交群体。这种类化过程是社会认同的起点。
认同过程:在“预制朋友圈”的过程中,可能通过模仿受欢迎的形象或流行的趋势,来塑造自己的社交媒体形象。这种认同是自我概念的一部分,也是寻求认同和归属感的方式,保持自己在社交网络中的存在感和影响力,获得群体的认同和支持。这其实是一种对社交关系的不安和对被群体接纳的强烈渴望。
比较过程:通过“预制朋友圈”来展示理想化的生活内容,可能在无形中与朋友圈中的其他好友进行上行或下行比较。这种比较可能会影响大学生的自尊和幸福感,尤其是当被动地使用社交媒体,如仅仅浏览而不是主动互动时,可能会更频繁地进行上行比较,从而对自身的自尊和主观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
从“预制朋友圈”漩涡中走出来的方法
1.理性对待,回归本真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往往倾向于展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选择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成功、快乐和美好瞬间,忽略或掩盖了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然而现实生活往往更加复杂和真实,充满了各种挑战和不如意,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独特的价值和美好,不必过分追求他人展示的“精装生活”。
2.平衡真实与精致
正视不完美,实现自我成长。我们可以选择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一些精致、美好的瞬间,但同时也要保持真实,多关注内在成长和进步,不要过于依赖外界的认可和赞美来定义自己的价值。同时,减少对社交媒体上他人生活的过度关注,将更多精力放在自己的生活中,珍惜当下,不要总是憧憬着别人展示的美好生活,而忽略了自己当下的幸福和美好。
最重要的是,建立真实的人际关系,尽可能地从线上的社交转为线下,与朋友们建立更深入、真实的联系,了解他们的真实生活和感受。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同学们,请记住,频繁记录,只是因为生活值得。
真实的你,比任何一条精心策划的朋友圈都要精彩百倍。你的价值,你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你在朋友圈里发出的那些动态上。
回归生活,回归生命的本质,去拥抱那些独一无二的时刻,去体验那些无法言传的情感。因为这才是生活的真谛,这才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来源 | 豫教思语微信公众号“一点心理学”栏目 (声明:“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大学生记者团出品
欢迎关注@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访问网站:www.hnca.edu.cn
投稿邮箱:hnnzy195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