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初始资金足够,只考虑采购成本、房租水电固定成本(折合后每月1万元)。
你会如何决策经营方案呢?
销售价格*销售数量 - 采购价格*销售数量 - 固定成本 > 0
可以算出:A产品每月最少需要卖500瓶;B产品也是每月最少要卖500瓶。
代理这两款产品都能盈利,无法依此做出决策。
毛利额 = 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 毛利率 = (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 / 销售收入。
根据毛利额,可以看出来,售卖产品A更赚钱。
现在的问题是,应该向A投入多少钱,才能赚的更多呢?一开始需要把一年的货备齐吗……
毛利额 = 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
毛利率 = (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 / 销售收入。
每月固定的1万元成本,不属于销售成本。
因此对于A产品来说,其毛利率 = (100*1W - 80*1W) / 100*1W = 20%
2.2 存货周转次数、存货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次数:衡量企业一定时期内,存货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
存货周转次数越高,说明企业存货的周转速度越快,你可以理解为:存货每周转一次,就可以赚一波毛利率的钱。
计算公式 = 销售成本 / 平均存货余额 = 销售成本 / [(期初存货余额+期末存货余额)/2]
存货周转天数 = 定义的时间段 / 定义时间段内的存货周转次数。
注:一年时间段是360,行业定义,所以售卖一年的存货周转天数 = 360/存货周转次数。
综上,对于A来说,一次性采购一个月更为合理,平均存货余额40万元,投入资金相对少,存货周转次数更合理,减少了资金挤占的情况。
那可能有人会问了,我半月/一周/半周采购一次行不行?这样我的平均存货余额就到了20万/10万/5万,对我资金的压力更小了。
这需要结合毛利率一起考虑,因为产品的盈利能力要综合看毛利率和存货周转次数。
一段时间内的产品盈利能力,可以通过(毛利率*存货周转次数)计算得出。
A产品盈利更强,且所需要的资金更少。
A所需要占用的资金=40万+12万固定成本,即52万。而B需要的资金=72万+12万=84万。
3.2 提出盈利优化方案
我们已知B产品的盈利较差,那如何优化呢?
主要就两个方向:
1.调整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销售数量*销售价格-销售数量*单个成本)/销售收入
1.1 一本万利的方法,降低销售成本。
比如:获取更低的采购价格、优化物流仓储流程、裁掉一些运营人员等。
1.2 提高销售价格:一般用于价格弹性比较低的商品,比如粮食、食盐等。
日常快销品,一旦提高价格,就会影响销售数量,继而影响到存货周转次数。
1.3 提高销量。
开辟新市场:这会增加销售成本,在短期影响毛利,但存货周转次数会上升。 在已有市场提高渗透率。 增加广告营销:销量上升,销售价格不变,但销售成本增加,但存货周转次数可能上升。 降低价格:销量上升,毛利率下降,但存货周转次数可能上升。
2.提高存货周转次数
减少库存余额。在现有的场景下,可以减少库存余额,比如缩减一半,由72万的平均库存余额改到36万,存货周转次数达到48次。
但相应的会增加物流成本,引起销售成本的上升,从而降低毛利率,两者需要平衡好。
以上就是这些财务指标的应用介绍啦。
接下来会继续写应收和应付账期相关的内容,欢迎关注、留言讨论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