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更新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鸣沙丛书已出书目(全16种)

文化   2024-10-12 00:01   山东  

鸣沙丛书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丛书,截至目前已出16种,该套丛书融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体,值得一读,兹将已出书目简介如下。

1、陆游的乡村世界

《陆游的乡村世界》一书试图利用陆游的诗篇为主要资料,来展示南宋时期浙东山阴、会稽地区的乡村社会。除引言与结论外,全书共分六章,侧重于历史叙述,主要介绍三方面内容:(1)浙东乡村一个中上水平乡居寓公的生活范本,(2)关于士人在乡村的社会角色的某些侧面,(3)由陆游所感知与描述的当时农村基层社会的一些基本生活场景。本书的写作在恪守学术规范、努力从深入观察生活的细节中发现更多历史真相的同时,尽可能用平易的语言和相对全面的知识,来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


2、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

本书由作者不同时期的11篇文章构成。作为一个整体,展示了作者学术研究方法的转变。这些文章涉及不同的主题,写作于不同的时期,在方法上都有一定的特点,体现了作者方法上的自觉,可以说是作者近三十年来学术探索的一个总结。从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的学术轨迹,从数据和社会结构的分析开始,到对下层民众和日常生活的深描,最后致力于历史文本的多角度阐释,反映了作者从社会科学方法,到人文学方法的回归,以及所采取的新文化史、微观史和人类学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取向。


3、晚清官场镜像

晚清州县官杜凤治宦粤十几年,留下一部数百万字的日记,主要内容是杜凤治眼里和心中的官场。日记如同一面镜子,照出晚清官场的百态,为州县衙署的具体运作、州县如何借助士绅的基层权力机构管治乡村社会等方面提供了很多细节。南海知县任上的日记反映了晚清官府对大城市的管治。有关听讼 的记载透露了州县官在审案时的种种考量,使今人得以了解官员为何经常偏离王法做出判决。有关州县催征的记述,有不少清代赋税研究者尚未充分注意的事实。对官员交往、馈送、收支的记述,构成了一个个关于晚清官场“无官不贪”的生动而可信的故事。


4、帝国潜流

明代中期传入的天主教,由于与早期全球化紧密联系,不仅展现了中国卷入世界体系的特点,而且反映了中国社会应对全球化与西方文明的早期方式。本书尝试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审视中西档案文献,对清代前期天主教信仰世界进行深度考察,涉及历史记忆、民族主义、社会网络、性别意识、书籍传播、时间文化、医疗仪式、空间改易等主题。全书力求通过具体而微的个案,从细节处揭示清代前期天主教的本土化与底层社会的普遍联系过程。

5、清季民国时期的“思想界”

本书稿为2015年出版的《清季民国时期的“思想界”》一书的修订再版,原版2014年曾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分上下册,共100万字。现在作者做了精简压缩,调整为40万字,除了缩短篇幅及校正讹误之外,还补充了新的史料。本书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八章。描述了清末民国时期读书人创办报刊、在报刊上登载言说的历史情况。包括“思想界”形成的背景、报章发行的拓展、报章与学术的关系、报章作为“生意”、报章对社会的影响、读书人表达方式的转变、读书人晋升的阶梯、清季民国时期的“公共舆论”等。

6、种瓜得豆

本书希望从“接受政治”的角度,考察近代中国一些来自西方(包括日本)的所谓合法性知识是如何被生产出来以及如何传播的。如启蒙、新的性道德与生育理念,一些与西方现代性密切联系的关键概念像黑格尔、古腾堡、世界语等,它们是如何被“舍旧谋新”的各种传媒和知识精英在引介中具体化、在地化乃至符号化的;又是如何被清末民初的知识人阅读和使用的;这些富有新义或现代性含义的知识与符号又是怎样成为时人新的崇拜,被传递到不同空间中不那么精英的受众那里的;这些受众又如何对此加以接受转化,最终又产生了何样的派生意义与社会效果。

7、国文的创生 : 清季文学教育与知识衍变

清季新学堂骤兴,以“国文”为名的新式文学教育应运而生。国文一科既是近代知识秩序、知识载体、知识传播方式变动的产物,又涵纳了传统蒙学和古文词章之学的诸多经验,负有培养读写技能与脉延国族文化的双重使命。本书聚焦于“国文”的创生时刻,旨在从教育实践角度切入“文学”古今之变,进而试探近代知识形成的普遍机制。

8、猛将还乡 : 洞庭东山的新江南史

所谓“刘猛将”,是今苏州太湖洞庭地区自宋元以来几乎村村户户供奉的神祇,在每年的正月或七月,各村或单独,或联合,都要举行“抬猛将”的活动。在近代及以前,有很多沿海、沿湖生活的人,他们不住在陆地上,而是住在船上。他们多无籍贯,也居无定所,随着船到处游走,往往处在“编户齐民”的体制外。他们是“天然”的商人。随着时代发展,尤其是元明以来国家在赋役方面的需要,这些人不断上岸,变成了定居人群。他们在编撰族谱以及修地方志时,由于不想把自己的祖先说成是“水上人”(因为身份低贱),故往往附会为宋以来随宋室南迁。而负载这个历史故事的神话,就是“刘猛将”的历史传说。

9、荣禄与晚清政局(典藏版)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到1904年立宪呼声高涨,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十年间内忧外患频仍,导致清廷朝局波动,政潮迭起,这个时期深受慈禧宠信的满洲权贵荣禄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本书是《荣禄与晚清政局》的修订本,作者做了很多修订,并添加了一些图片。书中通过研究和剖析这个时期荣禄的复杂表现,对了解清末政治的变迁和走向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10、治学的门径与取法

本书是一本谈历史学治学方法的著作。作者在总结前贤治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个人治学所悟,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些实用有效的运用材料、研究问题的基本门径和办法。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有关近代中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的通论及专论;其二,关于各种类型史料的认识及其应用的分说;其三,关于各个具体研究领域、方面的史料与取法的探讨。可为初入史学之门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11、煮海成聚:明清灶户与滨海社会建构

明初东南沿海地区生活着一群身份复杂的人,他们多以灶为籍、以盐为业,借此而成聚落。《鸣沙丛书·煮海成聚:明清灶户与滨海社会建构》广泛利用民间文献,深入理解民众生活,揭示这一群体生活地区社会演化的基本特征和逻辑。明中叶以降,市场化进程加速,商业资本开始进入并逐渐主导盐场经济。与这一进程相结合,在受海水浓度变化影响的具体社会生活中,盐头、盐灶、宗族、商垣等民间自组织,为了应对朝廷课税需求,灵活运用朝廷“以籍定役”的制度设计,和王朝国家不断对话与互动。因此,沿海的商、民、军、渔、灶等人群不断地转化着身份与户籍,慢慢产生多者合一的宗族和其他社会组织类型,“煮海成聚”,构建出明清东南盐场地区独有的社会结构。

12、“战时繁荣”:1937—1945年温州的经济贸易及其统制

本书之研究,聚焦于比较为此前学者所忽略的区域性战时“繁荣“问题,探讨 1937-1945 年之抗日战争对区域经济贸易及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影响。研究以被誉为战时“东南唯一口岸” 以及重庆国民政府“输血线重要据点“的温州为中心。“战时繁荣”则是本成果讨论之核心线索,以此作者将贸易发展、统制政策、工业替代以及社会影响等贯穿起来进行整体性的分析。使读者对战时中国之复杂历史有新的理解。

本书在区域上虽以温州地区为考察中心,但具体叙述与分析仍以经济贸易活跃地为 主。经济统制政策当然涉及到温州大多数地区,也与海滨、关隘、市场集散地有关, 工厂创办则集中于城区以及少数接近资源的市镇。人群方面,本研究希望尽量将战争时期 “人”的历史能够描绘出来。因此,无论是讲到商业勃兴,还是统制政策落地,或兴办工厂,全书各板块,都会关注特定的历史当事人,如商人、官员、工厂主、跑单帮的农民,以及投资生意的地方士绅。本研究亦愿意打通社会阶层来考察历史, 因此,在讲到国民政府之政策时,不仅会分析政策之倡议者,亦会对执行者,以及受政策影响者,都能有所观照,以使重建之历史画面更加立体。

13、原道:章太炎与两洋三语的思想世界(1851~1911)

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19世纪的生物进化学说所奠定的新的宇宙与人的观念,构成了今天对宇宙与人的认知基础。而宇宙与人观念的新旧变迁又引动了包括宗教、伦理、美学、社会政治学说等诸领域的思想震荡、观念协商或革命。本书以近代中国的大思想家、国学大师章太炎之思想经历为轴心,来辐射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跨越大西洋、太平洋的英语、日语、中文三个文化圈,涉及英、美、日、中四国,围绕革新中的宇宙与人的观念所牵动的宗教、伦理、社会政治学说、美学诸领域之思潮跌宕和交互影响。这是一部流动的人类精神的史诗。在寰球的同一段时空中,各个国别固有的文化特征不同、当前之社会命题有别、内部的派别分歧深刻,使得整体上步伐相同的观念革新面临理解要点之参差错落、逻辑理路之递演流变。恰恰是在这么一个复调喧哗的格局中,才能以章太炎为切入点,来把握中国近代思想的某种全球史脉动。

14、居乡怀国:南宋乡居士人刘宰的家国理念与实践

本书透过《漫塘集》等多样史料,描绘了南宋士人刘宰丰富多姿的生命世界。刘宰长期居住于临淮镇江,该地在南宋时期跃升为国防与转输重镇,但边区社会也因此承受着莫大压力。刘宰以乡贤身份,既努力推动多次社会公益活动,更积极串联官府与乡亲,凝聚群力以化解地方困境。刘宰的作为体现了士人的社会实践,也展现了他独特的家国情怀。作者由个别人物和地区的微观研究出发,剖析环境与资源对区域的发展影响,建构出更完整的南宋社会样貌,试图从与过往不同的视角理解南宋在中国历史转型期的关键地位。

15、神器有命:汉帝国的神圣性格及其崩解

“神圣汉帝国”的证成,关键在于深掘当时人的感知和体认,本书即是围绕原始道教的成立、汉魏禅代的发生与汉家秩序的崩解所展开的一次“心灵考古”。为消弭“汉家”构造中的家、国对立,谶纬以其超验的神圣叙事“为汉制法”,由此达成融通公、私的“天下一家”构想,“汉家”遂成为天下人的信仰空间。因为解灾除厄、归命汉家的普遍强烈愿望,“致太平”不仅成为贯通汉末经学、谶纬、道教的知识基础与共同主旨,也成为士人、隐逸、宗教群体的行动指南与价值归宿,还是促成汉魏禅代及汉家秩序解体的思想和信仰要素。以汉帝国神圣性格为轴心,思想与历史交互推进,渐次展开为汉家→王汉→师汉→辅汉→代汉→忆汉的演进轨迹,浮现出谶纬神学、原始道教与汉家德运终始的内在逻辑。

16、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这是一部重新讲述辛亥鼎革历史的学术著作。作者从清廷、袁世凯、革命党、立宪派、列强、舆论等多个维度详细考订了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总计125天中每一天所发生的事,然后依照史事之间的逻辑关系,对这一历史剧变进行新的叙述和分析。书中不仅提供了大量新史料和新史实,而且在袁世凯如何应对革命、袁世凯的政治诉求、清帝退位诏书的拟定及颁布、袁世凯是否逼迫清帝退位,以及孙中山缘何让位于袁世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提出新的认识,极具启发意义。


加入我们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大促马上要开始了,如果对本期推荐书单感兴趣的话,欢迎进群,届时群里会给出方案,助您低价撸书!

注:已在第1-32群的,无需重复进群,感谢配合!如提示超过200人,请加微信:395598168

本月书单回顾

新书速递丨王氏之死(史景迁成名作)简体中文20周年纪念版出版

新书速递丨岳麓社三全本《三国志》(全本全注全译全导读)出版上市

上新丨中华书局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新出两种(第58、59种)

除了《资治通鉴》,还有哪些值得入手的编年体史书?

中华书局各版本的《资治通鉴》有何区别?怎么选?

文选译注丨上古社 中国古代名著全本译注丛书上新(附:已出书目)

文心雕龙义证丨上古社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典藏版上新(第26种)

新书速递丨上古社 插图珍藏本《世说新语》出版

新书速递丨岳麓社 卧闲草堂评本《儒林外史》出版

新书速递丨岳麓社 冯镇峦批评本《聊斋志异》出版

新书速递丨岳麓社 全本全注全译全彩图本《论语》出版

新书速递丨上古社《高青丘集》时隔11年重印(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2024年9月书单小结丨来看下低价撸了哪些好书吧~

往期书单回顾

2024年9月
2024年8月
2024年7月2024年6月
2024年5月2024年4月2024年3月
2024年2月
2024年1月2023年12月
2023年11月2023年10月2023年9月
2023年8月
2023年7月2023年6月
2023年5月2023年4月2023年3月

2023年2月

2023年1月

2022年12月

2022年11月

2022年10月

2022年9月

2022年8月

2022年7月

2022年6月

2022年5月

2022年4月

2022年3月

2022年2月

2022年1月

2021年12月

老夫子荐书
国版丛书书目介绍,按图索骥寻好书,大伽大牛图书推荐。
 最新文章