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差评X.PIN,作者:世超,撰文:刺猬,编辑:莽山烙铁头、面线,题图来自:AI生成
你有数字囤积癖吗?世超有。
症状是这样的:只要在互联网上刷到了感兴趣的工具、影视、学习资源,我都第一时间保存。
听着很正常,对吧。
可问题是,这些资源,我大概率不会点开了。
要么没有时间,要么启动成本太大,压根就不想点开。
但即便如此,每次看到值得收藏的资源时,世超依旧雄心万丈3秒,进行一个保存。这就导致我网盘里的教程、社交媒体的收藏,越囤越多。
数字囤积癖,成了。
不光是喜欢收藏,类似情况在照片、聊天记录、App 都有上演。
世超的微信聊天记录占了快 80 G 了,很多对话压根没回顾过一次,但一直没删。哪怕在换机时,还要再把它们完全迁移过来。
相册 App 里有上万张照片和 1000 个视频,尽管很多照片都是相似的,有些拍得也是一坨屎,但我总舍不得删。
手机里也下了 400 多款软件,很多我都不记得它是干嘛的,但就是不删。
当然,数字囤积癖并不是世超才有,类似“患者”互联网上很常见。
有人说自己很多东西收藏了 3 年从未点开,最终整理完 500 多个笔记后发现:似乎啥都不需要。
有人在相册里存了四千多张照片,她说即便一样的东西拍了好几张照,照片里都是生活中小事,但仍舍不得删。
几千张照片已经算好的了,两万多、六万多的晚期选手评论区大有人在……
不过最夸张的还是手机 App 囤积。世超自认为 400 多个 App 已经算多了,结果有网友手机下了 1000 多 App 。
哥们是想开个应用商城吗?
中国青年报社之前对 1001 人做过一项问卷调查,其中 82% 都有数字囤积癖。
大伙儿都在囤啥呢?
囤照片的有 59.0%,囤聊天记录有 49.3%,音视频有 46.1%,自我提升类资源 44.0%,公众号文章 37.1%,影视剧 36.0%,工作文件 32.1%。
看到这你有没有好奇,怎么人人都有数字囤积症了?
其实不同情况,原因不同。
大伙儿在网络上喜欢囤积资源、文章,有一个很重要的大环境原因:
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
互联网上每天都有无数的内容产出,这些内容在一次次上滑下滑中,不断涌入我们的眼睛。因为算法推荐,我们注定会不断刷到那些你觉得会对自己有帮助的资源。
但问题是,在习惯了满世界的短平快内容后,这些课程和资源,已经不符合我们的浏览口味了。
它们没有密集的笑点,没有开口就高潮、张口即金句。
所以那些内容对我们来说是枯燥的,是不属于舒适区的。自然我们就有巨大的启动成本,一而再再而三拖延下去。
这就是为什么咱们永远在“先马再看”,可最后“再也不看”。
而囤积照片、视频、聊天记录这些,原因就更好推测了。
因为它们是我们记录生活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
生活的阴晴圆缺,个人关系的起承转合,都能在一张张照片和一条条对话里重新呈现。当我们删掉这些时,真的会导致很多细节我们再也想不起来了。所以大伙儿都不愿意清理它们。
当然刚才说的两点还都只是表层原因,数字囤积的出现,其实还有个共同本质:
FOMO:Fear of missing out 错失恐惧症。
FOMO 一词是 2004 年提出的。大概意思就是当一个人不在场时,就会觉得自己错过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从而产生持续性焦虑,不安。
比如疫情期间,世超看到大家都在抢购食物和药品,焦虑得也去抢购了,就是一种 FOMO。
在互联网上, FOMO 也依然存在。
试想下,如果你刷到一个爆款帖子,它分享了某个成功人士结合自己 50 年经验编写的 99 条成功秘诀,帖子收藏数十几万,此时的你一定也想收藏。
假设帖子找不到了,你还会非常焦虑。感觉自己和成功之间,真就差了这么一本书,太可惜了。
尤其在当前越来越卷的大环境中, FOMO 产生的焦虑会愈发严重,所以每个人看到啥,都得要保存一份先。
与其说数字囤积的人越来越多,不如说现代人更容易 FOMO 了。
世超原本认为患上数字囤积症,没啥大影响。
但其实很多人会陷入恶性循环,看着越来越多的资料没有消化,焦虑就会不断加重。
为了减轻烦恼,他们还会尝试自救。
像豆瓣上就有一个“收藏夹不吃灰”小组。这里聚集着 5 万网友,时不时互相分享、打卡清理自己收藏过的内容。
每当有人清理完自己收藏已久的健身视频、播客、照片时,都会发帖子来记录。
除了豆瓣自救小组,互联网上也经常能刷到别人教你如何分类收藏夹,如何借助工具,来解决数字囤积的。
但世超认为要解决数字囤积,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去整理,去消化。
而是在源头上解决 FOMO,解决焦虑。
要世超说,照片、视频、手机 App 这些囤积就囤积呗。它们不会有啥副作用,顶多就是费点空间罢了,真有用的时候别提多有用了。
至于网络上收藏资源这些,作为过来人,我想说句狠话:其实我们收藏的大部分都是标题党。
那些《XX 成功人士必读》《学会这 99 条就没有失败人生》很少有实质内容,都是车轱辘话。
世超敢这么说是因为我已经被骗了很多次了。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几十亿条内容生产出,但真正有用的连 1% 都不到。
那些动不动号称“改变人生”“开启外挂”“最牛 xx”的分享,相信我,大部分都是 bullshit 。
每个人资源不一样,今日也不同往时,一个人的成功没那么容易被复制,一本书也不可能轻而易举彻底改变某个人的生活。
把它们从你的信息流忽略,从你的收藏夹里删掉,对你的生活没任何影响。
当然如果差友们想进步的话,我觉得大家不妨试试,先读完一本书看看。
图片、资料来源:
Wikipedia:FOMO
小红书截图
中国青年报:你电子囤物吗?调查显示八成受访者有数字囤积的习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差评X.PIN,作者:世超,撰文:刺猬,编辑:莽山烙铁头、面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End
想涨知识 关注虎嗅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